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萬柳堂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萬柳堂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中文名稱: 萬柳堂

創建者: 【元】廉希憲

後建者: 【清】馮溥

出處: 《熙朝雅頌集》

萬柳堂是屢見於記載的古代北京別墅名。 最早是元代右丞相廉希憲在右安門外草橋建了一處別墅叫萬柳堂。後清初大學士馮溥慕其名,在廣渠門內建別墅,也取名萬柳堂,後歸屬石文桂。[1]

舊志有三說

翻閱志書會發現,北京歷史上有三個萬柳堂:一在崇文,一在豐臺,一在海淀。

崇文區

崇文區的萬柳堂在廣渠門內崇文門外。《日下舊聞考》在"城市"卷下有:"萬柳堂在廣渠門內,為國朝大學士益都馮溥別業。康熙時開博學鴻詞科,待詔者嘗雅集於此。檢討毛奇齡曾制萬柳堂賦。今其基周圍一頃余,內有小山,即昔蓮塘花嶼也。"文中提到的毛奇齡,在他所著《萬柳堂賦》的序中,進一步說明了萬柳堂就在崇文門外。以前,這裡有濕地數頃。後來漸漸污泥一片,充滿積水,又不宜種植莊稼,於是馮溥便省下早飯,用很少的錢買下這塊地作為坻場。之後加以改造,挖土成山,蓄水為池,建起房屋五楹,種上各種花草,修上圍牆。外面植上萬株楊柳,排列成行,起名萬柳堂。

豐臺區

豐臺區的萬柳堂在右安門外草橋附近。這可見《日下舊聞考》,先在"城市"卷中載:"元廉希憲萬柳堂在今右安門外草橋相近。"後在"郊垧"卷中記:"萬柳堂在府南,元廉希憲別墅。""廉希憲園名花幾萬本,號為京城第一。"同時加了按語:"萬柳堂,朱彝尊原書因遺址無考,故入城市存疑條下。今按劉侗帝京景物略稱在草橋豐臺之間,謹移入郊南以識其事,而舊跡無可訪矣。"文中點出萬柳堂名花為最。

海淀區

海淀區的萬柳堂在釣魚台。此說見《長安客話》:"元初,野雲廉公希憲即釣魚台為別墅,構堂池上,繞池植柳數百株,因題曰萬柳堂。池中多蓮,每夏柳蔭蓮香,風景可愛。"文中所指地點就是玉淵潭的釣魚台,綠柳、蓮花分外妖嬈。

萬柳堂難道真有三處?

三說並兩說

崇文

先看崇文的萬柳堂。朱彝尊在《萬柳堂記》中說:"度隙地廣三十畝,為園京城東南隅……園無雜樹,迤邐下上皆柳,故其堂曰萬柳之堂。今文華殿大學士益都馮公取元野雲廉公燕遊舊地以名之也。"毛奇齡的《萬柳堂賦》序中也說:"至若元時豐臺有萬柳堂,與此地異。雖其名同,非以襲其事也。"《日下舊聞考》的作者于敏中在"城市"卷下說明:崇文的萬柳堂是"臨朐馮溥別業,蓋慕其名而效之者也。後歸倉場侍郎石文桂,有御書樓,恭懸聖祖御筆額曰簡廉堂。聯曰:隔岸數間斗室,臨河一葉扁舟。"所謂"慕其名"是馮溥慕元代廉希憲別墅之名,然後仿效。看來,崇文的萬柳堂,不過仿效前人而取名。

豐臺

豐臺的萬柳堂,見劉侗、於奕正的《帝京景物略》,把萬柳堂移入"草橋"條目下:"草橋去豐臺十里,中多亭館,亭館多於水頻圃中。而元廉右丞之萬柳堂,趙參謀之匏瓜亭,栗院使之玩芳亭,要在彌望間,無址無基,莫詳其處。"他認為萬柳堂在草橋與豐臺之間的不遠處,起碼站在草橋可以遙望,遺憾的是文中沒有指明確切的地點。

海淀

海淀的萬柳堂見《長安客話》。作者蔣一葵認為是在釣魚台附近,文如前引,並進一步說明,"萬柳堂今廢,曲池殘樹,遺蹟依然。"萬柳堂在明代時早已不復存在,而且也把周圍環境描述為:"元人別墅,萬柳堂外有匏瓜亭、南野亭、玩芳亭、玉淵亭,今俱廢。"作者斷定在釣魚台,相比鄰的玉淵潭、玉淵亭為元代丁氏修建,自不必說。另幾個亭有元人王惲的《匏瓜亭》詩:"君家匏瓜盡罇彝,金玉雖良適用齋。為報主人多釀酒,葫蘆從此大家提。"虞集的《南野亭》詩:"門外煙塵接帝扃,坐中春色自幽亭。雲橫北極知天近,目轉東華覺地靈。前澗魚游留客釣,上林鶯囀把杯聽。莫嗟韋曲花無賴,留擅終南雨後青。"王士熙的《玩芳亭》詩:"每憶城南路,曾來好畫亭。闌花經雨白,野竹入雲青。波影浮春砌,山光撲畫扃。褰衣對蘿薜,涼月照人醒。"詩以亭名,可以斷定,萬柳堂的周圍確曾有過這些名亭。很明顯,兩人各執一詞,卻都認為是元代右丞相廉希憲的別墅,而且描述萬柳堂的周圍環境也相似。這就麻煩了:主人是一個,地點卻不同。只能斷定,後兩個萬柳堂是同一個,不會在兩地。選擇《帝京景物略》與《長安客話》很有代表性,這兩本志書共同之處:兩個作者都生活在明代,都是當時的大文人,都好考證,且都有各自的依據。這就為後人的質疑和猜測留下可能。誰的對?

筆定萬柳堂

歷史上,西郊的釣魚台有四處:南釣魚台、東釣魚台、西釣魚台、玉淵潭的釣魚台。東釣魚台在藥王廟村以東、三里河村以南;西釣魚台在馬神廟的西南;玉淵潭釣魚台就是非常熟悉的國賓館;南釣魚台,就在白雲觀以西的會城門村,緊鄰金代會城門的護城河,這裡離豐臺已經不遠,若按《天府廣記》"釣魚台在阜成門外南十里花園村"的記述也很接近了。這幾個釣魚台都曾有達官貴人修建住宅的歷史。其中有的花園修建的時間相離較近,所以西三環外現有西釣魚台的地名。從西山向東而來的這一條河道多有別墅、花園。

再來仔細分析兩個作者。前文所引蔣一葵《長安客話》的記述是"萬柳堂今廢,曲池殘樹,遺蹟依然",而劉侗《帝京景物略》的記述是"萬柳堂……無址無基,莫詳其處。"蔣一葵是明萬曆時代的人。劉侗、於奕正的《帝京景物略》刊行於明末崇禎年間。兩書相隔幾十年之遙。蔣一葵離元代更近些,所以還能看見萬柳堂的遺蹟。後人就沒這個"眼福"了。

《長安客話》還記載了一段故事:"野雲廉公於都城外萬柳堂張筵,邀疏齋、松雪兩學士。歌姬劉,名解語花,左手摺荷花持獻,右手舉杯,歌驟雨打新荷之曲。松雪喜而賦詩曰:'萬柳堂前數畝池,平鋪雲錦蓋漣漪。主人自有滄州趣,游女仍歌白雪詞。手把荷花來勸酒,步隨芳草去尋詩。誰知咫尺京城外,便有無窮千里思。'"詩中可以得知,萬柳堂種有大片荷花,且離京城近在咫尺。對於明代的城牆來說,釣魚台的距離比較合適。

也有另一種可能。如前文所引《長安客話》,對萬柳堂在釣魚台文字記敘的同時,另行提到一個概念:"野雲廉公未老休致,其城南別墅,當時稱曰廉園,花園村之名起此。內有'清露堂'匾。"文中還描述了時人的游宴情景。可見,廉希憲還有一處別墅稱廉園,地點在城南,對於看到過萬柳堂遺址的蔣一葵來說,方位不會搞錯。《日下舊聞考》在記述萬柳堂時,引用的只是這段文字,從而認定在城南。

海淀的萬柳堂,以荷花見長;豐臺的廉園,以百花居多。後人的詩作中也有描寫:"梁園千頃牡丹紅,不及廉園花萬叢。未老先歸賢相國,肯將花事媚東宮。"花事之多,有如花鄉。草橋附近確實有花園村之地。後人把兩個別墅混同一起,也有可能。萬柳堂究竟在豐臺還是海淀,古人不好確定,時至今日就更難考證。筆者分析,萬柳堂至少綠水環繞,柳樹成行,景色宜人,果真有一個,還應是玉淵潭釣魚台。

參考來源

  1. 游萬柳堂記古詩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