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离别》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离别》是郑振铎写的一篇散文。   

原文

之一

别了,我爱的中国,我全心爱着的中国! 当我倚在高高的船栏上,见着船渐渐的离岸了,船与岸间的水面渐渐的阔了,见着许多亲友挥着白巾,挥着帽子,挥着手,说着Adieu,adieu①! 听着鞭炮劈劈拍拍的响着,水兵们高呼着向岸上的同伴告别时,我的眼眶是润湿了,我自知我的泪点已经滴在眼镜面了,镜面是模糊了,我有一种说不出的感动!

船慢慢的向前驶着,沿途见了停着的好几只灰色的白色的军舰。不,那不是悬着我们国旗的,它们的旗帜是“红日”,是“蓝白红”,是“红蓝条交叉着” 的联合旗,是有“星点红条” 的旗②!

两岸是黄土和青草,再过去是两条的青痕,再过去是地平上的几座小岛山,海水满盈盈的照在夕阳之下,浪涛如顽皮的小童似的跳跃不定。水面上现出一片的金光。

别了,我爱的中国,我全心爱着的中国!

我不忍离了中国而去,更不忍在这大时代中放弃每人应做的工作而去,抛弃了许多亲爱的勇士们在后面,他们是正用他们的血建造着新的中国,正在以纯挚的热诚,争斗着,奋击着。我这样不负责任的离开了中国,我真是一个罪人!

然而我终将在这大时代中工作着的,我终将为中国而努力,而呈献了我的身,我的心; 我别了中国,为的是求更好的经验,求更好的奋斗的工具。暂别了,暂别了,在各方面争斗着的勇士们,我不久即将以更勇猛的力量加入你们当中了。

当我归来时,我希望这些悬着 “红日” 的,“蓝白红” 的,有“星点红条” 的,“红蓝条交叉着” 的一切旗帜的白色灰色的军舰都已不见了,代替它们的是我们的可喜爱的悬着我们的旗帜的伟大的舰队。

如果它们那时还没有退去中国海,还没有为我们所消灭,那末,来,勇士们,我将加入你们的队中,以更勇猛的力量,去压迫它们,去毁灭它们!

这是我的誓言!

别了,我爱的中国,我全心爱着的中国!

赏析

作者青年时代就是一位思想进步的知识分子。1919年在北京铁路管理学校读书时是该校的学生代表和福建学生联合会领导人之一,积极参加了“五四”运动。长期编辑进步报刊。1925年“五卅”运动时,参加《公理日报》的编辑工作,揭露和抨击英、日帝国主义屠杀中国工人和学生的暴行,怀着无比愤怒的感情写了记述惨案经过,揭露帝国主义谎言的文章《街血洗去后》,还被选为商务印书馆工人代表参加了实际斗争。大革命前夕,作者在《向光明走去》一文中写道: “是的,是的,现在是黑暗时代。……我相信光明必定会到来,我们迎上去,……我们不彷徨,我们不回顾。……走去,走去,向着光明走去。光明终于是要到来的!” 1927年3月,上海工人举行三次武装起义收复上海时,作者和战友们组织上海著作人公会,积极参加当时的革命政权——上海市民代表会议的活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白色恐怖笼罩着上海,作者被迫远走欧洲,准备到国外去充实自己,再回国来参加战斗。《离别》,就是作者离开上海时写的一组文章,这里所选的是这组文章的第一篇。

这篇文章,全文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叙事,写海船离开码头时的情形;第二部分主要是议论,写离别时的思想活动。文章在开头、中间和结尾反复写“别了,我爱的中国,我全心爱着的中国!”如涕如泣,一再呼喊,充分表达了对祖国的无限深情。作者在严重的白色恐怖下,感情受到强烈压抑,怀着非常痛苦和内疚的感情,用“不忍”,“更不忍”,“抛弃了”等词语来写他被迫离开祖国时的思想感情。接着就表达他对祖国的赤爱,“我终将为中国而努力,而呈献了我的身,我的心”,表明他暂时离国是为了将来更勇猛地参加战斗。作者在祖国的内海上看见到处停泊着各帝国主义国家的军舰,他希望将来用悬挂着中国旗帜的伟大舰队来代替它们。因此,作者立下了庄严的誓言: “如果它们那时还没有退去中国海,还没有为我们所消灭,那末,来,勇士们,我将加入你们的队中,以更勇猛的力量,去压迫它们,去毁灭它们!”

这篇短文,感情浓烈,实际上是一篇散文诗,字字句句都饱含着对祖国的热爱,强烈地表达了要为祖国的解放和富强而献身、而战斗的思想感情。[1]

郑振铎简介

郑振铎(1898—1958)现代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学史家、考古学家。笔名西谛、CT、郭源新等。原籍福建长乐,生于浙江永嘉。1917年入北京铁路管理学校学习,五四运动爆发后,曾作为学生代表参加社会活动,并和瞿秋白等人创办《新社会》杂志。1920年11月,与沈雁冰、叶绍钧等人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并主编文学研究会机关刊物《文学周刊》,编辑出版了《文学研究会丛书》。1923年1月,接替沈雁冰主编《小说月报》,倡导写实主义的“为人生”的文学,提出“血与泪”的文学主张。大革命失败后,旅居巴黎。1929年回国。曾在生活书店主编《世界文库》。抗战爆发后,参与发起了“上海文化界救亡协会”,创办《救亡日报》。和许广平等人组织“复社”,出版了《鲁迅全集》、《联共党史》、《列宁文选》等。抗战胜利后,参与发起组织“中国民主促进会”,创办《民主周刊》,鼓动全国人民为争取民主、和平而斗争。1949年以后,历任文物局局长、考古研究所所长、文学研究所所长、文化部副部长、中国民间研究会副主席等职。1958年10月18日,在率中国文化代表团出国访问途中,因飞机失事殉难。主要著作有:短篇小说集《家庭的故事》、《桂公塘》,散文集《山中杂记》,专著《文学大纲》、《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中国通俗文学史》、《中国文学论集》、《俄国文学史略》等。有《郑振铎文集》。[2]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