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江南·春未老》宋朝·蘇軾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超然台作
春未老[1],風細柳斜斜[2]。
試上超然台上看,半壕[3]春水一城花。
煙雨暗千家。
寒食[4]後,酒醒卻咨嗟(jiē)[5]。
休對故人思故國[6],且將新火[7]試新茶[8]。
詩酒趁年華。
注釋
[1]老:衰老。這是以擬人手法寫春天還未完全過去。
[2]斜斜:搖曳、不整齊的樣子。
[3]壕:城壕,護城河。
[4]寒食:寒食節,在清明前兩日,從這天起禁火三天,故叫作寒食。
[5]咨嗟(jiē):嘆息。
[6]故國:故鄉,故土。
[7]新火:因寒食節禁火,故把寒食節後新起的火叫作新火。
[8]新茶:初春新采的芽茶。
譯文
超然台作趁着春色還未凋殘,斜斜的柳絲隨着春風飄灑,登上超然台,看春城風景如畫。護城河半壕春水,守護着滿城春花;輕煙與細雨交織,朦朧了千萬戶人家。清明時節把我的鄉愁撩起,酒醒了還是長嘆不已,——嘆又何益,不該對老朋友把故鄉提起。來吧,燃起寒食後的新火,品嘗寒食後的新茶,飲酒賦詩豈能荒廢這春天的時光,美好的年華!
解析
這首詞蘇軾寫於熙寧九年(1076)的春天。超然台是蘇軾由杭州通判調山東密州任知州時修繕的舊台,由蘇轍命名為「超然台」。蘇軾還專賦一文《超然台記》,文中稱「台高而安,深而明,夏涼而冬溫。雨雪之朝,風月之夕,余未嘗不在」。登台縱目,可寄託蘇軾超然物外的樂觀、曠達的情懷。
這首詞上片寫蘇軾的惜春賞春時登覽入目的一片春色:春風輕軟,綠柳飄灑,煙雨濛濛,滿城春花,透出蘇軾對眼前景物的欣喜愛悅之情。《超然台記》開篇即是「凡物皆有可觀。皆有可觀,皆有可樂」,這也正是超然台的可觀可樂,足可寄託詩人情志的佳妙處。壕:城壕,護城河。下片的情緒似有轉換,在於寒食後雨天的清明節掃墓的鄉俗,引起了蘇軾的懷鄉之情——家在西蜀,身在山東,欲掃墓而不能,難免有天涯寥落之感。但蘇軾善於自覺地調節這種黯然的情緒,「且將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借「新火」「新茶」自娛自樂,又含蓄地表達了不願荒廢時日,還要干一番事業的奮發的精神。全詞景色明麗,意境清雅,雖有鄉愁一縷,但調子並不低沉,中間的鄉情與首尾的昂揚、明快構成了抑揚起伏的情感的波瀾,更覺自然、真實、清新、灑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