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油柑木皮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Sdrgtzp讨论 | 贡献2022年12月16日 (五) 12:07的版本 (新建条目)
(差异) ←上一版本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版本→ (差异)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油柑木皮
圖片來自乡间郎中

油柑木皮,中药名。为大戟科植物油柑Phyllanthus emblica L.的树皮。具有解毒疗疮,收敛止血的功效。主治口疮,疔疮,痔疮,阴囊湿疹,外伤出血。[1]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油柑木皮
汉语拼音:Yóu Gān Mù Pí
别名:紫荆皮
性味归经:味甘、酸,性寒;归心、肝经
功能:解毒疗疮,收敛止血
主治:口疮,疔疮,痔疮,阴囊湿疹,外伤出血

药理简介

各种名称

中文名:油柑木皮

拼音名:YóuGānMùPí

别名:紫荆皮(《生草药手册》)。

出处

《陆川本草》

来源

为大戟科植物油柑的树皮。夏、秋采收。

原形态

植物形态详庵摩勒条。

化学成份

树皮中含有蛇麻脂醇、无色飞燕草素。细枝中含鞣料云实精、葡萄糖没食子鞣甙、诃黎勒酸、诃子酸、3,6-二没食子酰葡萄糖,并没食子酸。

药理作用

又名油甘,用其树皮制成100%浓煎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绿脓杆菌、弗氏痢疾杆菌、变形杆菌、大肠杆菌均有体外抗菌作用(纸片法、试管法);曾用作注射前或骨科手术和阴囊手术的皮肤消毒剂,无不良反应,故认为有临床使用价值。

性味

《陆川本草》:甘酸,性寒。

功能主治

治口疮,疔疮,痔疮,阴囊湿疹,外伤出血。

  • ①《陆川本草》:杀菌去腐。治口烂,绣球风及疳、疔、漏痔。
  • ②《云南中草药选》:止血。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3钱。外用:煎水洗、研末敷。

附方

治外伤出血:油柑树皮干粉撒敷。(《云南中草药选》)[2]

摘录

中药辞典

临床应用

外伤出血:油柑树皮干粉撒敷。(《云南中草药选》)

相关配伍

治外伤出血:油柑树皮干粉撒敷。(《云南中草药选》)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夏、秋采收。

形态特征

落叶小乔木或灌木,高3-8m。树皮灰白色,薄而易脱落,露出大块赤红色内皮。叶互生于细弱的小枝上,2列,密生,极似羽状复叶;近无柄;落叶时整个小枝脱落;托叶线状披针形;叶片长方线形或线状长圆形,长1-2cm,宽3-5mm。花簇生于叶腋,花小,黄色;单性,雌雄同株,具短柄;每花簇有1朵雌花,每花有花萼5-6片,无瓣;雄花花盘成6个极小的腺体,雄蕊3,合生成柱;雌花花盘杯状,边缘撕裂状,子房半藏其中。果实肉质,径约1.5cm,圆而略带6棱,初为黄绿色,成熟后呈赤红色,味先酸涩而后回甜。花期4-5月,果期9-11月。

分布区域

分布于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300-1200m的疏林下或山坡向阳处。[3]

参考资料

  1. 油柑木皮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2. 油柑木皮中医中药网
  3. 油柑木皮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