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一师三徒,同心念佛——李贽、袁氏三兄弟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一师三徒,同心念佛——李贽、袁氏三兄弟
圖片來自搜狐网

一师三徒,同心念佛——李贽、袁氏三兄弟,十岁能撰赋,十二尽穷经史,万历登进士,历官府学教授、国子博士、礼部郎中。初与二兄就学李卓吾,习禅法,未几感到空谈,又改修净土,精进异人,屡见瑞祥,后坐逝斋中,有《珂雪集》行世

原文

明代文学家、思想家、史学家李贽(1527 - 1602),号卓吾,又号笃吾、宏甫、温陵居士等,回族,晋江(福建泉州)人。嘉靖领乡荐为举人,授共城教谕,后升南京国子监博士。万历五年(1577)任云南姚安知府,喜与僧和大善知识游,比如与王龙豁、罗近豁辩难,抉择真伪,发明本心。即使判案处理公务亦在寺庙。居三年,以病告归,上不许,乃入鸡足山闭关阅读经藏。言官弹劾,客居黄安麻城,楚发披缁,登座说法,风动一时,男女从学者万人。士大夫狂噪,按以左道逐之,遂复旧衣。御史马输往问道学,深为钦服,事以师礼。御史北任,李贽随往住于通州,言官又以侮辱儒学,意欲下狱,李贽不服,自刎而死,御史乃葬之。

李贽为学不羁,出入佛儒之间,而以空宗为归。湖北公安派三袁,即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影响较深,均从其受教。后三兄弟认为空论有失偏颇,弃而更辙,究心净土。

长兄袁宗道(1560 - 1600),号香光居士,亦署名香光子,万历会试第一,授编修,官终右庶子。母龚氏,笃信佛法,幼承母教,宿解经论,长于禅法,受教李卓吾,参究有省。未几又感空谈,遂改修净土,礼诵持念,精进超人。其二弟袁宏道(1568 - 1610),字中郎,号石公。万历进士,任吴江知县,听讼敏快,公庭鲜事,终官稽勋郎中。性聪慧,工诗文,厌古人窠臼,倡主清真自然,人号公安体,时号大家。辞归之后,城南筑围,植柳万株,号曰柳浪。与诸禅人,游宴其中。初学李贽,以辩才著称。后回向净土,晨夕礼诵,严持禁戒。更博采群经,作《西方合论》,圆融性相,人不二法门,为四众所乐诵。论成,其兄袁宗道为之写了很长的序言,力辟禅人空疏之失,重阐净土普度之理,世推为佳论。三弟袁中道(1570 - 1623),字小修,号上生居士,睿敏聪慧,尤在诸兄之上。十岁能撰赋,十二尽穷经史,万历登进士,历官府学教授、国子博士、礼部郎中。初与二兄就学李卓吾,习禅法,未几感到空谈,又改修净土,精进异人,屡见瑞祥,后坐逝斋中,有《珂雪集》行世。[1]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