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柯街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昌宁县柯街镇位于云南西部怒江支流枯柯河流域上游,东邻昌宁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田园镇,西接保山市隆阳区。连接214国道和320国道的云保公路自东向西贯穿柯街,过境线28公里,是保山、德宏通往昌宁、临沧等地的交通要冲,面积211平方公里,人口32788人(2017年)。有11个村民委员会,139个村民小组。有耕地面积34421亩,林地面积107556亩。2004年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达9697万元,。柯街自然条件优越,土地、光热、水利等自然资源充沛,有粮食、甘蔗、烟草、畜牧、水果、蔬菜等6项支柱产业。

2018年9月,柯街镇入选农业产业强镇示范建设名单。[1]

地貌

境内地貌呈“U”字型,东西两山中镶嵌着美丽富饶的枯柯坝,海拔在840~2525米之间,海拔高差大,立体气候明显,干湿季节分明。全年平均气温19.5°C,年降雨量960毫米,年日照2283小时,无霜期330天。柯街自然条件优越,土地、光热、水利等自然资源充沛,有粮食、甘蔗、烟草、畜牧、水果、蔬菜等6项支柱产业。

地理位置

柯街小城镇位于枯柯坝中心地带,处于东经99°16′~99°35′,北纬24°16′~24°57′之间,距离320国道54公里。小城镇布局大方,空间开阔,交通便利,设施齐全,功能配套,市场活跃,呈现出一派繁华景象,2003年被列为“国家经济综合开发示范集镇”。柯街群众有赶集交易的习惯。1992年,柯街镇党委、政府花大力气,将集贸市场从原来的一个小山丘上迁到云保线旁。集市的搬迁,促进了乡镇企业和个私经济的发展,个体工商户从原来的几户增至60多户,形成了柯街小城镇的雏型。[2]

经济

1999年,柯街镇党委、政府在“小城镇、大战略”政策引导下,抓住国家加快发展小城镇建设的政策机遇,集镇建设重新定位,并修订建设规划,决心把柯街集镇建成“滇西南重要的商品物资集散中心”。柯街集镇现已建成面积约0.8平方公里,形成两横三纵的街道网,其中利源街、云宝路、学堂路、街心花园南路等4条主街道的建设基本完成,共浇注水泥街面3.9万平方米,铺设方砖人行道1.3万平方米,完成绿化面积0.9万平方米。架设高架路灯122盏,街道两旁的商业用地近70%已经出让。集镇内建成6386平方米的农贸市场和2000平方米的畜牧交易市场各1个。集镇内有210户个体工商户,有私营企业8家,有日供水能力2000吨的自来水公司和35DVA变电站各1个,金融、电信、烟草、糖业、运输等国有企业或股份制企业的分支机构纷纷落户柯街。赶集日交易人数平均达1.2万人,其中约三分之一是外来客商,日交易额在200万元以上,日集散农贸物资超过500吨。

自然风光

在充分体现集镇商品交易功能的同时,柯街小城镇的建设理念就是要让每个居民和客户都置身于一种缘于生态的空间中。集镇内的绿化既简洁高雅,又渗透着浓郁的亚热带河谷特色,突出了有绿有荫、有花有果、层次分明的立体绿化特点。经过精心设计的荔枝一条街、龙眼一条街和芒果一条街,将当地亚热带果树作绿荫主调,衬之以草坪和造型优美的花丛,带给人回归自然的享受。利源大街西端与世居民族大树傣族村落连为一体,傣族人民60多亩的百年榕树生态林为小城镇增添了浓厚的傣族热带田园特色。小城镇优美的绿化,迷人的夜景,淳朴的民风,天然的热泉,将给客商带来宾至如归的体验。

农业

小集镇的建成,拉动了全镇农业产业化的形成和壮大。柯枯河流域素有“天然温室”之称,适宜规模粮、蔗、烟、水果、蔬菜等作物种植和生长,是滇西南重要的无公害果蔬生产基地。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柯街以椪柑、人参果、荔枝等为主的亚热带水果种植面积超过8000亩,以青椒、西红柿、苦瓜、茄子等为主的冬早蔬菜种植面积达4500亩,香料烟种植面积3000亩,甘蔗种植面积稳定在3万亩左右。小城镇为农村产业搭建起信息流和物流平台,打破了农业生产各自为阵的传统局面,全镇形成了有一定抗御市场风险能力的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模式,实现了小城镇发展与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互动双赢。2004年,柯街镇仅水果、蔬菜两项产业就实现产值1900多万元。

规划

从2006年起,柯街集镇建设将着力实施第二期规划(2006~2020年),用14年时间,柯街小城镇建设面积将达到1.5平方公里,集镇居民将超过8000人,形成“六横六纵”的街道网,改建后的农贸市场和新建的百货商场将结束露天交易,而且功能更加完善;橄榄河热泉旅游度假区和大树傣族文化风情园的开发,将与集镇建设双轨并进;乡村公路弹石化和农业信息网的建成,将为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壮大保驾护航。10年后,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将突破1.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500元,实现镇级财政收入700万元。全镇从事第二、第三产业的人数在2005年的基础上增加20%。那时,一座更加美丽繁华、功能完善、人文关怀浓厚的小城镇将成为滇西一道亮丽的风景线。[3]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