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羅惇衍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羅惇衍(1814年-1874年),字星齋,號椒生。清朝政治人物。廣東順德人。崇尚理學,工詩文、書法。

生平簡介

鎮壓太平軍

道光十五年(1835年)乙未科二甲進士。授翰林院庶吉士。次年散館授編修。1837年督四川學政。1843年後歷充翰林院侍講、侍讀,通政副使,太僕寺卿。1846年督安徽學政,遷通政使。1852年署吏部侍郎,授左副都御史。次年擢刑部侍郎。旋充戶部左侍郎兼管三庫事務、實錄館副總裁。咸豐、同治中,屢上疏論時政得失,多被採納。曾疏請鎮壓太平軍。1855年丁艱回籍。

英法聯軍

咸豐七年(1857年),英法聯軍攻陷廣州,羅惇衍正在鄉服孝,奉旨與同是在鄉服孝的太常寺卿龍元僖和工科給事中蘇廷魁出任督辦團練大臣,掌管廣州地區各縣反侵略民眾武裝的領導大權。1861年回京後,歷任左都御史、戶部尚書、翰林院掌院學士、工部尚書。同治四年(1865年),捻軍擊斃清軍悍將、蒙古親王僧格林沁,馳騁數省,羅惇衍又保舉漢族將領李鴻章左宗棠承擔「戡亂」重任,致使捻軍遭遇剋星,接連受挫,終至失敗。同治八年(1869年)以母憂歸。同治十三年(1874年)卒六十。諡文恪。《清史稿》有傳。

勸諫皇帝糾正時弊

羅氏政治思想保守,而為官端謹盡力,經常勸諫皇帝糾正時弊,多行善政,咸豐二年,他就日食的天象上疏指揭時弊(古人迷信,認為日食是君主有過失所致),吁告皇帝下旨「嚴飭廷臣改悔誘卸取巧之習,毋貪戀祿位,毋顧惜身家。[1]

著作

一生崇尚宋儒理學,常與同僚曾國藩、吳廷棟等切磋論道,在當時產生過一定的社會影響。兼擅長書法。

著《集義編》、《百法百戒》、《庸言》、《孔子集語》等書。 [2]


參考資料

  • 《清史稿·卷四百二十一·列傳二百八》
官銜
前任:
沈兆霖
戶部漢尚書
同治元年七月庚子-同治八年六月辛酉
(1862年8月14日-1869年7月29日)
繼任:
董恂

Template:道光十五年乙未科殿試金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