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橋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龍橋鎮隸屬於安徽省合肥市廬江縣,地處廬江縣東南部,北與白湖鎮相鄰,東連蕪湖市無為縣鶴毛鄉,南與礬山鎮接壤,西鄰泥河鎮, 行政區域面積105.01平方千米。 截至2019年末,龍橋鎮戶籍人口為59765人。
春秋戰國,屬楚;1992年,撤區並鄉時為缺口鎮;2005年8月,原黃屯鄉和缺口鎮合設立龍橋鎮。 截至2020年6月,龍橋鎮轄2個社區、11個行政村, 鎮人民政府駐龍橋街道。
2019年,龍橋鎮有工業企業47個,其中規模以上3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50個。[1]
建制沿革
春秋戰國,屬楚。
漢代,屬舒縣。
隋代,屬廬江縣。
清代,為東鄉和二區。
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為黃屯、龍橋鄉。
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屬桐廬民主縣政府磚橋鄉。
1949年,屬礬山區和水上區。
1955年,屬黃屯區。
1958年,為缺口公社。
1961年,屬缺口區。
1992年,撤區並鄉時為缺口鎮。
2005年8月,原黃屯鄉和缺口鎮合設立龍橋鎮。
行政區劃
2011年末,龍橋鎮轄2個社區、11個行政村:缺口社區、黃屯社區安定、凌安村、新建村、馬山村、福興村、龍橋村、梅林村、曹河村、高山村、夾板村、盆形村。
截至2020年6月,龍橋鎮轄2個社區、11個行政村:缺口社區、黃屯社區、安定村、凌安村、新建村、馬山村、福興村、龍橋村、梅林村、曹河村、高山村、夾板村、盆形村,鎮人民政府駐龍橋街道。[2]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龍橋鎮地處廬江縣東南部,北與白湖鎮相鄰,東連蕪湖市無為縣鶴毛鄉,南與礬山鎮接壤,西鄰泥河鎮, 行政區域面積105.01平方千米。
地形
龍橋鎮屬於丘陵地區,相對高差66米。境內最高峰鍾子山位於安定村,海拔480米,最低點連河圩位於馬山村,海拔5米。
氣候
龍橋鎮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其特點是溫和濕潤,雨量充沛,無霜期長。年平均溫度15.8℃。
水文
龍橋鎮境內河道屬西河水系,縣河、西河、瓦洋河、黃屯河、失曹河流經境內。
自然災害
龍橋鎮主要自然災害有水災、旱災、冰雹、泥石流等。嚴重的水災分別發生在1954年、1969年、1991年。。
自然資源
龍橋鎮主要礦產資源有鐵、銅、硫、鉛、鋅、銀、錳和煤等。其中鐵礦儲量1.4億噸,硫鐵礦儲量1.3億噸,鉛鋅礦儲量5670萬噸,絹雲母儲量100萬噸,錳礦儲量1500萬噸,高嶺土儲量300萬噸。黃屯毛竹資源豐富。
人口
2011年末,龍橋鎮總人口58377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5479人,城鎮化率9.4%。總人口中,男性30432人,占52.1%;女性27945人,占47.9%;18歲以下10856人,占18.6%;19-59歲38481人,占65.9%;60歲以上9040人,占15.5%。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58340人,占99.94%;有藏、回等少數民族37人,占0.06%。2011年,人口出生率12.3‰,人口死亡率5.7‰,人口自然增長率6.6‰。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555人。
截至2019年末,龍橋鎮戶籍人口為59765人。[3]
經濟
綜述
2011年,龍橋鎮財政總收入38155.6萬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12125.5萬元。從各主要稅種看,完成營業稅966.6萬元,增值稅14407.5萬元,企業所得稅19478.4萬元,人均財政收入6538元。農民人均純收入6351元。
2019年,龍橋鎮有工業企業47個,其中規模以上3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50個。
第一產業
2011年,龍橋鎮農業總產值達到2.51億元。糧食作物以水稻、小麥為主,2011年生產糧食39629噸,人均679千克,其中水稻28866噸,小麥1126噸。主要經濟作物有棉花、油菜、花生、芝麻、大豆等。2011年棉花種植面積0.22萬畝,產量221噸;油料作物種植面積1.71萬畝,產量3286噸,其中油菜1550噸、花生458噸、芝麻180噸、大豆1098噸;蔬菜種植面積9380畝,產量3762噸。畜牧業以家禽、家畜為主。2011年生豬飼養量22990頭,年末存欄8700頭;家禽飼養量42.6萬羽,上市家禽5萬羽。
2011年,龍橋鎮生產肉類1087噸,畜牧業總產值6605萬元,占農業總產值的26.2%。漁業以養殖魚、蟹為主,2011年水產品總產品1100噸,漁業總產值1210萬元,占農業總產值的4.82%。截至2011年末,累計造林7000畝,林木覆蓋率37.6%。
第二產業
2011年,龍橋鎮工業生產總值118224萬元,占生產總值65.5%。擁有工業企業25家,職工1627人;實現工業增加值83152萬元,比上年增長12%。
第三產業
2011年末,龍橋鎮共有商業網點1520個,職工6158人;2011年,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7800萬元,集市貿易成交額2476萬元。
2011年末,龍橋鎮境內金融機構各類存款餘額3.645億元。[4]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2011年末,龍橋鎮有幼兒園9所,在園幼兒700人,專任教師13人;小學10所,在校學生2800人,專任教師180人。初中3所,在校生1300人,專任教師120人,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達100%。
科學技術
2011年末,龍橋鎮有各類科技人才3560人,其中專業技術人員540人,經營管理人才80人,技能人才2870人,農村實用人才70人。
文化事業
2011年末,龍橋鎮有文化站1個,村文化活動中心13處,各類文化專業戶5個,圖書室13個,藏書6萬冊。文化業從業人員3人。2011年末,有線電視用戶5000戶,廣播電視綜合覆蓋率達90%。
醫療衛生
2011年末,龍橋鎮有衛生院2年,病床35張,專業衛生人員45人。2011年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55622萬人次,住院手術280台次,出院病人594人次。重點醫院有1所,龍橋中心衛生院。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保人數5.1萬人,參保率97%。
社會保障
2011年,龍橋鎮有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250戶,人數512人,支出184.32萬元,月人均300元,比上年增長66.67%;醫療救助86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3185人,共支出15.93萬元。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296戶,人數2477人,支出214.24萬元,月人均72元;農村五保集中供養40人,支出9.1萬元;農村五保分散供養395人,支出66.84萬元;農村臨時救濟387人次,支出18萬元。自然災害受災人口3000人,緊急轉移安置136人,農作物受災面積42569畝,倒塌房屋10間,直接經濟損失1100萬元,救災支出218萬元。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239人,撫恤事業費支出93.40萬元。敬老院3個,床位110張。全年接受社會捐款10萬元,捐賠物資折款2萬元,接收捐款衣被80件,250人(次)困難群眾受益。五項社會保險基金收入合計20萬元;基金支出合計13萬元,參加新型農村養老保險26000人,參保率90%。[5]
郵政電信
2011年末,龍橋鎮有郵政網點2個,投遞路線單程總長度130千米,投遞點45個,鄉村通郵率100%;全年投遞國內函件6萬件,業務收入12萬元。電信服務網點5個,電話用戶普及率達60%;移動電話普及率為48%;光纜線路總長達300千米,主幹電纜達21千米,寬帶接入用戶1300戶。
基礎設施
排水
2011年末,龍橋鎮有自來水廠5座,鋪設幹線水管70千米,居民自來水普及率58%,排水管道2千米,工業廢水處理率100%。
園林綠化
2011年末,龍橋鎮有園林綠地面積48公頃,其中公共綠地5公頃,綠化覆蓋率32.5%,人均綠地8.3平方米。
交通
2011年,龍橋鎮有裴桂路省道過境,境內長15千米,雙向兩車道,由裴崗通往桂家壩。
歷史文化
龍橋鎮因境內有龍橋鐵礦而得名。
風景名勝
古山溪橋
在黃屯河中游,由清朝朱、何、所等百姓捐資興建的古石板橋。三個橋墩以青石砌成,橋面由12塊麻石組成,建橋的碑文記述了修橋的歷史,橋面由鋼筋混凝土改建,原橋面石在黃屯街道上街頭的河道中作便橋。
美女峰
美女峰位於永安村,一列石峰宛若少女沐浴後仰臥於萬綠叢中,五官俊俏,秀髮長披,雙乳高聳,修長兩腿彎曲,睫毛清晰可見,仰視藍天。美女峰東側有虎嘯崖,宛若一虎雄踞,人動虎也動,令人驚駭。其下是鳳形地有一古墓,為清光緒七年誥命世襲思騎尉劉華夫婦合冢,古碑及三台拜完整,墓主系清朝劉秉章後人。
宰相舅父墓
吳家山頭,在黃屯社區雙湖村民組境內,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清宰相張英葬其舅父吳易齊夫婦於此,這裡也有光緒時武功將軍吳蔭莊夫婦之墓,還有吳母孫太君之墓,墳塋及墓碑保存完好。
青簾漁火
青簾漁火是廬江八景之一,在連河村李院村民組。西對寬闊的青簾河,漁船沿圩堤一字排開。船尾懸掛着一盞燈,燈光水影,相映成趣。"
岳山雨信
岳山雨信是龍橋景觀之一,岳山在邢疃村,海拔234米,山頂白雲古寺,三進兩包廂佛殿,東側是僧房。文革期間被毀,當地居民重建廟宇,再塑佛像,恢復原貌。春夏季節,一旦岳山頂覃雲,預示即將雨淋。
護林碑
黃屯社區吳家山頭殘牆破壁中有一塊清代護林碑。這塊碑高1.6米,寬1米,是當時"江南安徽省廬州府廬江縣正堂加二級隨帶一級紀祿六次"的李為下令製作的《李大父師禁碑》。
觀音洞
觀音洞始建於唐朝,位於龍橋鎮盆形村一座秀美的山林中。[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