丫口合耳菊植物界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丫口合耳菊 |
中文学名:丫口合耳菊 拉丁学名:Synotis yakoensis 界:植物界 |
丫口合耳菊(学名:Synotis yakoensis)是菊科合耳菊属的植物,是我国的特有植物。产云南西北部(怒江、福贡)。生于开旷山坡和林地,海拔2000米。
目录
形态特征
生长环境
分布范围
本种提示
形态特征
粗壮略灌木状草本。
茎直立,高达90-190厘米,具花序枝,被密白色绒毛;杂有红褐色多细胞短硬毛。
叶具柄,披针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7-16厘米,宽4-5.5厘米,顶端渐尖或长渐尖,基部圆形,边缘具小尖齿,纸质,上面特别沿脉被贴生黄褐色柔毛,下面密生白色绒毛,特别沿脉被锈褐色短硬毛;羽状脉,侧脉9-10对,弧状弯曲,在边缘相联结;叶柄长1-1.5厘米,被密白色绒毛及褐色短硬毛;上部和分枝上的叶较小,披针形或狭披针形,顶端渐尖,具短柄。
头状花序不明显辐射状,多数,排成圆形较密的腋生和顶生伞房花序;花序梗长5-10毫米,被密绒毛和褐色短硬毛,具基生苞片及数个线形小苞片。总苞圆柱形,长6-7毫米,宽2-2.5毫米,具外层苞片,苞片4-5,长达总苞片的1/2,总苞片5,长圆状线形,宽1毫米,明显短于小花,顶端钝或稍尖,被短柔毛,上部深紫色,草质,边缘狭干膜质,外面被薄蛛丝状绒毛。
舌状花4;管部长4毫米,舌片黄色,线形,长3.5毫米,具3细齿,通常短于花柱;管状花7-9,花冠黄色,长约8毫米,管部长3.5毫米,檐部漏斗状;裂片卵状三角形,长1毫米,尖,被短柔毛。花柱分枝长约1毫米,顶端边缘具短乳头状毛,中央的毛明显,但几不长于两侧的毛。
瘦果圆柱形,长5毫米,无毛。冠毛白色,长约7毫米。
花期 10-11月。 [1]
生长环境
生长于海拔2000米的开旷山坡和林地。
分布范围
主要产于云南西北部(怒江、福贡)。
本种提示
此种外形与产于喜马拉雅西部的红脉合耳菊S.Mfinervis(DC.)C.JeffreyetY.L.Chen (Seneciorufinervis DC.) 十分相似。主要区别在于后者的叶具较深的齿,叶柄基部常具明显的耳;头状花序较小具较短的总苞片(长3--4毫米)。与前一种主要以茎,—枝,花序梗,叶柄及叶下面沿脉被密深锈褐色短硬毛相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