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不黏不脫不即不離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不黏不脫不即不離是中國的一個學術名詞,是中華思想文化術語。

為什麼漢字是方塊字,這個問題雖然沒有明確的考證,但從古人觀察世界的方式中便可窺見一斑。《淮南子·覽冥訓[1]》說:「往古之時,四極廢,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載,火炎炎而不滅,水浩洋而不息,猛獸……於是女媧煉五色石以補蒼天,斷鰲足以立四極。」在古人心目中,「天圓地方[2]」,地是方形的,而且在這四方形地的盡頭,還有撐着的柱子。

名詞解釋

指詩歌的詠物不可太執著於物本身,應當既不黏滯又不脫落,既不太過接近又不完全離開。「不黏不脫,不即不離」包含兩方面的內容:一指作品所使用的語言、意象等與所詠對象的關係,一指作品的主題與所詠對象的關係。它強調,如果用語太過切近,作品就缺乏味道,粘皮帶骨,但如果不切題,又難免捕風捉影,過於浮泛。除了體物的要求,詠物詩還有寓意寄託的要求,寄託之意不能勉強,否則就落入教條。傳神寫意在微妙的離合之間,才能創作出好的詠物作品。

引例1

詠物詩難在不脫不粘,自然奇雅。 (袁枚《隨園詩話補遺》卷六) (詠物詩創作的難處在於既不脫離又不黏滯,自然奇妙雅致。)

引例2

詠物之作,須如禪家所謂不黏不脫,不即不離,乃為上乘。古今詠梅花者多矣,林和靖「暗香」「疏影」之句,獨有千古,山谷謂不如「雪後園林才半樹,水邊籬落忽橫枝」;而坡公「竹外一枝斜更好」,識者以為文外獨絕,此其故可為解人道耳。 (王士禛《跋門人黃從生梅花詩》) (詠物的作品,應當如禪宗所說既不黏滯又不脫落,既不太過接近又不完全離開,才是最好的。從古至今吟詠梅花的詩太多了,林和靖「暗香」「疏影」的句子,獨特美好千年流傳,黃山谷說不如「雪後園林才半樹,水邊籬落忽橫枝」;而蘇東坡「竹外一枝斜更好」,有見識的人認為那是東坡文章之外獨特高絕的地方,這其中的緣故只可和懂得詩歌的人講說。)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