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岁小沙弥识破诸魔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七岁小沙弥尽显神通 识破诸魔,小沙弥和囯王回到鸡头摩寺。囯王看见沙弥户斤吃的食物,全部在寺中,供养众僧食用。被沙弥吃掉的五百外道,个个都已剃除须发,身披法衣(袈裟),出家为僧了。
原文
诗曰:“沙弥七岁证应真,老孽无明懵懂人
谄媚妖魔贪利养,三涂剧报果缘因”。
阿育王是印度孔雀王朝的第三王,于西元前二百七十羊左右,统一全印度。因受海比丘阿罗汉的感化,而皈依佛、法、僧三宝,遂成为拥护佛教正法的圣王。阿育王不但深信佛法和善恶果报,而且时常以恭敬之心供养三宝圣众,因而弓起外道邪众的嫉妒。于是,诸外道聚集教徒说:“阿育王所有财物尽皆供养剃头秃人,我等宿旧未曾被其过问,当用何种方法,使彼回心转意,供养我等?”
外道众中有一自谓活佛的头目说:“诸位道长不必担忧,我有办法使囯王和人民都来供养我们。”。
主席问说:“你有何妙法?”。
外道头目说:“在佛教僧众中,我认识一位无明法师,其人虽是出家为僧,然而却是我们的同行,我们可以利用此人。”。
“怎么利用呢?”主席问。
“先派几位亲信弟子去供养皈依那个无明法师,请他帮我们说些好话。然后,推选同道五百人,修习摩酰首罗天的法(作魔法)七天,仗此法力可以飞往王宫。囯王看到我们神通广大,一定会供养我们。如此,何愁不能吃到佳肴美馔,获得财物!”头目说。
诸外道听了,人人都说:“妙哉!妙哉!”于是公推这个头目(假活佛一妖魔)为领导人,依法进行。那个无耻的无明法师,为了贪名利养、获得财利,即“法说非法,非法说法”,大为赞叹妖魔,说他们是神通广大的成就者,真是害人不浅!
外道头目作法七天有了灵验,自身即变成摩酰首罗天身,对邪众说:“作法成功了,你们跟随义前往王宫受大供养。”
于是跃身虚空中,飞行到王宫门外,并派人去禀告囯王说:“虚空中有摩酰首罗天,带领四百九十九婆罗门梵志,从空中下降,今在门外,欲见大王。”。
囯王随即请诸外道进入宫中,坐于两厢床上,一一问讯之后,向摩酰首罗领导者说:“诸位道长屈驾光临,未知有何贵事?”。
诸外道回禀说:“需要饮食。因为我们自从出生以来,都没有接受过大王的供养,所以今天特来应供。”
囯王说:“先未约敕,不知诸位要吃何物?”。
摩酰首罗等外道同声回禀说:“我们所吃的,和剃头秃人吃的一样就好了。”
于是囯王即命令厨房,淮备五百份肴馔供养他们。阿育王对一位使臣说:“你赶快到鸡头摩寺去,禀告耶舍尊者说,如今王宫里来了五百位梵志,其中一个自称摩酰首罗天,不知他们是人?或是罗刹恶鬼?敬请尊者速来为我驱逐他们离开王宫。”
可是,这位使臣是邪见的外道信徒,他去到鸡头摩寺,非但没有照囯王的话说,反而对僧众说:“阿育王的宫中有五百位梵志,相貌好像是人,说话却似罗刹,他们指名要你们僧众去王宫煮食供养他们。”。
上座耶舍尊者,即刻叫维那师打板集合众僧,尊者说:“我年纪老迈,又为众僧担任住持之职,诸多不便。为了护持正法,你们谁能替我去王宫作食供养梵志?”。第二上座说:“上座耶舍尊者不去,我去有什么作用?”
第三上座说:“上座尊者不去,第二上座应该要去才对。”
鸡头摩寺住有十六万八千僧众,其中有一最小的沙弥,羊方七岁,他看见上座比丘都在互相推辞,就在僧众中长跪合掌说:“此拳不必扰动大德圣僧,我因年幼,不能胜任护佛法之拳,惟愿大德圣僧慈愍,允许我去。”。
耶舍尊者听见小沙弥发心要去王宫,非常高兴,手摸沙弥的头说:“你赶快去,不要让人家久等。”
于是,小沙弥即随着使臣前往王宫。阿育王问说:“圣僧来了没有?”。
使臣回禀说:“大王!他们寺里的圣众都在互相推辞,只有一个小沙弥来。”。
囯王说:“想必是大德圣僧们怕羞耻,故意让小沙弥来。”。
使臣回禀说:“对!对!就是这样。”。
囯王听说沙弥来,立即亲自到宫门外去迎接,然后恭请沙弥坐于御座玉,囯王就在座前,顶礼这位七岁的小沙弥。信奉外道的人,大都不修忍辱之心。如今众外道头目,眼见囯王尊敬小沙弥,个个心里充满着妒火,于是大发瞋恚,互相说:“阿育王不识真道,我们宿德神通广大,他不起座迎接;如今这个小孩,有什么了不起?竟然亲自出宫欢迎,真是有眼不识泰山。”。
小沙弥请问囯王说:“大王召唤,不知有何贵事?”。
囯王说:“这位摩酰首罗天,领诸梵志来受供养,希望获得尊者的饮食,不知道尊意如何?可以供养他们吗?”。
沙弥说:“我年龄幼小,今天尚未用早餐,请大王先布施我吃,然后我当与彼进食。”
囯王立即命令厨师,拿一案席菜饭供养沙弥,沙弥一下子就把全部菜饭吃完,随后又把五百案食也全部吃光。
囯王问说:“尊者吃饱了没有?”。
沙弥回票说:“还没有饱。”。
囯王又命令厨师把所有的食物拿给沙弥吃,一下又被他吃光。
囯王问说:“够了吗?”
沙弥答说:“还不够,仍然很饥饿。”。
厨监禀奏说:“大王!宫中所有粮食全都被尊者吃完,已经无法供应了。”。
囯王说:“仓库里还有面、鞴等军用干粮,通通拿来供养。”可是又被吃光。
国王问:“够了吗?”
沙弥答说:“还不够。”
囯王恭敬向沙弥道歉说:“尊者!非常抱歉!宫中淮备的十多万人粮食,都被您一下吃光,现在已经没有食物可供养了,敬请尊者慈悲原谅!”
沙弥说:“既然没有饮食可吃,我就开始吃人了。把坐在最下头的婆罗门梵志,送来给我吃吧!”
于是沙弥就把四百九十九个外道,通通都吃掉。摩酰首罗天(外道头目)眼见事情不妙,非常恐惧,急向虚空中飞去。
小沙弥说:“你往哪里跑?”
沙弥坐在御座上,伸出长臂,从空中抓住假活佛的头,然后把他吃掉。
阿育王眼见小沙弥一下子吃完五百个人,大为惊愕恐怖!因而自忖:“外道尽被吃掉,接下来无人可吃,会不会连我也吃掉?”。
沙弥知道囯王的心念,即禀告说:“大王!您是佛教的大护法,不会有任何损害,请不必惊吓。”接着说:“大王!您能否跟我到鸡头摩寺去?”。
囯王说:“即使尊者带我去上山下海,我也一定遵从。”。
于是,小沙弥和囯王回到鸡头摩寺。囯王看见沙弥户斤吃的食物,全部在寺中,供养众僧食用。被沙弥吃掉的五百外道,个个都已剃除须发,身披法衣(袈裟),出家为僧了。他们坐在众僧中的下行束座,最先被吃者坐在最前面,最后被吃的那个外道头目(摩酰首罗),却坐于最后末行下座。
五百位外道出家的比丘,看见囯王和沙弥时,惭愧得无地自容,他们忏悔说:“我等自谓神通广大,其实尚不如小沙弥的成就,还想和大德圣僧相争,正如鹤毛俟于热火,好比蚊子与金翅鸟竟飞,又像兔子和狮子较劲,筒直是不自量力,实在惭愧!”。
五百外道出家众听闻佛法后,不断忏悔前非,于是均得成须陀洹道。
【事见《阿育王传》卷七、和《僧史辑要》】[1]
佛教信仰
信仰佛教的好处,有些虽然信仰他教亦能获得,但毕竟佛教要高超、殊胜多了。
佛教详尽地剖析宇宙人生的问题,目的在使人对人生能获得正确的认识。
而佛教的人生观,严格说来,是既不属于悲观,也不属于乐观的,我们可以勉强称它做:‘中观’。
什么叫‘中观’呢?就是既不哭哭啼啼地悲叹人生,也不浑浑噩噩地虚掷生命,它能用智慧的眼光,扫除一切人生的疑惧、苦闷和误解,而正确地认识人生的真象,把握人生的方向。
佛教又认为众生是一体的,休戚与共的,小我生活于大我之中。因此要牺牲小我,完成大我,不但不能自私自利,反而要有慈悲助人的精神。
佛教反对命运操纵在他人或神的手中,自己做的自己承当,因此人人要克苦耐劳,努力奋斗,为了明日,必须献出今天,没有辛勤的耕耘,哪会有丰硕的收获呢?
佛教的戒律,对人的行为并不是死的束缚,而是活的鼓舞,在消极方面可以止恶防罪,在积极方面能够鼓励救人济世。举‘不杀生’为例,它的真正精神与目的,不在自己的不杀,而是要去劝人戒杀,一个立志学菩萨道的人,自己杀生固是破戒,就是见死不救也是犯戒。其他戒律也莫不如此,不但自己不能‘偷盗’、‘说谎’,更要劝人不要偷盗、说谎,苦口婆心的,不厌其烦的劝人改邪归正。
严守五戒是做人的根本,违犯五戒在社会上就不能立足,同时为国法所不容,最后只有身系囹圄,饱尝铁窗滋味。而佛教更认为要想做‘人’就非守五戒不可,违反五戒,下世就不能再得人身,而将堕入地狱、畜生、饿鬼等三恶道了。(这三类众生的报应都是痛苦不堪的,因此称为恶道。)我们且不管下世如何,看看目前就够了,人能不杀生,社会上就没有杀人命案;能不偷盗,就没有小偷、强盗;能不邪淫,就不会有男偷女娼,破坏家庭伦理的事;能不妄语也就不会有欺、诈、骗等事;能不饮酒,则身心愉快,头脑清晰,不会因一时糊涂而闯祸。(酒有害身体,早经医学一再证明。)如此,这个社会不是宁静、安乐的社会吗?因此我说佛教有净化社会人心的功用。
佛从不生气,或处罚弟子,在佛教经典中,绝对找不到佛发怒而用洪水、瘟疫来处罚人类的。
佛对弟子一直和颜悦色,谆谆教诲,他真的是‘有教无类’——不论老、少、贫、富、贵、贱,同时包括宇宙间每一类众生在内。
佛最懂得因材施教,能把握不同的时机,对不同资质的众生说最好的道理。[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