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周列國故事之和氏璧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東周列國故事之124 和氏璧,東周列國故事。[1]
故事內容
楚威王還是讓昭陽做楚國的令尹[後來楚國的令尹也改為相國]。張儀到了楚國,令尹昭陽就把他留在家裡作為門客。那時候(公元前334年),昭陽打敗了越王無疆[勾踐第七代孫子],把他殺了。越國的敗兵殘將、大臣們,還有不少老百姓都逃到東南海邊一帶去了。昭陽就滅了越國,把從前屬于越國的土地全都收過來,再向東擴張地盤,一直到了浙江[就是錢塘江]。他還請楚威王派大將莊蹻率領大軍進入滇國[就是雲南省]。他以滇池[就是雲南省昆明市]為中心,周圍占領了幾千里地方。這是莊蹻的功勞,可是昭陽的功勞比他更大,因為這是他出的主意,是他主持的工作。楚威王賞給他一塊天下出名的玉璧,叫「和氏璧」。
怎麼叫「和氏璧」吶?據說從前有個楚國人,叫卞和,在荊山[在湖北省南漳縣西]得到了一塊石頭,他知道這石頭裡面包含着頂上等的美玉,就把這塊寶貝獻給楚王。楚王叫一個玉器工匠去認。玉器工匠拿在手裡,好像外行買西瓜只看皮兒光不光,不知道瓤兒甜不甜,端詳了半天,可瞧不出有什麼特別的地方,就說是一塊石頭!楚王火兒了,責備卞和不該拿塊石頭來欺君王,就砍下他一隻腳來。等到楚武王[楚成王的祖父]即位,卞和又把這塊寶貝拿了去獻給他。楚武王也叫玉器工匠去研究。這位「行家」派頭特別大,乾脆連細瞧都沒細瞧,就說是塊石頭。卞和另一隻腳也給砍下去了。後來楚武王的兒子楚文王即位,老頭兒卞和還想再去試試,可是他兩隻腳全砍了,走不了道兒,再說已經是個老廢物了。他只得抱着那塊「石頭」,在荊山底下痛哭,一連氣哭了三天三夜。有人勸他,說:「嗨!你已經吃過兩次虧了,還想得賞嗎?」卞和流着眼淚,說:「我哪兒是為了得不着賞哭吶,我恨的是自稱為行家的人都瞎了眼睛,把一塊美玉認為是石頭,這麼高貴的東西受到這麼大的侮辱,我怎麼能不替它哭吶?」這件事傳到楚文王耳朵里,楚文王派人去把卞和接了來。又叫玉器工匠把那塊石頭小心地破開來。果然是塊頂純粹的美玉。他就叫手藝最好的玉工雕琢起來,做成了一塊玉璧,用了卞和的名字,叫「和氏璧」,又拿大夫的封祿賞給卞和。這麼一來,這「和氏璧」就變成無價之寶了。到了楚威王的手裡,這塊玉璧大概已經有了四百多年的歷史了。這回楚威王把這塊無價之寶賞給了昭陽,昭陽覺得非常光榮。
有一天,令尹昭陽同着客人、家臣們在池子旁的亭子裡喝酒。客人當中有人提起「和氏璧」來,大伙兒就請令尹拿出來給他們見識見識。昭陽就把這塊玉璧交給在場的客人,叫他們挨着個兒傳看。凡是瞧見「和氏璧」的人,沒有一個不驚奇、不稱讚的。正在傳着瞧的時候,突然池子裡「不楞」一下子,蹦起一條大魚來,大伙兒都把着窗戶瞧。那條大魚又蹦起來,接着又有幾條魚也在水皮上蹦。一會兒工夫,東北角起了一片烏雲,眼瞧着要下大雨了。昭陽怕客人們給雨截住,趕緊就叫散了席。誰知道那塊玉璧沒了,也不知道傳到哪個人手裡了。大伙兒亂了一陣子,沒找着那塊「和氏璧」。昭陽一肚子的不高興,又不好意思得罪客人,只得讓大伙兒回去。可是他自己的門客得搜一搜。他就叫手下的人一個一個地搜。俗話說:「人愛富的,狗咬窮的」,他們見張儀這麼窮,就說:「偷玉璧的不是他就沒有別的人了。」昭陽也起了疑,叫手下的人拿鞭子打張儀,逼着他招認。張儀哪兒能招認吶?他把眼睛一閉,咬着牙,讓他們打了好幾百下,打得渾身沒有一處好的,眼瞧着活不了啦。昭陽見他打得這個樣兒,也就算了。旁邊也有可憐張儀的,把他送回家去。
張儀的媳婦兒一瞧自己的丈夫給人家打得不像樣兒,就哭着說:「你不聽我的話,如今給人家欺負到這步田地,要是不想去做官,哪兒能給人家打得這樣吶?」張儀哼哼着問她:「你瞧一瞧,我的舌頭還在嗎?」他媳婦兒啐他一口,說:「瞧你的,給人家打得這個樣兒,還逗樂吶?舌頭當然還長着。」張儀說:「只要舌頭沒掉,我就不怕,你也可以放心。」他調養了些日子,回到本國去了。
評:和氏璧在中國歷史上是一個傳奇。從開始的卞和獻玉,到後來的完璧歸趙,再到後來的傳國玉璽,圍繞在這塊玉石上的故事可以說就是半部中國歷史。卞和獻玉的這個故事還是挺有意思的,只不過喜劇的結局並不能掩蓋卞和雙腿被砍的悲劇。它告訴我們所謂的「專家」的坑爹並不是這個時代的首創,而是自古就有。而其中更深層和更可怕的是,決定卞和命運的最終標準並不是石頭中究竟含不含玉,而是掌握權利的人的一句話。當權利能高高地凌駕於事實之上時,出現卞和被砍雙足的悲劇就自然是不可避免的了。
和氏璧在昭陽舉行宴會的時候丟失,到最後還是沒有找到犯人,亦可見無頭公案自古就有。很多罪人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而沒有受到制裁,這才是事實。犯罪學和刑偵學最能吸引人的地方,可能也就是罪犯和刑警乃至其他關聯各方的博弈吧。張儀無辜受冤,倒是彰顯出人們嫌貧愛富的本性;而最後一段「舌頭沒掉」的調侃,恐怕更多的是作者對政客乃至縱橫家的一種揶揄。
備註:
《東周列國故事》是2008年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馬在淮,以時間為軸縱向編寫,故事獨立成篇,分別講述不同的人物事件,用簡練通俗的語言將歷史事件變得生動鮮活,用畫龍點睛的插圖讓歷史人物變得觸手可及。將春秋戰國前後五百多年的歷史概貌清晰地展現在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