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足的顶生王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不知足的顶生王,顶生圣王身患重病,所有的皇亲贵族都齐聚在他的身边关怀探问:‘请问大王!大王薨逝之后,假使有人问起:“顶生圣王临命终时,留下了什么言教?”我们应当如何答复呢?’顶生圣王回答:‘在我命终之后,如果有人问起此事,就说:“顶生王统领了四天下还不知满足,到了三十三天享受了数百千年的天福,还起了贪婪之心,想要杀害帝释天王取而代之,所以才堕回南阎浮提,病重而亡。”
原文
过去,佛陀住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时,有一天,阿难尊者在闲静处静坐,独自思惟佛法时,心中生起一念:“所有众生,皆因一念爱欲之想,而有欲爱,日夜穷逐不舍,未曾满足。”于是,阿难尊者在傍晚时,从座而起,着衣整服,前往拜见世尊,恭敬地头面顶礼后,坐在一边,禀白世尊:“弟子今天在静处静坐时,生起一念:‘所有众生,皆因一念爱欲之想,而有欲爱,因此日夜追逐不舍,不知满足。’”
世尊说道:“是的。阿难!正如你所说,一切众生,皆因一念爱欲之想,而有欲爱,因此日夜追逐不舍,不知满足。正如,过去有一位转轮圣王,名顶生王,他以正法治理国家,国内不仅没有违法乱纪的恶人,而且具足金轮宝、白象宝、绀马宝、神珠宝、玉女宝、居士宝、主兵宝等七宝。除此之外,他还有一千个儿子,个个身强体健,能降伏诸恶人,无需使用武力即可统领四天下。有一天,顶生圣王生起了一个念头:‘我现在拥有南阎浮提洲,百姓繁盛,国中满是珍宝,以前曾听长老说过:“西边有西牛货洲,不仅人民兴盛,并且有许多各种珍奇宝物。”我应前去统治该国。’顶生王才生起这个念头,就与四部兵众,从南阎浮提洲隐没,前往西牛货洲。
那时,西土人民见到转轮圣王率领大军前来,纷纷向前迎接,礼跪问讯:‘太好了!大王!我们西牛货洲人民繁荣昌盛,希望圣王能够在这里治理本土,使百姓顺从正法教化。’顶生圣王因此留在西牛货洲统治人民,历经数百千年。
有一天,顶生圣王又起一念:‘我所统领的南阎浮提洲,人民昌盛,多有珍宝,天上亦降下七种宝物,高至膝盖。现在又统治西牛货洲,人民繁盛,多诸珍宝,我过去曾听长老说过:“东胜身洲的百姓兴盛,多有各种珍奇宝物。”我应当前去统治东方国土,以正法来治化那里的人民。’顶生王方才动念,就与四部兵众从西牛货洲隐没,来到东胜身洲。
当东土百姓见圣王到来,全都出来欢迎,礼跪问讯,异口同声地说:‘太好了!大王!我们的国家,人民昌盛,多有各种珍奇宝物,希望大王留在这里治理,使百姓顺从正法教化。’顶生圣王因此于东土治理人民,历经百千万年。
有一天,圣王又生一念:‘我所统领的南阎浮提洲,人民昌盛,多有珍宝,天上亦降下七宝,高至膝盖。而今又有西牛货洲和东胜身洲,人民繁盛,多有各种珍奇宝物。我曾从年长的长老听说:“北俱卢洲,人民昌盛,多有珍宝,没有人看管,任何人都可以自由拿取。那里的人民,寿命活足一千岁,命不中夭,命终之后,必定转生天上,不会堕入其他恶道。他们身上穿着由劫波育树自然长出的衣服,食用的是自然生长的百味稻米。”我现在应该前往统治北俱卢洲,以正法治化那里的人民’
那时,顶生圣王才动这么一念,随即与四部大军从东胜神洲隐没,前往北俱卢洲。途中,远远望见北方国土一片青绿色,圣王看见这遍地的碧绿,便问身旁大臣:‘你们看到这满地的苍翠吗?’众臣回禀:‘看见了,大王!’圣王告诉臣子们:‘这是柔软草,和天衣一样的柔软,这里的贤人都是以此为坐席。’
前行一段路后,一眼望去,北俱卢洲的土地呈现一片金黄色,圣王再问群臣:‘你们看到了这一片金黄色的土地吗?’众臣回道:‘看到了!’顶生圣王说:‘这是自然生长的稻米,这里的贤人都是以此为食,现在你们也可以享用这美味的米粮了!’
是时,圣王再前行一段路,看见此国土地悉皆平正,远远见有一座高台,特别引人注目。顶生圣王又告诉众臣:‘你们看见这里的土地皆悉平正吗?’众臣异口同声:‘我们都看到了!’大王为他们介绍:‘这是劫波育树衣,你们将来也可以穿着此树衣。’
当时北俱卢洲的百姓看到顶生圣王到来,都前往欢迎、礼跪问讯,异口同声齐呼:‘太好了!圣王!这里的百姓昌盛,多有各种珍奇宝物,希望您在此治理,使人民顺从正法教化。’顶生圣王因此于北俱卢州统治人民,历经百千万年。
有天,顶生圣王心念一动:‘我所统领的南阎浮提洲,人民昌盛,多有珍宝,天上亦降七宝,高至膝盖。而今又有西牛货洲、东胜身洲和北俱卢洲,人民繁盛,多有各种珍奇宝物。我曾经听长老说过:“有三十三天,天人所享的天福,其乐无比,天人的寿命极长,衣食自然而有,还有不计其数的玉女随侍左右。”我现在应当前去统治天宫,用我的王法来治理那里的天人。顶生王才动念,就马上带领四部兵众从北俱卢洲隐没,来到三十三天上。
此时,三十三天的帝释天主在天宫内远远见到顶生圣王到来,特地分出半座,对王说:‘大王,请就此座。’顶生圣王便与释提桓因并肩而坐,二人共坐堂上,不可分别,他们的容貌五官、行为举止、言语音声都一模一样。
顶生圣王在帝释天宫中安享数百千年的天福之乐后。有一天顶生圣王心中生起了一念:‘我所统领的南阎浮提洲,人民昌盛,多有珍宝,天上亦降七宝,高至膝盖。而今又有西牛货洲、东胜身洲和北俱卢洲,人民繁盛,多有各种珍奇宝物。今天在这三十三天,若杀了帝释天主,便可以在天上独霸称王。’顶生圣王才生起这个恶念,立刻从宝座上堕落到南阎浮提地,跟随着他的四部大军也一同坠落。当此之时,顶生圣王的金轮宝顿时消失无踪,白象宝和绀马宝同时丧命,神珠宝自然地消失,玉女宝、居士宝、主兵宝顿时命终。
当时,顶生圣王身患重病,所有的皇亲贵族都齐聚在他的身边关怀探问:‘请问大王!大王薨逝之后,假使有人问起:“顶生圣王临命终时,留下了什么言教?”我们应当如何答复呢?’顶生圣王回答:‘在我命终之后,如果有人问起此事,就说:“顶生王统领了四天下还不知满足,到了三十三天享受了数百千年的天福,还起了贪婪之心,想要杀害帝释天王取而代之,所以才堕回南阎浮提,病重而亡。”’
阿难!你不要怀疑不信,当时的顶生圣王便是我的前生。久远劫前,我统御了此四方天下,乃至于三十三天,在五欲中,仍不知满足。”
阿难!从顶生圣王的启示中,应当明白:起一念贪心,如果任此心念相续,将在爱欲的执着中不断辛苦追逐,无有厌足。要转化贪欲的烦恼,当依圣贤的智慧来努力。”
当时,世尊对大众说一偈语:
“贪淫如时雨,于欲无厌足;
乐少而苦多,智者所屏弃。
正使受天欲,五乐而自娱;
不如断爱心,正觉之弟子。
贪欲延亿劫,福尽还入狱;
受乐讵几时,辄受地狱痛。”
世尊说道:“阿难!你应当牢记顶生王的故事,一旦生起欲念,就要立即舍离,永不再兴起此想。”阿难尊者听闻佛陀的开示后,法喜充满,并教奉行。
省思
《六祖坛经》云:“自性迷即是众生,自性觉即是佛。”一念不觉之际,便是无尽的轮回;若能在烦恼之处,面对自己,检讨反省、忏悔改过,更进一步在起念的当下,立即觉察、觉照,不再起妄念,如此日久功深,便能与道相应,觉悟自心。正如,茶陵郁禅师开悟偈:“我有明珠一颗,久被尘劳关锁;今朝尘尽光生,照破山河万朵”。[1]
佛教信仰
信仰佛教的好处,有些虽然信仰他教亦能获得,但毕竟佛教要高超、殊胜多了。
佛教详尽地剖析宇宙人生的问题,目的在使人对人生能获得正确的认识。
而佛教的人生观,严格说来,是既不属于悲观,也不属于乐观的,我们可以勉强称它做:‘中观’。
什么叫‘中观’呢?就是既不哭哭啼啼地悲叹人生,也不浑浑噩噩地虚掷生命,它能用智慧的眼光,扫除一切人生的疑惧、苦闷和误解,而正确地认识人生的真象,把握人生的方向。
佛教又认为众生是一体的,休戚与共的,小我生活于大我之中。因此要牺牲小我,完成大我,不但不能自私自利,反而要有慈悲助人的精神。
佛教反对命运操纵在他人或神的手中,自己做的自己承当,因此人人要克苦耐劳,努力奋斗,为了明日,必须献出今天,没有辛勤的耕耘,哪会有丰硕的收获呢?
佛教的戒律,对人的行为并不是死的束缚,而是活的鼓舞,在消极方面可以止恶防罪,在积极方面能够鼓励救人济世。举‘不杀生’为例,它的真正精神与目的,不在自己的不杀,而是要去劝人戒杀,一个立志学菩萨道的人,自己杀生固是破戒,就是见死不救也是犯戒。其他戒律也莫不如此,不但自己不能‘偷盗’、‘说谎’,更要劝人不要偷盗、说谎,苦口婆心的,不厌其烦的劝人改邪归正。
严守五戒是做人的根本,违犯五戒在社会上就不能立足,同时为国法所不容,最后只有身系囹圄,饱尝铁窗滋味。而佛教更认为要想做‘人’就非守五戒不可,违反五戒,下世就不能再得人身,而将堕入地狱、畜生、饿鬼等三恶道了。(这三类众生的报应都是痛苦不堪的,因此称为恶道。)我们且不管下世如何,看看目前就够了,人能不杀生,社会上就没有杀人命案;能不偷盗,就没有小偷、强盗;能不邪淫,就不会有男偷女娼,破坏家庭伦理的事;能不妄语也就不会有欺、诈、骗等事;能不饮酒,则身心愉快,头脑清晰,不会因一时糊涂而闯祸。(酒有害身体,早经医学一再证明。)如此,这个社会不是宁静、安乐的社会吗?因此我说佛教有净化社会人心的功用。
佛从不生气,或处罚弟子,在佛教经典中,绝对找不到佛发怒而用洪水、瘟疫来处罚人类的。
佛对弟子一直和颜悦色,谆谆教诲,他真的是‘有教无类’——不论老、少、贫、富、贵、贱,同时包括宇宙间每一类众生在内。
佛最懂得因材施教,能把握不同的时机,对不同资质的众生说最好的道理。[2]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