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因素分析法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三因素分析法是中国的一个专有文化术语。
语言一发即逝,不留痕迹。当人类意识到需要把说出的话记下来时,就发明了文字[1]。在世界范围内,曾经独立形成的古老文字除我们的汉字外,还有埃及的圣书字、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古印度的印章文字以及中美洲的玛雅文[2]。后来,这些古老文字的命运各不相同,或因某种历史原因而消亡,如玛雅文;或因文字的根本变革而遭废弃,如楔形文、圣书字,只汉字沿用至今,而且古今传承的脉络清晰可见,成了中华民族文化的良好载体。
名词解释
三因素分析法,是将固定制造费用成本差异分为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固定制造费用效率差异和固定制造费用闲置能量差异三部分。
其中:
固定制造费用差异是指实际固定制造费用与实际产量下的标准固定制造费用之间的差额。
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是指固定制造费用的实际金额与固定制造费用预算金额之间的差额。
固定制造费用效率差异是指由于实际工时与标准工时的不同而产生的固定制造费用差异。
固定制造费用闲置能量差异是指实际工时未达到生产能量而形成的,闲置能量就是实际工时没有达到生产能量造成的生产能量的闲置。
三因素分析法的计算公式
三因素分析法的计算公式如下:
固定制造费用总差异=实际固定制造费用-实际产量的标准固定制造费用
(1)耗费差异=固定制造费用实际数-固定制造费用预算数
=固定制造费用实际数-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生产能量
(2)闲置能量差异=固定制造费用预算-实际工时×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
=(生产能量-实际工时)×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
(3)效率差异=(实际工时-实际产量标准工时)×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
三因素分析法的作用
三因素分析法的作用为:三因素分析法的能力差异与效率差异之和,等于两差异分析法的产量差异。采用三差异分析法,能够更好地说明生产能力利用程度和生产效率高低所导致的成本差异情况,并且有利于分清责任:能力差异的责任一般在于管理部门,效率差异的责任则往往在于生产部门。
上述成本差异计算完成后应进行汇总,先分别编制直接材料差异汇总表、直接人工差异汇总表、变动制造费用差异汇总表及固定制造费用差异汇总表,然后汇总成为差异汇总表,据以进行核算。
三因素分析法和二因素分析法的比较
三因素分析法和二因素分析法的比较如下:
三因素分析法在二因素分析法的基础之上,插入了实际工时的概念,将能量差异又分为效率差异和闲置能量差异,
①实际工时未达到生产能量形成闲置能量差异。
闲置能量差异=固定制造费用预算-实际工时×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
=(生产能量-实际工时)×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
②实际工时脱离标准工时形成效率差异。
效率差异=(实际工时-实际产量标准工时)×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
术语解释
固定制造费用是指不随业务量增减而增减的费用,其中,人工固定制造费用如劳保费用等是由于人派生的固定制造费用,由机器设备派生的固定制造费用如折旧费、维修保养费、保险费和租赁费等是设备固定制造费用,在接收、发出和转移物料时发生的相关固定费用为物料固定制造费用。
参考文献
- ↑ 汉语是什么语言,其本质是什么?,搜狐,2020-10-19
- ↑ 精美绝伦的艺术玛雅文字,搜狐,2021-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