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一宗震撼的助念事件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心平气和讨论 | 贡献2021年8月2日 (一) 10:27的版本 (创建页面,内容为“[[File:一宗震撼的助念事件.jpg|thumb|350px|right|[http://p1.pstatp.com/large/pgc-image/e23420c59a554352abacb6056cc4ae2f 原图链接][http://blog.sina.com.cn…”)
(差异) ←上一版本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版本→ (差异)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一宗震撼的助念事件,正在求生不能、求死不得的情形下,有一个念佛小团体有缘接触到病者,经过十多天的开示与助念,使得病者与家属都对助念产生了好感与信心,并认识到一定的佛法道理,在此殊胜的因缘下,助念的工作安排得越来越紧凑,观察到病者将要不行的那几天,小团体决定实行二十四小时助念,家属也很愿意把病者完全交给了小团体管理,可是苦于多是上班一族的学佛人,轮班的人员不够,不得已就请来了某大团体助念,然而由于大团体死执某些不正确的知见,便发生了这一宗震撼的助念事件。

原文

   有一位患上癌症的病者,做了八次的化疗以及一次大手术,然而癌细胞还是控制不住扩散了,反复的病痛折磨了整整二年多,这二年多基本上都是在医院内渡过的,病者本来还怀着一丝病愈的希望与眷恋人间的感情,慢慢地被残酷的现实完全征服了,后来病重到难有稍许安祥的休息时间,一直强烈要求安乐死(此法例我国并没有通过),

本来小团体是以随顺病者的心情为主而助念,处处为病者的实际情况着想、关心与帮助,使得病者很乐意、很愉快地跟随着念佛,因刚刚接触佛法与助念,病者不可能在短期内二十四小时都跟着不停念佛,中途还得稍暂停(用人来)助念,只开着念佛机小声助念,让病者休息一下,让其对助念时间的增长慢慢地习惯,其实还有念佛机在,二十四小时佛号并没有中断。

由于大团体前来参与助念,很自然就把主持权力接管过来,不允许念小团体原先征求过病者同意的音调,只能够以他们安排的音调来念,而且跟病者的开示非常强制,恨不得病者尽快死掉往生极乐,病者对他们念的音调与开示都不能接受,而且病者在要求稍停休息时,他们就硬是说那是病者的冤亲债主附体来扰乱助念,于是不管病者的种种要求,后来甚至不管病者身心衰弱无力而要求一些最基本的请求帮忙,由于他们一直骂说病者是冤亲附体,所以病者累得满头大汗也没有人去给毛巾或纸,病者有三次累倒鼻子被东西压着呼吸困难也没有人去帮忙扶起,甚至于连要求上厕所也几乎不让上,有几位同修实在不忍心想去帮助病者,却让主持人强硬阻挠了,还说那样会障碍病者的往生,病者被迫得走投无路,用其无力的嗓子大呼救命,见没有人理睬的情况下,奋勇地挣扎着爬起来,刚要站起来的时候由于力气不够,啪的一声摔倒在地上,(估计此时病者若有力气早就跑出门外去呼叫救命了),见此,主持人连忙把病者抱回床上躺下,始终都把病者视作冤亲附体,厉声骂说让其念佛。

病者此时是完全反抗的状态,并用嗔恨、凶恶的目光盯着助念的众人,最后一次大呼救命,然后把身体侧卷着眼看墙壁而死亡,有好几位同修看到病者是反白眼而死亡的,主持人还庆幸地说亡者身体柔软,那是往生极乐的瑞象,当场就有一位(做护士工作刚学佛第一次参加助念的)同修反驳说,刚死亡肯定是柔软的,主持人哑口无言、答不上话来。事后这几位同修都极度后悔,后悔不该参加这样的助念,想帮助病者却让主持人强硬制止,还说会由此而造罪影响病者的往生,所以他们始终都没有帮上病者的忙,后来这几位同修通宵忏悔念佛回向做了最大的补救工作。

悲哉!惨哉!残忍哉!这样的水准与知见是够不上做助念主持工作的!这种案例绝不能让其继续再发生了!诸佛子们都有职责啊!

南无阿弥陀佛![1]

佛教信仰

信仰佛教的好处,有些虽然信仰他教亦能获得,但毕竟佛教要高超、殊胜多了。

佛教详尽地剖析宇宙人生的问题,目的在使人对人生能获得正确的认识。

一般人对人生的看法,不外乎悲观乐观两种。

而佛教的人生观,严格说来,是既不属于悲观,也不属于乐观的,我们可以勉强称它做:‘中观’。

什么叫‘中观’呢?就是既不哭哭啼啼地悲叹人生,也不浑浑噩噩地虚掷生命,它能用智慧的眼光,扫除一切人生的疑惧、苦闷和误解,而正确地认识人生的真象,把握人生的方向。

佛教又认为众生是一体的,休戚与共的,小我生活于大我之中。因此要牺牲小我,完成大我,不但不能自私自利,反而要有慈悲助人的精神。

佛教反对命运操纵在他人或神的手中,自己做的自己承当,因此人人要克苦耐劳,努力奋斗,为了明日,必须献出今天,没有辛勤的耕耘,哪会有丰硕的收获呢?

佛教的戒律,对人的行为并不是死的束缚,而是活的鼓舞,在消极方面可以止恶防罪,在积极方面能够鼓励救人济世。举‘不杀生’为例,它的真正精神与目的,不在自己的不杀,而是要去劝人戒杀,一个立志学菩萨道的人,自己杀生固是破戒,就是见死不救也是犯戒。其他戒律也莫不如此,不但自己不能‘偷盗’、‘说谎’,更要劝人不要偷盗、说谎,苦口婆心的,不厌其烦的劝人改邪归正。

严守五戒是做人的根本,违犯五戒在社会上就不能立足,同时为国法所不容,最后只有身系囹圄,饱尝铁窗滋味。而佛教更认为要想做‘人’就非守五戒不可,违反五戒,下世就不能再得人身,而将堕入地狱、畜生、饿鬼等三恶道了。(这三类众生的报应都是痛苦不堪的,因此称为恶道。)我们且不管下世如何,看看目前就够了,人能不杀生,社会上就没有杀人命案;能不偷盗,就没有小偷、强盗;能不邪淫,就不会有男偷女娼,破坏家庭伦理的事;能不妄语也就不会有欺、诈、骗等事;能不饮酒,则身心愉快,头脑清晰,不会因一时糊涂而闯祸。(酒有害身体,早经医学一再证明。)如此,这个社会不是宁静、安乐的社会吗?因此我说佛教有净化社会人心的功用。

佛从不生气,或处罚弟子,在佛教经典中,绝对找不到佛发怒而用洪水、瘟疫来处罚人类的。

佛对弟子一直和颜悦色,谆谆教诲,他真的是‘有教无类’——不论老、少、贫、富、贵、贱,同时包括宇宙间每一类众生在内。

佛最懂得因材施教,能把握不同的时机,对不同资质的众生说最好的道理。[2]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