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三监之乱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三监之乱,又称管蔡之乱或武庚之乱。是西周初期分封于商王畿地区(今河南省安阳市附近)周围的三位统治者叛乱的事件。

武王灭商后,听取周公旦意见采取“以殷治殷”的政策,分封纣王之子武庚于殷,利用他统治殷民。同时武王派遣其兄弟管叔蔡叔霍叔在殷都附近建立邶、鄘、卫三国以监视武庚史称‘三监’。三监地域,一般认为,商都以北地区为邶;商都以南地区为鄘;商都以东地区为卫。

武王灭商后不久即病逝,周公旦摄政,引起管叔、蔡叔及其群弟的疑忌,武庚见机拉拢发动叛乱。周王朝面临严峻的形势,周公东征,诛武庚,杀管叔而放蔡叔,废霍叔为庶民,平定了三监之乱。[1]

背景

牧野之战周灭商后,为了统治商朝的遗民,周武王把商王朝直接控制的领地分为四个区:原殷都朝歌(今河南省淇县)为豳,封给纣王的儿子武庚(又名禄父)掌管。同时将朝歌以东地区(今河南省郑州市一带)为卫,封给武王的弟弟管叔姬鲜掌管;朝歌以西地区(今河南省新乡一带)为鄘,封给武王的弟弟蔡叔姬度掌管;朝歌以北地区(今河南省汤阴县一带)为邶,封给武王弟霍叔姬处掌管,共同监视武庚,总称“三监”。

周灭商后第二年(约前1045年),周武王病逝,其子姬诵即位,是为周成王。成王年幼,由周公旦摄政,代成王行事。管叔因企图继王位,对周公旦摄政极为不满,于是散布流言,并煽动蔡叔、霍叔,怂恿武庚及东方诸方国,以“周公将不利于孺子”为借口,公开叛乱,是为“天下闻武王崩而叛”。周公旦面对来自内外两方面的敌对势力,多方权衡,决定兴师东征。

为了组织东征军发动平叛之战,周公说服太公望和召公。他说:“我之所以不回避困难形势而主持政务,是担心天下背叛周朝。否则我无颜回报太王、季王、文王。三王忧劳天下已经很久了,而今才有所成就。武王过早地离开了我们,成王又如此年幼,我是为了成就周王朝才这么做的”。

在出征前的占卜上,周公向臣子们讲了一番话,他说:“殷人刚刚恢复了一点儿力量,就想乘着我们内部混乱,起来造反。重新夺回他们已经失掉的权位,说什么他们‘光复旧业的机会到了!’妄图再让我们成为他们的属国。这是白日作梦!我告诉大家,殷人里头有一伙人,愿意出来帮助我们,有了他们的帮助,我们一定能够平定叛乱,一定能保住文王和武王的功业”。又说:“我们小小的周邦,是靠了上天的保佑才兴盛起来的,我们承受的是天命。为了这次出征,我又占卜了一次,卜兆表明,上天又要来帮助我们了,这是上天显示的威严,谁都不能违抗,你们应该顺从天意,帮助我成就这个伟大的事业”。周公的话,被史官记载下来,这就是《尚书》里的《大诰》。

过程

经过周公的宣传动员,周公把东征大军组织起来,并亲任统帅,挥师东征。周师一到,“殷大震溃”,武庚被杀(一说败逃,不知所终)。周公同时分兵一路直取管叔驻地卫,迅速消灭了管叔的武装,占领了城邑,管叔亦被杀死。接着周师攻克蔡叔驻地鄘,捉蔡叔而囚之于郭凌(一作郭邻)。

周师击败武庚及“三监之乱”之后,周公意欲扩大东征战果,一举消灭其他反叛力量。周公原计划先向东伐奄国(又称商盖,今山东省曲阜市旧城东),奄国为东部主要反叛势力所在,即“大国”所居之地。辛公甲提出建议:“大难改,小易眼,不如服众小以劫大”,周公采纳了他的意见,遂改变计划,决定先攻淮泗间(今苏北、皖北地区)的九夷(包括徐、熊、盈等小国),于是挥师东南,进攻九夷。九夷诸小国实力不强,在周师的强大攻势下,节节败退,但由于九夷在此之前长期与商作战,其军队数量虽少,却颇具战斗力,且对当地的地理非常熟悉,善于在低洼河湖地带作战,而周师车兵行动不便,且士卒多有水土不服,因此攻九夷之战非常艰苦,但经过连续作战,九夷终被征服。

随后周军北上攻打奄国。周军占领奄国西、南两边邻国。奄国势孤,国君被迫投降。丰(今山东省青州市西北)、蒲姑(又作薄姑、敷古,今山东省博兴县东南)等国也相继投降。周公东征有“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之说(《尚书·大传》)。可见打击殷商残余势力的“践奄”之役已是东征的尾声。奄是商朝的旧都,周公翦灭奄国是对殷商势力的重大打击。

结果

周公东征共历时3年之久,杀武庚和管叔,流放蔡叔,霍叔被废,彻底平定了三监及武庚之乱。同时消灭了包括殷、东、徐、熊、盈、攸、奄、九夷、丰、蒲姑、淮夷和东夷诸国等参加叛乱的五十多个小国。

为了彻底消除商朝残余势力对周朝的隐患,周公营建东都洛邑(成周),迁“殷顽民”于此。同时封投降周朝的商朝贵族微子启于宋(今河南省商丘市),建立宋国;封周武王少弟康叔于朝歌,建立卫国;封周公长子伯禽于奄国旧地,建立鲁国,分治殷民。

周公东征使周朝的影响达到东海之滨,对于周王朝的巩固具有重大意义。[2]

三监之乱影响

三监之乱严重威胁到了周朝的统治秩序,周公东征胜利以后,彻底消灭了殷商王朝的残余势力,扩大东方境土。为了巩固周王朝在东方的统治,周公进一步营建东都雒邑和封建诸侯。 周公、成王、康王时期是西周王朝稳定发展时期,“刑错四十年不用”,史称“成康盛世”。

武王灭商后,分商王畿为三部分,设三监治理。三监的具体人物及辖地,说法不一。一说为纣王子武庚和武王弟管叔、蔡叔。一说为周公弟管叔、蔡叔、霍叔。前说出现较早,较可信。三监地域,一般认为,商都以北地区为邶;商都以南地区为鄘;商都以东地区为卫。武王病逝后,周公摄政,三监作乱,周王朝面临严峻的形势,周公东征,诛武庚,杀管叔而放蔡叔,平定了三监之乱。 三监之乱后,使周初统治都更深刻地认识到封建亲戚、蕃屏周室的重要性。在武王分封的基础上,周分、成王再次大规模分封诸侯。相传周公分封七十一国,其中有五十三人是姬姓子弟,他们都是文王、武王和周公的后人,如文王之弟封于东虢、西虢,文王之子封于邗、晋、应、韩;周公之子封于凡、蒋、邢、茅、砟、祭。原来属于武庚的封和殷遗民被一分为二,一部分纣兄微子启,他在灭商后投降周,也未卷入叛乱,因此封于商丘,国号宋。另一部分封给成王的叔父康叔,在殷商故墟。国号卫。此外,还有一些异姓贵族为周公、成王所封。两次分封,不仅使周人巩固了在原属殷商的广大地区的统治,而且扩大了周人的势力和影响,使周成为国力和疆域远远超过商朝的强大国家。[3]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