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国徽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安然讨论 | 贡献2020年10月14日 (三) 14:47的版本 (创建页面,内容为“{{Infobox person | 姓名 = 国徽 |圖片 = File:0021033839535772 b.jpg|缩略图|居中|250px|[https://image.so.com/view?q=%E5%9B%BD%E5%BE%BD&src=tab_www&co…”)
(差异) ←上一版本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版本→ (差异)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国徽
 

国徽是代表国家的徽章、纹章,为国家象征之一,也是民族的象征。只有特定的国家重要文件才能盖上国徽大印,正式生效。国徽上通常有来自自然的元素,如动物植物,但也可能有其他事物,用以表现该国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或意识形态。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国徽属于盾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中间是五星照耀下的天安门,周围是谷穗和齿轮。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国徽

外文名称:national emblem

意义:国家的象征和标志

特殊作用:在国家重要文件上盖章使之生效

产生历史

1950年 9月20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诞生

1950年9月20日,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发布命令,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图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图案于1950年6月18日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一届二次会议上通过,6月28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 8次会议批准采纳。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内容为国旗、天安门、齿轮和麦穗,象征中国人民自五四运动以来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的诞生。[1]

1950年9月20日,毛泽东主席签署命令,向全世界宣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然而,这个时候距离国庆节只有十天时间了,由于时间紧迫,为了保证国庆一周年挂上国徽,便临时赶制了一枚木质国徽。然而,木质国徽经风吹日晒后容易变形开裂,因此,必须要铸造金属国徽来替换。但是,市面上的金属徽章制品通常都比较小,最多也就几十厘米。而根据设计,要挂到天安门城楼上的国徽直径必须达到2.4米。这么大的金属制品究竟谁能铸造出来呢?这时,有人提出:辽宁是重要的工业基地,其中位于沈阳的第一机器制造厂在铸造技术方面更是闻名全国。于是,铸造新中国第一枚金属国徽的重任就光荣地落在了他们身上。

图案的组成

国徽中心为红地上的金色天安门城楼,城楼正上方的4颗金色小五角星呈半弧形状,环拱一颗大五角星。国徽四周由金色麦稻穗组成正圆形环,麦稻秆的交叉处为圆形齿轮;齿轮中心交结着红色绶带,分向左右结住麦秆下垂,并把齿轮分成上下两部分。[2]

图案的含义

红色和金色融合在一起,体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神圣和庄严。

国徽图案象征中国人民自“五四运动”以来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的诞生,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尊严。[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