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不是你的錯 (張衛健演唱歌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不是你的錯》是張衛健演唱的歌曲,歌曲由黃偉文作詞,由吳國敬作曲,是電視劇《功夫足球》主題曲

歌曲歌詞

不知道還有什麼理由

我應該付出沒有報酬

我們並肩而走勾不着你的 手

把我的眼淚往心裡流

把笑容換來細水長流

做個普通朋友我 就在你左右

不是你的過

不是你的錯

也許都是我自己 想太多

我不想執着 你可明白我 走火入魔

不是你的過 不是你的錯

可惜就是有這樣的結果

你不要怪我 我會依舊繼續再琢磨

直到有一天你屬於我

我不能傷心撞我的頭

我還是努力踢我的球

不管怎樣難受我都會跟你走

我不會一生一無所有

除了你我才別無所求

不想覆水難收看着你眼淚流

不是你的過

不是你的錯

基本信息

中文名 張衛健

外文名 Dicky Cheung

別 名 健仔、阿Dick、Killer WaiKin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地 香港

出生日期 1965年2月8日

星 座 水瓶座

血 型 O型

身 高 170 cm

畢業院校 St. Francais Xavias College

職 業 演員、歌手 [1] 經紀公司 北京多樂思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代表作品小魚兒與花無缺、齊天大聖孫悟空、小寶與康熙、西遊記、倫文敘老點柳先開、正牌韋小寶之奉旨溝女、真真假假、你愛我像誰、月圓了、真英雄

主要成就 香港第三屆新秀歌唱大賽冠軍 [2] 2002港台十大紅星

香港電視世界英藝獎

TVB最難忘男主角韋小寶

95、96年台灣十大最受歡迎偶像

早年經歷

1965年2月8日,張衛健出生於香港,1980年,在張衛健15歲的時候,他的父母正式離異。父親離開時給他們母子四人留下了一幢房子,他們把房子賣了,租房子繼續度日。張衛健17歲就開始工作了。他工作後一直要養家,負擔全家人的衣食住行,供弟弟上學。

張衛健年少時就讀於聖芳濟書院。從念小學開始,張衛健就很愛演戲,喜歡研究人,上中學時坐在街上看人或是坐很擠的公共汽車,因為那樣可以聽到別人講話。學校每次辦舞台劇,他總是導演、編劇、演員、道具(人扮)。在一次偶然間得到張國榮的電話號碼,之後得到其幫助。1982年,他參加第一屆新秀歌唱大賽,進入前三十名,第二年他沒參加決賽就退出了 。

演藝經歷

1984年,中學畢業後他參加了TVB新秀歌唱大賽;憑藉一曲《戀愛交叉》獲得金獎和最突出台風獎,開始他的演藝生涯。1985年1月,張衛健參演了個人的首部電影作品《瘋狂遊戲》。12月,張衛健參演了愛情電影《開心女鬼》,在TVB做了八年插科打諢的小角色。

1987年,張衛健參演了無線第二次開拍的金庸武俠名作《書劍恩仇錄》。

1989年,張衛健參演了關之琳主演的動作犯罪片《再起風雲》。

1990年,張衛健主演了民國愛情劇《黃金傳奇》,他在劇中飾演了富家子樂天。

1991年,張衛健首次擔綱出演時裝愛情劇《老友鬼鬼》。接着他擔綱主演了愛情喜劇《我愛牙擦蘇》。

1992年,與林志穎、張敏合作主演的喜劇片《逃學外傳》在香港上映,該片是他首次正式在大銀幕擔任男主角的電影。 1993年6月,張衛健主演的奇幻愛情喜劇片《正牌韋小寶之奉旨溝女》在香港上映。入行八年,張衛健有了自己的第一張個人專輯《真真假假》,並獲得十大中文金曲獎最有前途新人獎男歌手銀獎

1994年,張衛健與郭富城搭檔主演了動作喜劇片《倫文敘老點柳先開》。由於他接戲太多,曝光率頻繁,而且接拍的是無聊的搞笑片,所出的唱片不討歌迷的歡心,他的聲勢漸漸滑落。

1995年,沒有人再找他拍戲、出唱片,迫於生計,他把大房子賣了。台灣現代派唱片公司邀他過檔發展,接連在台灣推出的三張國語唱片。他獲得台灣"十大偶像"票選第八名。

1996年,張衛健到了台灣,加盟「現代派」唱片公司的首張國語專輯《夢中情人》,也是在內地發行的首張國語專輯而再次紅了起來 。這時,他回到TVB去拍劇集《西遊記》,該劇收視率高達40%。

1997年,TVB準備再拍《西遊記》續集時,張衛健要求加片酬卻遭到拒絕,還被TVB雪藏。那樣子過了半年,合約期滿立即回到了台灣

1999年,「亞視」播出了張衛健主演的古裝武俠愛情劇《少年英雄方世玉》,該劇再次令張衛健翻身。張衛健在劇中飾演機靈聰敏眾的方世玉。該劇收視率達24%,打破「亞視」節目的收視紀錄 。

2000年,張衛健接拍了王晶執導的古裝武俠劇《小寶與康熙》,首先在台灣推出。在香港播出取得了最高46點收視成績,在收視榜排行第二。在與劉德華所屬的「NewMelody」簽約之後,推出了專輯《我(不:)是張衛健》,主打歌《你愛我像誰》也成為香港新城勁爆流行榜的周冠軍,併入選無線勁歌金曲2001第一季季選。12月,領銜主演了古裝武俠劇《棋武士》,他在劇中飾演了皇帝的兒子薛一驃。

2001年7月,張衛健與李冰冰主演的古裝喜劇《機靈小不懂》在上海、江蘇以及台灣等地區都創下收視佳績 。8月,張衛健憑藉電視劇《小寶與康熙》入圍2001金鐘獎成為第一個香港藝人角逐台灣電視劇最佳男主角 。9月1日,主演根據於東樓武俠小說《短刀行》改編的古裝電視劇《刀歌之短刀行》在中國台灣播出,並在劇中飾演了機靈過人的孟小花 。同年10月,與蔡卓妍合作拍攝了古裝神話電視劇《齊天大聖孫悟空》,他在劇中再次飾演孫悟空贏得了很多觀眾的厚愛,該劇在香港無線播出時首集的最高收視有四十點,平均收視則有三十五點

2002年,張衛健與李冰冰、李小璐主演的古裝武俠劇《少年張三丰》各地方電視台播出創下了繼《機靈小不懂》之後的最高收視率 。3月,主演了民國懸疑推理劇《方謬神探》,他在劇中飾演了身具雙重人格的方家少爺方天繆 。

2003年12月1日,張衛健與張庭、范冰冰主演了古裝傳奇歷史劇《聚寶盆》,並在劇中飾演了明朝首富沈萬三 。13日,主演的古裝輕喜劇《天下無雙》播出,他在劇中飾演了天資聰穎,刁鑽機靈,潛質驚人,儀表不凡的貴公子戴春寅,隨後他又與容祖兒搭檔主演了由潘文杰執導的勵誌喜劇《功夫足球》。

2004年3月,主演曹瑞原、唐迪及徐惠康聯合執導的時裝喜劇《伙頭智多星》 7月,張衛健與謝霆鋒、柏雪、袁泉、楊雪、鄭希怡聯合主演了古裝武俠劇《小魚兒與花無缺》,該劇在廣州台播出時最高收視率突破15.4%的成績,平均收視率飆升到13.5%,成為近兩年來廣州地區收視最高的一部劇,也打敗了TVB的一線劇在廣州地區的平常收視率 。

2005年,張衛健參演了由王晶監製的、中港台合拍古裝武俠劇《天下第一》 。8月,主演了由趙崇基執導的清裝歷史傳奇劇《阿有正傳》。同年12月,發行專輯《張衛健的主題曲》

2007年7月5日,張衛健與劉園園、王晶搭檔主演的功夫喜劇《A計劃》首播,他在劇中飾演了身手不凡的水警小喇叭,同年10月,與黃志忠、孟瑤、王晶主演了古裝懸疑劇《十大奇冤》,並在劇中一人分飾兩角劉福星和劉添爵 ,該劇在江蘇首播便以6.62的平均收視率收官 。

2008年12月,張衛健與陳煒、王晶主演由王晶執導的古裝武俠劇《仁者黃飛鴻》在央視八套黃金檔首播 。

2009年,張衛健與許志安、梁漢文、蘇永康組成了歌手組合Big Four 。同年推出第一首歌曲《Big Four》。

2010年2月28日,香港音樂組合大四喜Big Four獲得2009年雪碧「中國」原創音樂流行榜全國最優秀組合獎。同年3月,舉行世界巡迴演唱會 。

2011年7月,張衛健推出專輯《月圓了》,新專輯收錄了11首作品,闡釋男人內心感受。8月,與謝霆鋒再度聯手主演了青春勵志電視劇《下一個奇蹟》。

2012年,張衛健和妻子張茜受邀參加中央電視台的春節聯歡晚會,和妻子張茜合唱《祝福你》;同年主演的古裝歷史劇《隋唐英雄》以跨年壓軸劇在湖南衛視黃金檔播出,成為湖南衛視年度收視率第二名,除拿下全國同時段第一外,首集更是取得收視率3.36的好成績,再度刷新湖南衛視電視劇首播收視紀錄 。3月,張衛健主演了抗戰劇《五台山抗日傳奇之女兵排》,他在劇中飾演了有勇有謀的女兵排指導員張鴻烈 。

2013年2月6日,張衛健參演霍建華、楊蓉主演的古裝武俠劇《笑傲江湖》在湖南衛視首播 。3月,主演了古裝歷史劇《隋唐英雄3》,他在劇中飾演了程咬金與程鐵牛,並演唱主題曲《真英雄》和片尾曲《疼愛》

2014年3月,張衛健客串了古裝劇《神醫傳奇》。10月4日,在北京衛視原創新銳語言競技真人秀節目《我是演說家》中擔任導師。

2015年4月,主持北京衛視節目《我的歌聲里-衛健音樂時光》。8月,擔任《我是演說家第二季》導師,同年更是受央視邀請主持央視中秋聯歡晚會

2016年6月19日,張衛健錄製真人秀節目《咱們穿越吧第二季》 。

2017年3月,張衛健與蔡思貝主演了香港TVB台慶劇《大帥哥》。

2018年小年夜,張衛健攜手全國各地30位優秀主持人主持《中國城市春晚》,並且還表演了中國風的歌曲串燒

2019年9月13日,張衛健參加2019年中央廣播電視總台中秋晚會,並演唱歌曲《萬水千山總是情》。

2020年1月25日,張衛健參與錄製以「嶺南春來早」為主題的廣東衛視春節晚會,演唱歌曲《恭喜發財》

個人生活

光頭原因 因為《西遊記》續集的片酬原因與TVB 出現分歧,來到內地拍攝《少年英雄方世玉》和《小寶與康熙》又再香港走紅的時候又回到香港之後,他又想起當年的那句「你張衛健不沾毛你都不掙錢的」話,所以就決定以後自己不但不沾毛而且也把頭上的頭髮都剃掉 。

感情生活

1997年,張茜拍《神捕》時,張衛健在拍《歡喜游龍》,因同在一個片場拍戲相識,1999年,再度合作《陳夢吉傳奇》時感情升溫 。2009年1月12日,張衛健和張茜結束10年愛情長跑,在菲律賓聖奧古斯汀教堂舉行婚禮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