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神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神釋》
陶淵明,創作年代為魏晉

《神釋》作者是陶淵明,創作年代為魏晉。[1]

基本信息

作品名稱;《神釋》

創作年代;魏晉

作者;陶淵明

原文

年代:【魏晉】

作者:【陶淵明】

《神釋》

大鈞無私力,萬理自森著。人為三才中,豈不以我故!

與君雖異物,生而相依附。結托善惡同,安得不相語!

三皇大聖人,今復在何處?彭祖愛永年,欲留不得住。

老少同一死,賢愚無複數。日醉或能忘,將非促齡具!

立善常所欣,誰當為汝譽?甚念傷吾生,正宜委運去。

縱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懼。應盡便須盡,無復獨多慮。

白話文解釋

天地自然並無偏愛,萬物生存自有其處。

人與天地並稱三才,豈非因了我的緣故!

我與你們雖不相同,有生以來相互依附。

交深情厚好惡一致,怎能不將衷言傾訴!

古代三皇人稱大聖,時至今日皆在何處?

彭祖雖然享得高壽,想要永存已成灰土。

長壽短命同樣一死,賢達愚昧亦無定數。

整天醉酒或可忘憂,飲酒傷身使人短壽。

樹立善德令人欣慰,身死之後誰會讚譽?

過分擔憂傷我生命,莫如聽憑命運擺布。

置身自然無拘無束,既不欣喜亦不憂懼。

命有定數當盡便盡,不必獨自苦苦思慮。

孟二冬《陶淵明集譯註

詞語解釋

(1)這首詩寫神針對形、影的苦衷和不同觀點進行徘解。認為長生永存的幻想是靠不住的,人生終將一死;但飲酒使人短壽,立善也無人為之稱譽,過分擔憂生死之事反而會損傷自己的生命;因此莫如順應自然,以達觀的態度等閒視之,不必為之多慮。

(2)大鈞:指運轉不停的天地自然。鈞本為造陶器所用的轉輪,比喻造化。無私力:謂造化之力沒有偏愛。萬理:萬事萬物。森:繁盛。著:立。

(3)三才:指天、地、人。《周易?繫辭下》:"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材而兩之。"以:因為。我:神自謂。故:緣故。

(4)君:你們,指形和影。

(5)結托:結交依託,謂相互依託,共同生存。安得:怎能。

(6)三皇:指古代傳說中的三個帝王,說法不一,通常稱伏羲、燧人、神農為三皇。

(7)彭祖:古代傳說中的長壽者,生於夏代,經殷至周,活了八百歲。愛:當是"受"字之訛,謂彭祖享受了八百歲高齡。《楚辭?天問》:"受壽永多,夫何久長?"王逸注:"彭祖至八百歲,猶自悔不壽,恨枕高而眠遠也。"永年:長壽。留:留在人間,不死。

(8)復:再。數:氣數,即命運。這兩句是說,壽長、壽短同是一死,賢人、愚人也並無兩種定數。

(9)日:每天。忘:指忘記對死亡的擔擾。將非:豈非。促齡:促使人壽短。具:器,指酒。

(10)當:會,該。為汝譽:稱讚你。

(11)甚念:過多地考慮。委運:隨順自然。

(12)縱浪:放浪,即自由自在,無拘無柬。大化:指自然的變化。

(13)無;同"毋",不要。

作者簡介

陶淵明(352或365年—427年),字元亮,又名潛,私諡「靖節」,世稱靖節先生。潯陽柴桑人。東晉末至南朝宋初期偉大的詩人、辭賦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參軍、鎮軍參軍、彭澤縣令等職,最末一次出仕為彭澤縣令,八十多天便棄職而去,從此歸隱田園。他是中國第一位田園詩人,被稱為「古今隱逸詩人之宗 」,有《陶淵明集》。[2]

飲酒詩

陶淵明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個大量寫飲酒詩的詩人。他的以「醉人」的語態或指責是非顛倒、毀譽雷同的上流社會;或反映仕途的險惡;或表現詩人退出官場後怡然陶醉的心情;或表現詩人在困頓中的牢騷不平。

詠懷詩

陶淵明的詠懷詩以《雜詩》十二首,《讀山海經》十三首為代表。《雜詩》十二首多表現了自己歸隱後有志難騁的政治苦悶,抒發了自己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潔人格。可見詩人內心無限深廣的憂憤情緒。《讀山海經》十三首借吟詠《山海經》中的奇異事物表達了同樣的內容,如第十首借歌頌精衛、刑天的「猛志固常在」來抒發和表明自己濟世志向永不熄滅。

田園詩

陶淵明的田園詩數量最多,成就最高。這類詩充分表現了詩人守志不阿的高尚節操;充分表現了詩人對淳樸的田園生活的熱愛,對勞動的認識和對勞動人民的友好感情;充分表現了詩人對理想世界的追求和嚮往。作為一個文人士大夫,這樣的思想感情,這樣的內容,出現在文學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尤其是在門閥制度和觀念森嚴的社會裡顯得特別可貴。陶淵明的田園詩中也有一些是反映自己晚年困頓狀況的,可使讀者間接地了解到當時農民階級的悲慘生活。陶淵明是田園詩的開創者。他的田園詩以純樸自然的語言、高遠拔俗的意境,為中國詩壇開闢了新天地,並直接影響到唐代田園詩派。在他的田園詩中,隨處可見的是他對污濁現實的厭煩和對恬靜的田園生活的熱愛。因為有實際勞動經驗,所以他的詩中洋溢着勞動者的喜悅,表現出只有勞動者才能感受到的思想感情,如《歸園田居》第三首就是有力的證明,這也正是他的田園詩的進步之處。

陶淵明的田園隱逸詩,對唐宋詩人有很大的影響。杜甫詩云:「寬心應是酒,遣興莫過詩,此意陶潛解,吾生後汝期」。宋代詩人蘇東坡對陶潛有很高的評價:「淵明詩初看似散緩,熟看有奇句。……大率才高意遠,則所寓得其妙,造語精到之至,遂能如此。似大匠運斤,不見斧鑿之痕」。蘇東坡更作《和陶止酒》、 《和陶連雨獨飲二首》,《和陶勸農六首》、《和陶九日閒居》、《和陶擬古九首》、《和陶雜詩十一 首》、《和陶贈羊長吏》、《和陶停雲四首》、《和陶形贈影》、《和陶影答形》、《和陶劉柴桑》、《和陶酬劉柴桑》、《和陶郭主簿》等109篇和陶詩,可見陶淵明蘇東坡影響之深。

散文辭賦

陶淵明在文學史上的地位和影響,有賴於他的散文和辭賦的,實不下於他的詩歌。特別是《五柳先生傳》、《桃花源記》和《歸去來兮辭》,這三篇最見其性情和思想,也最著名。

《五柳先生傳》採用正史紀傳體的形式,並不注重描述生平事跡而重在表現生活情趣,帶有自敘情懷的特點,這種寫法是陶淵明首創。《歸去來兮辭》是一篇脫離仕途回歸田園的宣言。文中不乏華彩的段落,其跌宕的節奏,舒暢的聲吻,將詩人欣喜若狂的情狀呈現在讀者面前。歐陽修曾評價說:「晉無文章,惟陶淵明《歸去來兮辭》一片而已。」《桃花源記》應當強調的是,陶淵明所提供的理想模式有其獨特之處:在桃花源生活的是一群普通的人,一群躲避戰亂的人,而不是神仙,只是比世人多保留了天性的真純。陶淵明在歸隱之初想到的還是個人的進退清濁,寫《桃花源記》時已不限於個人,而是想到整個社會的出路和廣大人民的幸福。能夠邁出這一步與多年的躬耕和貧困生活有關。雖然桃花源只是一個空想,但能提出這個空想是十分可貴的。

視頻

戴建業:在直面慘澹人生這件事上,我真的很服陶淵明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