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成都府》唐朝·杜甫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成都府》唐朝·杜甫

《成都府》唐朝·杜甫
圖片來自 孔夫子舊書網

[1] 《成都府》是唐代大詩人杜甫的作品。此詩真實地刻畫了作者初到成都時喜憂交集的感情。全詩並沒有什麼驚人之語,奇險之筆,只是將詩人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所想,迤邐寫出,明白如話,卻蘊含了深沉的情思,風格古樸渾成,有漢魏遺風。

作品名稱 成都府

作 者 杜甫

創作年代盛唐

作品出處 《全唐詩》

文學體裁 五言古詩

題 材 紀行詩

作品原文

成都府

翳翳桑榆日⑴,照我征衣裳⑵。

我行山川異,忽在天一方⑶。

但逢新人民⑷,未卜見故鄉⑸。

大江東流去⑹,遊子日月長⑺。

曾城填華屋⑻,季冬樹木蒼⑼。

喧然名都會⑽,吹簫間笙簧⑾。

信美無與適⑿,側身望川梁⒀。

鳥雀夜各歸,中原杳茫茫⒁。

初月出不高⒂,眾星尚爭光⒃。

自古有羈旅⒄,我何苦哀傷。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⑴翳(yì)翳:晦暗不明貌。陸機《文賦》:「理翳翳而愈伏,思軋軋其若抽。」呂延濟註:「翳翳,暗貌。」桑榆:日落時光照桑榆樹端,因以指日暮。《太平御覽》卷三引《淮南子》:「日西垂,景在樹端,謂之桑榆。」

⑵征衣裳:此指旅人之衣。

⑶「我行」二句:意謂一路走來經歷了千山萬水,不知不覺又到了成都這樣一個遙遠而嶄新的地方。

⑷但:只。新人民:新地初睹之人。

⑸未卜:沒有占卜,引申為不知,難料。

⑹大江:指岷江。東流去:一作「從東來」。

⑺遊子:離家遠遊的人。日月:時間。一作「去日」。

⑻曾(céng)城:即重城。成都有大城、少城,故云。填:布滿。華屋:華美的屋宇。

⑼季冬:冬季的最後一個月,農曆十二月。蒼:深青色,深綠色。

⑽喧然:熱鬧;喧譁。名都會:著名的城市。此指成都。

⑾間(jiàn):夾雜。一作「奏」。笙(shēng)簧(huáng):指笙。簧,笙中之簧片。

⑿信:確實。此處有「雖」字義。無與適:無處可稱心。

⒀川梁:橋樑。南朝梁江淹《燈夜和殷長史》詩:「冰鱗不能起,水鳥望川梁。」

⒁「鳥雀」二句:以鳥雀猶知歸巢,因興中原遼遠之歸思。

⒂初月:新月。《樂府詩集·清商曲辭一·子夜四時歌春歌五》:「碧樓冥初月,羅綺垂新風。」

⒃爭光:與之比試光輝。《淮南子·說山訓》:「日出星不見,不能與之爭光也。」

⒄羈旅:指客居異鄉的人。《周禮·地官·遺人》:「野鄙之委積,以待羈旅。」鄭玄註:「羈旅,過行寄止者。」

白話譯文

黃昏時暮色蒼茫,夕陽的光輝籠罩在我身上。

一路行程山河變換,一瞬間就在天的另一方。

只是不斷的遇到陌生人,不知何時會再見到故鄉。

大江浩蕩東流去,客居異鄉的歲月會更長。

城市中華屋高樓林立,寒冬臘月里樹木蒼蒼。

人聲鼎沸的大都市啊,歌舞昇平吹拉彈唱。

無法適應這華美的都市生活,只好側身把遠山遙望。

夜幕四合鳥雀歸巢,戰火紛飛的中原音訊渺茫。

初升的月兒斜掛天邊,天空繁星閃爍與月爭光。

客居他鄉自古有之,我又何苦獨自哀愁悲傷?

創作背景

這首五言古詩,是杜甫由同谷赴西川途中所寫的十二首紀行組詩的末篇。唐肅宗乾元二年(759年)十二月一日,詩人舉家從同谷出發,艱苦跋涉,終於在年底到達成都,因有此作。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