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從韋二明府續處覓綿竹》唐朝·杜甫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從韋二明府續處覓綿竹》唐朝·杜甫

《從韋二明府續處覓綿竹》唐朝·杜甫
圖片來自 杜甫出身&童年趣事插畫

[1]

《從韋二明府續處覓綿竹》 是唐代大詩人杜甫所創作的一首七絕。據文淵閣《四庫全書》和《綿竹縣誌》等文獻記載,唐肅宗上元元年(760)杜甫於成都浣花溪畔營造草堂時,以詩代函,於其好友,綿竹縣令韋續處覓得綿竹一叢,植於草堂,此竹尚存活於杜甫草堂。全詩法度謹嚴,音韻鏗鏘,充滿對友人的情懷和對綿竹的摯愛之情。

作品名稱 從韋二明府續處覓綿竹

作 者 杜甫

創作年代盛唐

作品出處 《全唐詩》

作品體裁 七言絕句

作品別名 從韋二明府續處覓錦竹

作品原文

從韋二明府續處覓綿竹⑴

華軒藹藹他年到⑵,綿竹亭亭出縣高⑶。

江上舍前無此物,幸分蒼翠拂波濤⑷。

作品注釋

⑴「韋二明府續」:韋續,杜甫好友,時任綿竹縣令。「二」,指韋續排行老二。「明府」,唐代人對縣令的敬稱,類似於漢代人稱縣令為「明廷」、「明公」、「府君」。「綿竹」:綿竹縣特有的竹中珍品,葉細片多,節長,有柔韌性。每節上有圓圈,中黑如太極圖,竹梢挺立,冬枯夏榮,有別於其他竹類。

⑵「華軒藹藹他年到」:出自王徽詩「長想憑華軒」和鮑令暉詩:「藹藹出垂桐」。「華軒藹藹」系指韋續的居所。

⑶「綿竹亭亭出縣高」:出自陶潛詩:「亭亭復一紀」,意指亭亭竹稍高出屋檐。「縣」即「懸」,屋檐之意。這裡有稱讚韋續之意。

⑷「幸分蒼翠拂波濤」:出自謝朓詩「蒼翠望寒山」。 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餘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

作者簡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詩中嘗自稱少陵野老,世稱杜少陵。其先代由原籍襄陽(今屬湖北)遷居鞏縣(今河南鞏義)。杜審言之孫。開元(唐玄宗年號,713~741)後期,舉進士不第。漫遊各地。天寶三載(744年),在洛陽與李白相識。後寓居長安近十年,未能有所施展,生活貧困,逐漸接近人民,對當時生活狀況有較深的認識。及安祿山軍臨長安,曾被困城中半年,後逃至鳳翔,竭見肅宗,官左拾遺。長安收復後,隨肅宗還京,不久出為華州司功參軍。旋棄官居秦州,未幾,又移家成都,築草堂於浣花溪上,世稱「浣花草堂」。一度在劍南節度使嚴武幕中任參謀,武表為檢校工部員外郎,故世稱杜工部。晚年舉家出蜀,病死湘江途中。其詩大膽揭露當時社會矛盾,對窮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內容深刻。許多優秀作品,顯示了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過程,因被稱為「詩史」。在藝術上,善於運用各種詩歌形式,尤長於律詩;風格多樣,而以沉鬱為主;語言精煉,具有高度的表達能力。繼承《詩經》以來注重反映社會現實的優良文學傳統,成為古代詩歌藝術的又一高峰,對後世影響巨大。杜甫是唐代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宋以後被尊為「詩聖」,與李白並稱「李杜」。存詩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