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柯劭愍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One讨论 | 贡献2018年11月23日 (五) 14:59的版本 (教育家)
(差异) ←上一版本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版本→ (差异)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柯劭愍(1848年-1933年),字仲勉,又作凤孙、凤荪、凤笙、奉生等,号蓼园,室名岁寒阁,山东胶州市胶城镇东关姜行街人。民国初年国学家、史学家。曾任辅仁大学(北京)董事会董事。1910年12月-1911年12月任京师大学堂总监督(相当于现在北京大学校长)。

少孤,由母李长霞教导长大,博极群书,过目不忘。光绪十二年(1886年)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编修。官至典礼院学士,还曾任资政院议员。

1910年12月-1911年12月任京师大学堂总监督

中华民国成立以后,感念前朝恩泽,以逊清遗老自居。他曾尝独力撰著《新元史》,学术界对《新元史》评价颇高,认为此书乃集五百多年各家研究之大成,补充了许多新内容,纠正了不少错误。日本东京帝国大学赠文学博士学位。民国八年(1919)十二月,徐世昌总统明令《新元史》列入正史,是为第二十五史。

民国三年(1914年)夏天,袁世凯成立清史馆,以赵尔巽为馆长,劭忞又参与《清史稿》之编撰工作,整理《儒林传》、《文苑传》、《畴人传》,并独撰《天文志》;全馆参与者有一百余人,1920年完成初稿,共五百二十九卷,1926年又进行修订工作,1928年刊印,共印一千一百部,成为第二十六史(或二十五史,《新元史》不列入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