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三国真正的空城计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空城计

来自网络的图片

三国真正的空城计在名著《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马谡拒谏失街亭 武侯弹琴退仲达”这一章回中,罗贯中描写了一场精彩绝伦的心理战——空城计。[1]

从此,诸葛亮同志自编自导自演的“空城计”,就成了吃瓜群众口中难以复制的军事奇迹。但是,易中天先生在《品三国》系列中,却说过“空城计的故事是有的,但不是发生在诸葛亮的身上”。

其实,易中天先生说得是真没错,在不断创造军事奇迹的汉末三国时期,空城计的确发生过——还不止一次!

孙坚的空城计

首先要说江东猛虎孙坚的“空城计”,这事发生在“十八诸侯讨董卓”时期。

一开始,面对来势汹汹的十八诸侯,董卓内心很虚,毕竟对方军力强盛,人多势众,老董耍阴谋、玩权术有一套,但他自己还真不是什么顶尖的军事天才,所以董卓初始的策略是防守。

可是随着战事继续,老董发现,来的各路诸侯好像也没啥攻击性,虚张声势的假动作不少,可是真刀真枪的攻城,几乎没有,这些诸侯简直就是“人畜无害”。

看清了这个形势之后,董卓决定主动出击,他派出了亲信爱将胡轸出战,准备找个软柿子捏一下,杀鸡给猴看!

可是这个率兵出击的胡轸,选的第一个对手居然是——孙坚。胡轸PK孙坚,我本来都准备要为胡轸默哀了。

可偏偏,胡轸的运气,那真是不要太好:当他率领5000骑兵突然兵临鲁阳城下的时候,孙坚这会儿正在鲁阳城外搞“趴体”,不但人数少,而且连武器衣甲都不全。

按理说,胡轸只要胆子大一些,率领手下一顿冲杀,孙坚的这个“趴体”就要变成集体断头饭了。可偏偏,胡轸一看:哟,那是江东猛虎孙坚!不可轻敌,反而稍微放慢了脚步。

孙坚这个“趴体”是怎么回事呢?这是因为他的属下公仇同志马上就要启程去找袁术要军粮,孙坚同志便在鲁阳城外给他举办了个盛大的欢送晚宴,他是完全没料到胡轸的骑兵会突然杀到。

面对突如其来的敌情,如果是军事素质稍微差点的,绝对是屁滚尿流的往城里赶,毕竟逃命要紧。可孙坚不是一般人,他命令属下,只能慢慢收拾东西,但绝不能拔腿回跑。孙帅哥自己更是继续喝酒划拳,完全就是一副大尾巴狼的模样。

直到胡轸的部队越来越近,眼瞅就要把孙坚包围了,孙坚这才率领部下,慢慢后撤。面对孙坚这举动,胡轸是完全懵了:这么淡定,绝对有诈!撤!

就这样,孙大帅哥居然就安全的撤退到了鲁阳城里。

其实,这一场隔空对决,完全是胡轸自己吓自己,他如果做足了功课,就会知道,即便孙坚城里城外全部家底加一起,也不够他胡轸一路平推的。

曹操的空城计

如果说孙坚的空城计,让孙大帅哥死里逃生,那曹操的空城计就要更胜一筹了。这事发生在老曹和吕布的之间。

公元195年,曹操和吕布在兖州对决。按说兖州是曹操的大本营,可是他在征伐徐州的过程中,被吕布抄了后路,占据了大部分地盘。曹操仓促回援,跟吕布一顿硬碰硬,双方打得筋疲力竭,最后连饭都不够吃了。

为了填饱肚子,曹操就把自己的部队都分配出去收割、采购粮食,甚至连老曹自己都带了一千多人亲自参与劳动生产——收麦子。

可就在老曹亲自劳动的某一天,吕布带着大部队一万多人,突然出现在老曹生产现场的附近。

曹操一看,以这兵力对比,即便曹操迅速回城退守,估计也难逃被吕布攻灭的命运。既然如此,曹操也不着急了,不但没躲,反而干脆把城门敞开,又把自己这一千多号人重新分配了一下:分了一半左右跑到侧面藏起来,自己带着五百来号人悠哉悠哉继续劳作。

曹操这一招,把吕大帅哥彻底整蒙了:曹操这阵势,绝对有诈,想阴我。吕大帅哥脑瓜飞速旋转之后,做了一个决定:退兵!

而就在吕布开始撤退的时候,曹操预先埋伏好的兵马突然窜了出来,一通敲锣打鼓之下,吕布的人马瞬间成了惊弓之鸟,也顾不上看敌方有多少人,从上到下基本都一个反应:中计了,都跑吧。

这一战,曹操一千多人硬是撵着吕布一万多人,一通砍杀,把吕大帅哥杀得魂飞魄散、意志消退,从此得了“恐曹症”。

三国志》对这一段的记载非常简单:布复从东缗与陈宫将万馀人来战,时太祖兵少,设伏,纵奇兵击,大破之。

赵云的“空城计”

偃旗息鼓这个成语,大家一定都知道,而它的来源正是赵云。这事记录在《云别传》中:

话说公元218年,刘备咸鱼翻身,打败曹操,占领了汉中,便派赵云和黄忠率军驻守。可是曹操咋可能善罢甘休,第2年就带着大部队卷土重来。

就在双方对峙的当口,有这么一天,赵云率领十几号人出去搞侦查,结果和曹操大军不期而遇。

十几号人PK上万人,用脚趾头想也知道结果。

但是面对这种情形,赵云同志并没有掉头就跑,反而是不停地主动撩拨曹军,边打边退,不久就退到了蜀军大营。

但这个大营很奇怪,赵云这波人是躲进去了,可是整个大营偃旗息鼓,连营门口的哨兵和守卫也像没事人一样,动都不动,仿佛曹操大军根本不存在。

诶,这一下,曹军反而懵圈了:这帮人也太淡定了吧?肯定有诈。赵云边打边跑,目的该不会就是诱惑我们进伏击圈吧?算了,小心驶得万年船,还是先回撤吧。于是,曹军就准备回撤。

而就在这个当口,赵云一声令下,守营的士兵使出吃奶的劲使劲擂鼓,一时之间,真有点地动山摇的气势,而伴随这喊杀声的,还附带有——箭雨!赵云也在此时,率军冲出。这下,本就军心动摇的曹军,立刻成了惊弓之鸟,原本的有序撤退立刻成了仓皇溃退。

这个事,与《三国演义》的描述大体相似。但是其真实性,却有一点可议:虽然记载在《云别传》中,而且被裴松之注解《三国志》时引用,但在《三国志》本文中却并没有记载。

究其原因,要么陈寿同志觉得这事不大靠谱,要么就是陈寿为尊者(曹操)讳而不愿提。

朱桓的“空城计”

在将星璀璨的三国时代,用过空城计的,除了孙坚、曹操、赵云这些一流人物,还有一些“二流将军”。比如并不太有名的吴国大将朱桓。

这事发生公元222—223年之间。这时间点,正是刘备刚刚经历夷陵惨败。但对于东吴来说,危机并未解除——魏国早就虎视眈眈地等着捡便宜了:曹仁已经率领数万人马杀向了濡须口。

熟悉三国的朋友都知道,曹仁那也是名将之资,用兵很有一套。这一次,他派出小股部队,虚张声势假装要攻击濡须东面的羡溪,这逼得朱桓赶紧派出大军救援。而曹仁玩的就是“调虎离山”,等的就是这个时机:他率领真正的大军,突然杀向濡须。

而此时的濡须口只有可怜的5000兵马。面对数万大军压境,朱桓却一点不慌,好像不是自己危若累卵,反而曹仁是来送死的。他一面命人快马追回大部队,另一方面,也玩了一把偃旗息鼓:“外示虚弱,以诱致仁”。

面对这一手,曹仁果然被迷惑,不敢进攻,结果白白贻误了战机。朱桓就抓着这个时间差,突然发起反击,反而把曹仁打得大败。

文聘的空城计

说起文聘,他在三国时代也算一号人物,曾经是刘表的猛将,他在刘表死后,跟着刘琮投降了曹操,其人作战勇猛,且很有操守,因此很受曹操器重。

而这个文聘,也曾经导演过一次“空城计”:

这事发生在公元226年,这一年曹丕去世,曹睿继位,按说这会儿是魏国的国丧期,应该不兴兵事。可闲没事的孙权就要趁火打劫,他带领5万大军就出来找麻烦。而孙权“麻烦”的对象,正是据守在石阳(今湖北孝感县西南)的文聘。

碰巧,孙权来的这个时机很要命,当时正好连降大雨,把石阳城都淋塌了好几处,文聘也根本没来得及修好城防工事。

面对孙权的大军,文聘犯难了:这塌掉的城防,根本没法作为固守的依仗;出城迎战,自己又寡不敌众。

思来想去,文聘摆出了一道“空城计”,具体操作如下:把守城的士兵全都撤下,他自己更是干脆躲到家里睡大觉。整个石阳城看起来就是空城一座。

兴冲冲赶过来的孙权一看这阵势,自己反而犯嘀咕了:都说这文聘既是忠臣,也是将才,如今这阵势,肯定有阴谋啊,城里没兵,难道都把士兵埋伏在城外?算了,不冒险了。

孙权居然就这样撤了!

这个故事,记载在《魏略》中,后来又被陈寿引用到了《三国志》中。[2]

结语

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把“空城计”安插给了诸葛亮,很可能正是参考了这些真实的案例。

而在将星璀璨的三国时代,敢于使用“空城计”的将军,都是胆量与谋略并重的猛人。正是这些英雄,演绎出了不输于传奇的真实的三国精彩。

参考文献:《三国演义》、《三国志》、《魏略》、《云别传》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