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一杯咖啡里的闲适人生 - 法国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Sisley讨论 | 贡献2020年6月14日 (日) 19:52的版本 (创建页面,内容为“File:法國咖啡館四.jpg|thumb|right| [https://image.cache.storm.mg/styles/smg-800xauto-er/s3/media/image/2019/05/31/20190531-113553_U16068_M524346_f528.jpg?it…”)
(差异) ←上一版本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版本→ (差异)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一杯咖啡里的闲适人生 - 法国

法国咖啡文化源远流长,绝非吃喝消遣般的简单。

一杯咖啡配上一个下午的阳光和时间,这是典型的法式咖啡,重要的不是味道,而是那种散淡的态度和作派。法国人喝咖啡讲究的是环境和情调,在路边的小咖啡桌旁看书、写作,高谈阔论,消磨光阴。

法国是欧洲文艺复兴的核心国家。其时,这个国家的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人际交往变得频繁,咖啡馆这个以社交为核心的场所越来越多出现在城市的各个角落。也就在那个时期,文豪、书画家等艺术家大量出现,很多人养成了夜夜笙歌,彻夜不归的生活习惯,一边喝最烈的酒麻醉神经,一边再用最烈的咖啡让人清醒和激情满满,在烈酒与咖啡的双重刺激中,随著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喝咖啡变成了法国人的生活日常。[1]

法国人的咖啡

法国人的咖啡其实远没有他们的咖啡馆那么讲究,对味觉的追求,也没有意大利那么的热忱。

法国人的咖啡口味偏淡,而且,由于法国的咖啡基本上来自于法国的殖民地。而他们的殖民地又大都在非洲。

于是,非洲盛产的罗布斯塔豆就成了法国人的选择,罗布斯塔豆属于咖啡豆中的粗壮豆,果酸味布浓烈,倒是苦涩味和土腥味强烈,为了掩盖这种不好的味道,法国人发明了重度烘焙式的炭烧咖啡,用烘焙制如黑炭一般的焦苦味掩盖它。

法国人的咖啡馆

法国人钟爱咖啡馆是世界闻名的。法国咖啡馆的浪漫气息吸引了无数观光客。

法国的咖啡馆很少提供闭门独酌,人们都喜欢在热闹的街上悠闲的喝著咖啡,虽然购买一杯咖啡的金额足以自己在家煮上一大壶,但法国人就是要去咖啡馆,而且一成不变,只去自己喜欢或者习惯的那家。作自己喜欢的位子,喝每次一样的咖啡。

据说法国大文豪巴尔扎克天天泡在咖啡馆内,一生是以咖啡作为创作才思的源泉,每天饮用无数杯的咖啡。更有拿破仑虽然被流放到圣海伦娜岛,仍然每天嗜咖啡如命,直到生命的尽头,在渴望一杯咖啡中无奈死去。

街头露天咖啡座

法国人还喜欢花个大半天在街上细细品尝咖啡。

在法国,无论是繁华的都市还是僻静的小镇,只要有人活动的地方就医定会有咖啡馆。广场边、马路旁都可遇到或大或小、或古典或现代的咖啡馆。

街头露天咖啡座那一群群咖啡客慢悠悠品著咖啡,悠然自得的欣赏著街景

同时享受读书看报、高谈阔论、人潮来去的景象与时光,也因此法国的咖啡馆常见座无虚席的景象。

著名的咖啡馆[2]

蒙马特学院咖啡馆

巴黎大学时代的辉煌象征,这里的咖啡馆云集八方的艺术家,他们以咖啡馆为中心,使咖啡馆成为19世纪巴黎大学的标章。

波寇咖啡馆(Le ProcoPe)

因翻译不同,亦被翻为波寇伯咖啡馆。它在西元1686年开幕,据说是世界第一家与巴黎第一间咖啡馆。

它著名的顾客群来头可不小,如伏尔泰富兰克林拿破仑卢梭狄德罗雨果…等许多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都是他的常客,而时间过去,它并未跟随时代而改建成现代建筑,而是保留著过去浓厚的古典风气,继续吸引忠实与慕名的顾客们。

花神咖啡馆(Café de Flore)

于西元1887年开幕的花神咖啡馆,室内以经典的装饰艺术风格装潢,也就是一个浪漫的代表。

它的忠实顾客中包含超现实主义的代波里奈、存在主义的西蒙波娃沙特亚兰德伦珍芳达碧姬芭杜…等人。在西元1994年时,还设立每年都会颁奖的花神文学奖(Prix de Flore)。

而花神咖啡馆与邻近的双叟咖啡馆就像交互诉说著法国人文思想与艺术史,随著聚集的知识份子与附近的书店增加,巴黎第六区圣日耳曼大道和圣伯努瓦街(Rue St. Benoit)也成为法国美文学(Belle-Lette)的诞生地。

双叟咖啡馆(Les Deux Magots)

也翻译成双偶咖啡馆原因是因为咖啡厅柱上的两个购买自中国的木雕像。 [[File:法国咖啡馆三.jpg|thumb|左| [1] 它深具19世纪的风格,与花神咖啡馆相互竞争,却也相互扶持,也是文学、知识份子与艺术家的聚集地,它的客群与花神咖啡馆很相似,西蒙波娃海明威毕卡索沙特…等人也常是座上嘉宾。自西元1933年来,每年都会颁发双叟文学奖给法国小说,以玆奖励那些文人雅士。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