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一剪梅·漠漠春阴酒半酣 佚名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一剪梅·漠漠春阴酒半酣
图片来自搜狐网

一剪梅·漠漠春阴酒半酣此词抒发了词人对江南的怀念。上片写景,词中用清丽洗炼的语言生动描绘出一幅清新明丽的江南春天的图画;在将春色渲染了一番之后,下片换转笔峰,折入游子的怀乡之情。全词语言清丽,结构严谨,首尾遥相呼应,让词人的情感更加强烈地表现出来,收到一唱三叹、回环往复的艺术效果。

原文

佚名〔宋代〕

漠漠春阴酒半酣。风透春衫,雨透春衫。人家蚕事欲眠三。桑满筐篮,柘满筐篮。

先自离怀百不堪。樯燕呢喃,梁燕呢喃。篝灯强把锦书看。人在江南,心在江南。

译文

暮春时节,天气阴沉寂静,风雨吹透、打湿了轻柔的春衫。此时春蚕已快三眠,养蚕的人家怀着即将收获的喜悦心情采摘得桑、柘叶满篮,把蚕儿喂得饱饱的。

回忆增添了离愁,让人难以忍受;眼前飞停在船樯上呢喃不休的燕子,又勾起对家中屋梁栖燕的怀思。唯有灯下细看那不知读了多少遍的家书,聊以慰情。信是江南的亲人写来的,心也随之飞回了江南。

赏析

  这首词写作者对江南的怀念。上片写景,作者用清丽洗炼的语言生动描绘出一幅清新明丽的江南春天的图画:暮春时节,春阴漠漠,春风春雨吹透了、打湿了轻柔的春衫。此时春蚕已快三眠,养蚕的人家怀着即将收获的喜悦心情采摘得桑、柘叶满篮,把蚕喂得饱饱的。这是江南暮春时节所特有的景象,显得生机盎然。

  作者在将春色渲染了一番之后,下片换转笔峰,折入游子的怀乡之情。“先自离怀百不堪”一句,真切地表达了离乡怀乡的深沉愁苦,还点明了原来上片所着力描写的并不是眼前所见之景,而只是记忆中印象最深的江南风景画,反衬出离人深切的思念。回忆增添了离愁,已使人不堪;而眼前飞停在船樯上呢喃不休的燕子又勾起对家中屋梁栖燕的怀思。既不能“如同梁上燕,岁岁长相见”(冯延已《长命女》“三愿”),则唯有灯下细看那不知读了多少遍的家书,聊以慰情。信是江南的亲人写来的,作者的心也随之飞回了江南。“篝灯”,用竹笼罩着灯光,即点起灯笼。“锦书”用前秦苏蕙织锦为回之旋图诗寄丈夫的典,这里说明信是妻子寄来的。“强”字入妙:盖此家书,看一回即引起一回别意愁情,心所不欲,但思家时又忍不住要翻出来看,故曰勉强看之,矛盾心情如见。歇拍两句“人在江南,心在江南”,一则抒发了作者对亲人和故乡的深切眷恋之情,同时呼应了上片的景物描写,使之带上了更加浓烈的感情色彩。

创作背景

  这首词的写作者已难以考证。根据此词内容、意旨及风格,作者当为晚宋时流落北方的江南籍人,此词当作于南宋末年。

简析

  此词抒发了词人对江南的怀念。上片写景,词中用清丽洗炼的语言生动描绘出一幅清新明丽的江南春天的图画;在将春色渲染了一番之后,下片换转笔峰,折入游子的怀乡之情。全词语言清丽,结构严谨,首尾遥相呼应,让词人的情感更加强烈地表现出来,收到一唱三叹、回环往复的艺术效果。

佚名

亦称无名氏,是指身份不明或者尚未了解姓名的人。源于古代或民间、不知由谁创作的文学、音乐作品会以佚名为作者名称。[1]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