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定光古佛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西秦凤凰讨论 | 贡献2020年10月7日 (三) 13:03的版本 (创建页面,内容为“[[File:定光古佛.jpg|thumb|right| [http://m.dajiazhao.com/uploads/allimg/140524/2-1405241G0232U.jpg 原图链接] [http://m.dajiazhao.com/yuce/jierijieshao/12362…”)
(差异) ←上一版本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版本→ (差异)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定光古佛的来源有很多种说法,流传最普遍的,定光古佛的化身是唐末宋初的高僧,俗家姓郑,名自严。祖父仕唐,为四门斩斫使;父任同安令,故为同安人。年十一出家,投汀州契缘法师席下,年十七游豫章,入庐陵契悟于西峰圆净大师。得道後在汀州地区传法。曾经为莲城诸地方除蛟患,在武平县南安巖(现称狮岩)隐居时,又收服了山中的猛虎和蛟湖恶蛟,乡民非常尊敬他,建庵供他居住。他在八十二岁时坐逝。多年以後,汀州城遭寇贼围攻,相传他显灵退敌,使全城转危为安。朝廷于是颁赐匾额,将他住过的庵寺命名为「定光院」,他也因而被尊为「定光佛」,与伏虎禅师并列为汀州二佛,成为闽西汀州的守护神之一。圆寂之后留肉身与后世,流传至今。

中文名 定光古佛、定光如来

人 物 唐末宋初的高僧

时 间 唐末宋初

地 点 闽西的客家地区

由来

定光如来,佛名,又称为定光佛,此佛出现于过去世,是为释迦牟尼世尊授记之佛[1] 。定光,梵文音译“提和竭罗”或“提洹竭”,又作锭光如来、然灯如来、普光如来、灯光如来。定光佛的名称由来已久,原本作“锭光佛”,丁福保《佛学大辞典》“定光”条说:“定光佛,佛名,梵名提洹羯佛,译言‘锭光佛’或‘然灯佛’。有足曰锭,无足曰灯,作‘定’非。释迦佛尝称为‘儒童’,此佛出世之时,买五茎之莲奉佛,因而得未来成佛之别记。”《大智度论》记载:“如然灯佛生时,一切身边如灯,故名然灯太子,作佛亦名然灯,旧名锭光佛。”《瑞应经》则记载:“锭光佛时,释迦菩萨名儒童,见王家女曰瞿夷者,持七枝表莲灯,以五百金钱买五茎莲奉佛。又见地泥泞,解皮衣覆地,不足,乃解发布地,使佛蹈之而过。佛因授记曰:‘是后九十一劫名贤劫,汝当作佛,号释迦文如来。’”根据以上这些记载可以推知,“定光佛”就是“然(燃)灯佛”(按理应该是一尊佛,但不一定只有一世,当前佛教日历另外有燃灯佛圣诞,与定光佛圣诞不同,姑且存疑)。据《增一阿含经》记载,过去久远劫时,有王名为地主,将其统领之阎浮里地半分予其臣善明统治,善明之第一夫人日月光生子之际,阎浮里内金光晃然,该子颜貌端正,具足三十二相,因而名为“灯光”。年二十九出家学道,即夜成佛。善明王与四十亿众往诣灯光如来,听其说法,如来又至地主王处为其说法。此处地主王乃释尊自身,灯光如来即善明之王子,出现于地主王治下,受其供养。《四分律》则以定光如来为胜怨王大臣提阎浮婆提之子,受胜怨王供养,其时有比丘名弥却,曾以花散如来之上,脱鹿皮衣掩泥泞路,并让定光如来踏过,定光如来遂为弥却记别,此处以弥却为释尊前身。至于定光如来出现之“时劫”数,《增一阿含经》《佛本行集经》等谓过去久远劫,《修行本起经》《太子瑞应本起经》等谓过去九十一劫。定光如来在过去佛中声名最显著,因此很多经论以定光为中心,而说其前后诸佛之出现,比如:《无量寿经》谓过去久远劫,锭光如来出世教化众生,其后历经十劫,依次出现五十三佛,最后之世自在如来时有法藏比丘修因行而成道者即为阿弥陀如来(阿弥陀佛);《大悲经·殖善根品》谓定光如来以后,有莲华上佛乃至过去七佛等,有十四佛出世;《大阿弥陀经》记载定光之后有三十三佛,《平等觉经》记载有三十八佛。依《大唐西域记》记载,北印度那揭罗曷国有释尊供养燃灯佛而受记之遗迹,今印度山崎塔门刻画中,有定光如来化作大城之图像,与《四分律》所述相合。定光古佛年轻时在衢县西乡青桐峰大拷山转轮禅庵出家成道。后来天宁禅寺为僧,传说喜食猪首,从不间断,因此人称猪头和尚,行为一如杭州灵隐寺济颠。

相关传说

定光古佛年轻时在衢县西乡青桐峰大拷山转轮禅庵出家成道。后来天宁禅寺为僧,传说喜食首,从不间断,因此人称猪头和尚,行为一如杭州灵隐寺济颠。民间有关于他的神异事论的传说很多,例如他预知坊门街净发生大火灾,为救这条街的生命财产,他化成一个小和尚,一手托一盘子,一首拿一双筷子,以筷敲盘,口中唱着“筷筷盘”的歌,暗示这条街的人快快搬家,一连敲了三日,才被一秀才觉察其中必有奥妙,动员众人搬家。刚搬走后,果然熊熊大火从天宁寺方面直扑而来,不到一个时辰整条街就烧成一片废墟。后来人们才知道,这个敲“筷筷盘”的小和尚原来就是天宁寺的猪头和尚。又如在大旱年间官府设坛求雨,邀请他上台祈祷,果然降了雨。在大拷山时,除夕夜大雪封山,寺里断了火种,师傅命他去百旦坪取火种,来去有二十里,但顷刻间就有火种取回。这些特异事迹,虽未见正式史册记载,但祖辈代代相传其事,猪头和尚圆寂后,其肉身用漆布保存下来,在寺内筑起一座定光佛殿,供奉真身,殿门上有一横匾曰“金刚不坏身”。在明正德明间遭遇火灾,殿堂都烧毁,但定光古佛真身去巍然独存,清咸丰年间肉身不知何故自焚,其舍利保存殿内,另塑一定光古佛像供人朝拜祈祷,直至天宁寺被占用随同其他佛像被毁,大拷山上还保留着定光佛像未遭破坏。宋代名宦衢州赵抃清献公有《光孝禅院真身定光如来赞》(见赵献公文集,当时天宁寺称为光孝禅院),今录其辞如下: 散圣初来似狂徒,盘餐一日一 首,逆行坐脱世始知,古佛定光化稀有,教言能伏灾风火,大士同慈喧众口,为霖救旱享克诚,响应未尝渝所守,衢州人知恩恩报恩,广殿深堂宜不朽[2]

分布地区

定光佛的信仰主要分布在闽西、粤东北、赣南的客家地区,其他地方也多见。明清时期,汀州移民渡海来台,定光佛之信仰也随之传来台湾。淡水鄞山寺中供奉泥塑的定光佛软身神像,神态安详庄严,栩栩如生。软身神像的作法是以木料作出有关节的骨架,再敷上灰泥做成的。这尊神像据说是自福建武平县岩前祖师庙中迎回的,十分珍贵。定光古佛,五代时高僧,俗名郑自严,闽南泉州府同安人,十一岁时出家,十七岁得道,有许多神妙事迹,如以法术除蛟、伏虎等。在宋太宗淳化年间圆寂,享寿八十二。宋朝,汀州多次遭到匪寇围攻,定光古佛屡屡显灵,帮助守城。西元1240年,朝廷赐庙名为“定光院”,最后并加封其为“定光圆应普慈通圣大师”,于是民众尊称其为定光古佛。庙宇在台湾,主祀定光古佛的庙宇不多,最有名的两座分别是二级古迹台北县淡水镇鄞山寺,与三级古迹彰化县彰化市定光佛庙。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