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谷金楼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谷金楼乡是地处濮阳市南乐县城东北6公里,辖25个行政村,206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1445人(2017年),耕地面积47000亩,土地肥沃,水源丰富,交通便利,政通人和,通过全乡几年努力,形成了井渠配套,旱涝保收的新景象。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花生,棉花,红薯谷物和豆类,瓜菜等,少数民族有回族,满施,达韩尔族,宗教信仰有天主教,基督教,主要分布在王方 家屯,南杨村等村,1998年,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2123元。

2020年6月4日,同意南乐县撤销谷金楼乡设立谷金楼镇,所辖行政区域和政府驻地不变。[1]

简介

支柱产业主要有苹果,蔬菜,水产养殖等。8000亩苹果长势喜人,通过使用套袋,着色素及拉长素等高技术,产量不断提高,并获得了较为可观的经济效益。98年,我乡的苹果最高售价达12元一公斤。全乡苹果总产已现950万公斤;食用菌蔬菜生产发展势头迅猛,全乡食用菌种植户已达800余户,售菌种户就达70余户;依托马颊河水优势,全乡发展水面养殖2050亩,品种主要有鳗鲆,鲶鱼,鲤鱼等及藕类水产品,

乡党委政府团结带动领导全乡人民,解放思想,务实开拓,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指导思想,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加大招商引力度,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建立新的经济增长点,引资300万元,与广东省联营创办的河南省东海娱乐有限公司即可投入运营,投资80万元,新建的濮阳市东平邑化工厂,已经试产,濮阳市谷金楼乡纸箱厂年产值2100万元,被濮阳市政府命名为"濮阳市文明企业",濮阳市金兆酿造公司被上级领导赞誉为一个体企业之星;濮阳南乐县县北棉纺厂,河南省彩印包装厂等均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盖和社会效益。

发展

经济作物有苹果,蔬菜及鱼类水产品,其中崔方村,东邵村,郭村,十里屯的优质苹果已远销濮阳,邯郸,郑州等地,崔方,梁方的食用菌,蔬菜及菌种已销往河北,山东等地,崔方村的"三.一式"种植模式已经形成即苹果,蔬菜,粮食各占三分之一;崔 方村饲 鳗鱼,领鱼,鲤鱼关出售鱼菌,获得了较为可观的经济效益,在原陈村搞了果园间作鸡腿菇试验成功。

企业生产纸箱业能生产出各种规格的工农来纸箱,吸引外资300余万元的东海娱乐城即将运营。鳗鱼厂运行良好。投资120万元新建的东平邑化工厂,7月份即可试产,投资400余万元建成的同李养鹿厂,现有种鹿47头,实为黄河以北第一家,投资70万元在李家屯成的合成板厂。现已正式试产,同时,金兆酿造责任公司在提高产品质量,扩大销售范围的基础上,在我省率先推出淡色酱油,米醋,真补了我省酿造行业的空白,使其产品售销济南,青岛,石家庄等地,获得了较为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社会各项事业的进步。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成效显著。"五户联防""义务巡逻"等做法率先在全市推广,并迎来了全市农村治安联防现场 会,在我乡召天,原市委党委,市政法委书记马怀宝,市公安局局长郑实军亲临现场指导工作,燕对我们经验给予了很高评价,乡计生所探计出对育龄妇女进行合同化管理,在全市率先示范,又一交迎来了市计生委,市司法局及五县区的负责同志前来我乡学习指导,以及连续几年来我乡召开全市苹果生产现场会等等,"普九"工作顺利通过省市验收,并获省"普九"专业奖金12万元。[2]

经济大发展

林果经济长足发展 濮阳谷金楼是传统的"林果强乡",通过印制公开信、召开党员会、群众大会等方式广泛宣传土地流转政策,新增前岳连苹果精品园1000亩、孟郭软籽石榴园600亩、闫李绿化树育苗基地100亩。同时,建立分区承包责任制、领导干部造林绿化风险抵押金制度,打造了安济路、李孟路精品廊道工程和马颊河风景林带,利用生产路恢复,狠抓大田林网建设,共植树20.91万棵。严把选苗、挖坑、栽植、浇水、美国白娥防控,树木成活率、保存率均在95%以上,造林绿化工作处于全县先进位次。

畜牧生产态势良好 新开工建设天鹏、丰德两家万头生态养猪场,全乡规模养牛场达16家,肉牛存栏1.9万头;存栏规模500头奶牛场1家;规模养猪场25家;肉鸡肉鸭养殖场170家,家禽存栏200万只,全乡畜牧养殖业产值2.1亿元,防疫率达到100%,连续七年被市政府评为"畜牧发展先进乡"。

设施农业园区效益突出 通过组织外出考察、召开动员会、协调贷款、加强基础设施投资等方式,广泛动员群众加快土地流转,发展设施农业,全乡蔬菜种植面积达到5655亩。以梁方为中心的设施农业园区面积扩大了500亩,所产西瓜远销到吉林、辽宁、西安等省市,实现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农业基础设施日趋完善 通过实施投资960万元的土地整理项目、投资1495万元的千亿斤粮食项目,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了粮食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投资982万元的马颊河除险加固拓宽工程已开工建设,该工程是一座以灌溉、排涝、防洪及补充地下水资源综合运用的中型水闸,建成后将极大地改善农业基础条件。

城镇建设大提升

老城区综合提升 投资400万元对乡政府驻地实施了镇区弱电入地、强电高架,马路砖铺设、路灯安装、下水道铺设项目,城区环境得到综合提升。

新城区谋划启动 总投资2.3亿元的谷金楼新区建设顺利启动,拆除违章建筑5000余平米,投资3200万元的临街商住楼建设项目一期已投入使用;实施了投资1120万元兴乐大道绿化亮化美化综合提升工程;占地40余亩的集贸市场已投入使用;投资260万元的邮政所已竣工。

新型农村社区稳步推进 凤凰城社区安置部分建成并投入使用,入住率达80%以上;金谷城社区一期三栋住宅楼入住后,二期3栋住宅楼已交付使用,路水电等基础设施已完工,入住率达65%。

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在全乡25个村全面开展了两轮"美丽乡村"观摩评比,发放奖金50.2万元,同时对G106、G341、兴乐大道、谷吴路、李孟路乡域内主次干线进行了综合治理,基本实现了"三无一规范一眼净",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社会事业大繁荣

新建了谷集、六屯水厂和南杨村水站,已基本解决全乡3.5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投资1000万元建成了市级标准化学校---官庄寄宿制小学,投资110万元的中心幼儿园正在建设中,乡中心校不断加大中小学校软硬件投入,教育教学条件日趋改善。在校生400人的新世纪实验学校和近千名师生的清华实验两所民办学校运行良好,极大地丰富了教育资源。先后投资近千万元建成了卫生院病房楼、门诊楼、公共卫生服务楼,配备了先进的医疗器械,改善了医疗条件。积极推行药品零差价,健全了健康电子档案,定期开展普查、随访活动。新农合参合率达99.5%,有效缓解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乡卫生院在全县评比中获得第一名的好成绩,省卫生厅先后两次在我乡召开卫生系统现场会,并奖励资金100万元。大力加强宣传文化"四有"建设,新建农村书屋24个,成立了乐团、秧歌队、舞蹈队、舞狮队等民间文化队伍30余支,举办了元旦联欢会、秧歌大汇演等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实现了基层宣传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良好格局。年内在各类报刊、电视台、网站等媒体上发表文章260余篇,外宣力度创历年来新高,有效提升了社会影响力。在加强人防、技防、物防,搞好平安建设的同时,以"一创双优"活动为契机,积极开展领导接访、入户走访、积案化解、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活动。创新工作机制,大力推行"警司联调"工作模式,彻底化解矛盾纠纷,消除信访隐患。年内未发生赴濮阳市、赴河南省集体访和赴北平上访案件。河南省农村低保、河南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濮阳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等惠民政策落实到位,计划生育工作取得明显进步,企业安全生产和食品安全的监督和管理得到加强,全年无重特大事故发生,保证了全乡社会环境的和谐稳定。

党的建设大突破

组织建设成效明显 新建及规范村级活动场所25处,巩固了活动阵地,建立"两新"党组织3个;广泛开展"三定、三评、三争"活动,激发了党员干事热情,涌现出了田信普等党员致富典型200名。同时,按照"五个一"和"五个好"的要求,对全乡33个党支部进行了分类定级,健全了《村级工作综合考评办法》,在行政村之间开展对手赛、联手赛活动,通过组织观摩、线口排位,调动了乡村干部的积极性,形成了比学赶超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2010--2015年共完成修路、打井、环境整治、引进企业、成立文艺队伍等各项民生工程500余件,推动了全乡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党风廉政建设务实创新 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在坚持党务、政务、村务公开制度的同时,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心组织,积极推进惩防体系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投资20余万元建设了"公务灶",公务接待费用支出同比下降了50%以上;通过建设乡村两级便民服务中心,加强了机关效能建设,推动了服务型政府建设。

群团工作全面开花 加大硬件投入,武装工作实现规范化,征兵工作位居全县前列;乡团委扎实推进实体化大团委建设,构建了团建工作新格局;乡妇联积极开展关爱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系列活动,提高了妇联组织的凝聚力;乡工会扎实开展"三亮、三比、三评"等活动,被濮阳市总工会评为"濮阳市六好"乡镇工会;科技、科协部门大力实施"科普兴乡"战略,东宝科技等企业申请专利26项,被授予"河南省科技兴农先进单位"。

下一步,濮阳市谷金楼乡党委、政府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以及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一创双优"活动为动力,紧扣科学发展、赶超发展主题,围绕"珍珠金线穿,玉带飘中间"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布局,实施乡域经济倍增计划,集中突破招商引资、大项目建设、城镇化建设、农业亮点培育等重点工作,在此大环境下团结奋进的谷金楼人以持续开展"一创双优"活动为动力,按照"抓机遇、求突破、促和谐"的整体思路,盯紧两个收入,促进三化协调发展,关注民生,维护稳定,努力实现濮阳市谷金楼乡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