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台南市永康区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Beartkd728讨论 | 贡献2020年4月17日 (五) 15:57的版本 產業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台南市永康区(英语:Yong Kang District, Tainan City)为台南市37个行政区域之一,邻近北区、东区、仁德区、归仁区、新化区、新市区、安南区,全区面积为40.2753平方公里。永康人口增加迅速,目前是台南市人口最多的行政区域,主要乃因交通与工商业发达,大量吸纳附近区域的人口来此谋职定居。

都市发展深受交通动线的影响极大,国道一号高速公路由永康区中央穿越,纵贯线铁路则横穿过永康区的北侧,形成都市发展上的不连贯处。在空间分布上,铁路以北地区主要为工业发展地带,永康区以中小企业为主,发展产业以金属制品业、机械修配业为主,以台一线省道为主要联络道路。商业发展则以沿著主要交通要道为路线商业型态,其中又以中华路沿线最为热闹,其他如南台科技大学、台南应用科技大学、昆山科技大学、奇美医院等院校邻近地区亦发展成地区商圈形式。住宅发展则以中华路、永大路、复国路、大湾路等沿线住宅社区分布发展。[1]

历史沿革

时期 介绍[1]
明郑时期 汉人沿新港溪(今之盐水溪)开拓之据点,汉人经台江内海溯新港溪,于溪南岸聚居屯垦,因位在郡城(今台南市)赴北要道而繁荣。永康在早期称为“埔羌头”,来源是17世纪初期战国时代的日本,武士所用铠甲多为鹿皮,台湾是主要供应地,汉人以米、盐等民生品从事商业行为,向平埔族人换取鹿皮输往日本,鹿肉做成干脯输往中国。在台语中,“埔”是平地的意思;“羌”是鹿的一种,体积较小;“头”是靠海边或水边的岬角,埔羌头即是靠近海边平地有鹿群的地方。
郑成功登台 先设立承天府和安平镇,并把安平镇南北附近划为24个里,当时的“埔羌头”便有正式的记载名称为“永康里”。
清康熙23年 台湾纳入清帝国版图,永康划归台南府。
日治时代 在永康“埔羌头庄”设永康事务报委员,隶属台南州台南办务署管辖,后陆续改名为“永康上中里”、“永内区庄”、“永康庄”。
二战后 实施台湾省乡镇市组织规程,将“永康庄”改名为“永康乡”,并划分为15个村,但因人口快速增加,民国71年改为29个村。
民国82年 人口超过15万人,升格为县辖市。
民国83年 行政区域改为39个里,唯部分里的人口比左镇乡和龙崎乡的人口总合还要多。
民国91年10月 人口已达20万人,是台南县人口最多的乡镇。
民国98年9月1日 内政部令发布“台南县(市)合并改制计画”,并自民国99年12月25日台南县(市)合并改制为“台南市”,永康市改制为台南市永康区。

产业[1]

农业概况

由于位于嘉南平原,气候温和、水利灌溉设施完善、宜农宜牧。早年农业富饶,盛产稻米、甘蔗,曾设有永康糖厂,蔗糖品质居全国之冠。近年来糖业没落,工商业蓬勃发展,农业随之转型,除了原来的水稻、玉米、萝卜之外,逐渐朝向高经济价值的精致农业发展。茑松地区的金甘小蕃茄,风味独特,是远近闻名的特产。三民地区的小玉西瓜、洋香瓜,甜美多汁、品质优良,还有新兴的花卉产业,都带给农民丰厚的收益与农业的新契机。大湾的花生糖,遵传统制法、口感特殊,是馈赠亲友的好礼物、名闻遐迩。畜牧事业有大规模的养猪场、养牛场、乳羊场、养鹿、养鸡、鸭、鹅、火鸡,样样齐全。

工商发展

目前设有工厂2,566家、金融机构19家、商家11,562家,包括设备完善的永康工业区、亚太工业区及目前正在开发之永康科技工业区,国际性的大企业有统一企业公司、大成长城、家乐福、可成科技、统一实业、爱买等均设于本市。交通运输方面,有宅急便、各大货运公司遍布全区,为区民及厂商服务,争取庞大的商机。

公共建设

推动邻里公园认养、营造区民农园及进行公墓再生变绿意计画,建设里民活动中心,逐步完成兴建体一运动公园、永康公园、探索教育公园、小桥公园等大型公园绿地,提升永康区民众生活休闲品质,提供区民运动休憩场所,建设永康区为适居都市。

公共造产

纳骨塔于民国87年4月15日祭拜后启用,为地上6层、地下1层之现代化建筑,可容纳87,458个骨醰。兴建纳骨塔除了解决墓地不足问题外,并可增辟地方财源,匡正不良丧葬习俗,提供一个往生乐园。92年9月为提供祭拜者方便上下楼梯,又增设电梯乙部及整修门面,提供完善之服务。

外部连结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