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婚別》宋朝·杜甫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新婚別》是唐代詩人杜甫創作的新題樂府組詩「三吏三別」中的一首詩。此詩描寫了一對新婚夫妻的離別,塑造了一個深明大義的少婦形象。結婚第二天丈夫就要趕赴戰場,新娘雖然悲痛得心如刀割,但她同樣認識到,丈夫的生死、愛情的存亡,與國家民族的命運,是不可分割地連結在一起的,要實現幸福的愛情理想,必須作出犧牲。於是,她強忍悲痛鼓勵丈夫參軍,同時堅定地表達至死不渝的愛情誓言。這是一首高度思想性和完美藝術性結合的作品,既有大膽的浪漫的藝術虛構,又具有現實主義的精雕細琢的特點。全詩模擬新婦的口吻自訴怨情,寫出了當時人民面對戰爭的態度和複雜的心理,深刻地揭示了戰爭帶給人民的巨大不幸。
作品名稱 新婚別
作 者 杜甫
創作年代盛唐
作品出處 《全唐詩》
文學體裁 五言古詩
作品原文
新婚別
兔絲附蓬麻⑴,引蔓故不長。
嫁女與征夫,不如棄路旁。
結髮為君妻⑵,席不暖君床。
暮婚晨告別,無乃太匆忙⑶。
君行雖不遠,守邊赴河陽⑷。
妾身未分明⑸,何以拜姑嫜⑹?
父母養我時,日夜令我藏⑺。
生女有所歸⑻,雞狗亦得將⑼。
君今往死地⑽,沉痛迫中腸⑾。
誓欲隨君去,形勢反蒼黃⑿。
勿為新婚念,努力事戎行⒀。
婦人在軍中,兵氣恐不揚⒁。
自嗟貧家女,久致羅襦裳⒂。
羅襦不復施⒃,對君洗紅妝⒄。
仰視百鳥飛,大小必雙翔⒅。
人事多錯迕⒆,與君永相望⒇。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⑴兔絲:即菟絲子,一種蔓生的草,依附在其他植物枝幹上生長。比喻女子嫁給征夫,相處難久。
⑵結髮:這裡作結婚解。君妻:一作「妻子」。
⑶無乃:豈不是。
⑷河陽:今河南孟縣,當時唐軍與叛軍在此對峙。
⑸身:身份,指在新家中的名份地位。唐代習俗,嫁後三日,始上墳告廟,才算成婚。僅宿一夜,婚禮尚未完成,故身份不明。
⑹姑嫜(zhāng):婆婆、公公。
⑺藏:躲藏,不隨便見外人。
⑻歸:古代女子出嫁稱「歸」。
⑼將:帶領,相隨,跟隨。
⑽往死地:指「守邊赴河陽」。死地:冒死之地。
⑾迫:煎熬、壓抑。中腸:內心。
⑿蒼黃:同「倉皇」,匆促、慌張。這裡意思是多所不便,更麻煩。
⒀事戎行:從軍打仗。戎行:軍隊。
⒁「婦人」兩句:意謂婦女隨軍,會影響士氣。揚:高昂。
⒂久致:許久才製成。襦(rú):短衣。裳(cháng):下衣。
⒃不復施:不再穿。
⒄洗紅妝:洗去脂粉,不再打扮。
⒅雙翔:成雙成對地一起飛翔。此句寫出了女子的寂寞和對那些能夠成雙成對的鳥兒的羨慕。
⒆錯迕(wǔ):錯雜交迕,就是不如意的意思。
⒇永相望:永遠盼望重聚。表示對丈夫的愛情始終不渝。
白話譯文
菟絲把低矮的蓬和麻纏繞,它的蔓兒怎麼能爬得遠!
把女兒嫁給就要從軍的人哪,倒不如早先就丟在大路旁邊!
我和你做了結髮夫妻,連床蓆一次也沒能睡暖;
昨天晚上草草成親,今天早晨便匆匆告別,這婚期豈不是太短,太短!
你到河陽去作戰,離家雖然不遠,可已經是邊防前線;
我們還沒有舉行拜祭祖先的大禮呀,叫人怎麼好去把公婆拜見?
我做女兒的時光,不論黑夜還是白天,爹媽從不讓我拋頭露面;
有道是「嫁雞隨雞,嫁狗隨狗」,如今我嫁到你家,爹媽盼的是平平安安!
你今天就要上戰場,我只得把痛苦埋藏在心間;
多想跟你一塊兒去呀,只怕是形勢緊急,軍情多變。
你不用為新婚離別難過啊,要在戰爭中為國家多多出力;
我不能隨你去,婦女跟着軍隊,恐怕會影響士氣。
唉!我本是窮人家女兒,好不容易才制辦了這套絲綢的嫁衣;
可從現在起我就把它脫掉,再當面洗掉脂粉,一心一意等着你!
你看,天上的鳥兒都自由自在地飛翔,不論大的小的,全是成對成雙;
可人世間不如意的事兒本來就多啊,但願你和我兩地同心,永不相忘!
創作背景
此詩作於唐肅宗乾元二年(759)春。唐玄宗天寶十四年(755)安史之亂爆發。乾元二年三月,唐朝官軍步騎六十萬大軍在安陽河北擺開陣勢,史思明親自率領精兵五萬前來迎戰,諸軍望見,以為游軍,不介意。史思明直前奮擊,李光弼、王思禮等大將先跟他們戰鬥,殺傷相半。郭子儀隨後開來,未及布陣,大風忽起,吹沙拔木,天昏地暗,對面不見人,兩軍大驚,官軍向南潰退,叛軍向北潰退,甲仗輜重扔滿一路。郭子儀以朔方軍斷河陽橋保東京,他原有戰馬萬匹,惟存三千;甲仗十萬,遺棄殆盡。東京士庶驚駭,散奔山谷;留守崔圓、河南尹蘇震等官吏南奔襄、鄧;諸節度使各潰歸本鎮。士卒所過剽掠,吏不能止,旬日方定。只有李光弼、王思禮整勒部伍,全軍以歸。杜甫離開洛陽返回華州,就在這相州大敗、兵荒馬亂之際。一路之上,他親眼得見戰亂時期人民所遭受的種種苦難,震動很大,印象強烈,憂憤深廣,就寫作了「三吏」「三別」這兩組傳世名篇。這首《新婚別》是「三別」的第一篇。一個人頭晚結婚,次日早上就離家往河陽打仗,詩人揣摩着新娘子此時此境的心情,用她的口氣寫成這首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