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平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高平镇位于县境东北,距县城70公里,面积158.55平方千米(2017年),人口67341人(2017年)。亦曾叫"高坪"。现仍有许多乡人,习惯写成"高坪"。位于隆回东北部的她,东临新邵,北连新化,东望邵阳。[1]
镇情概况
高平镇位于县境东北,距县城70公里,面积158.55平方千米(2017年),人口67341人(2017年),镇政府驻永固街。有4条公路贯穿镇境。高平区位于隆回县东北边陲。东连新邵县,南接滩头区,西界六都寨区和国营望云山林场,北抵金石桥区和新化县。区公所驻大桥边,南距县城70公里。其中水田56656亩,旱土9928亩,林地196370亩,荒山2800亩,水面29456亩,其他34307亩。辖4个公社,71个大队,659个生产队,529个自然村。共67341人(2017年),回族2人,余系汉族。高平镇农业以种植水稻、柑橘、茶叶为主。乡镇企业有皮鞋、农机、金属锌、榨油等厂。所产皮鞋、竹席、斗笠久负盛名。小坳村古县系三国吴高平县城旧址。
自然地理
境内属丘陵山区混合地带。有四山环抱:高凤山崛起于东,金凤山逶迤于南,望云山耸立于西,桐凤山飞峙于北。边高中低。形成盆地,平均海拔400米以上。有三水分流:春溪河发源于望云山东麓,由南而北流入新化洋溪;辰洲江发源于桐凤山,自北向南流入石马江;石马江发源于望云山南麓,自西向东流入新邵。境内属花岗岩地质,水土流失较为严重,河床淤塞,危及农田。[2]
历史沿革
高平开发较早。据清《宝庆府志》载:三国吴孙皓宝鼎元年(公元266年)分昭陵(今邵阳市、邵阳县、邵东县及新邵、隆回一部)置高平县。晋武帝太康元年(公元280年)改曰南高平。南陈省入邵阳。县治故址在今大桥公社小坳大队古县场,仍有"堂下"、"迎官"、"马落"等地名,系当时县衙举行典礼和行政聚会处所。高平之名沿用至今。另据民间传说,南宋初,有观风水者来此,登白泥坪(今颜公公社境内)一望,深感地形秀丽,赞曰:"东有高凤朝阳,西有泥坪献宝,美哉!"后人将两名赞语各取一字,命名"高坪"。应以第一说为准。
解放前,高平属新化县永固镇。1952年划入隆回县,建立第七区(罗洪)和第八区(大桥边)。1956年撤区后建立大桥边办事处,辖5个大乡,5万人。1958年建立高平人民公社,1961年改大桥公社,1984年复设大桥乡,1985年建高平镇。
行政区划
高平镇辖大桥居委会和刘家坊、枣山、窝山、雪界、江未、东塘、双田、红花、茶山、金凤山、堂下桥、富延、棋坪、小坳、石梅、大江、满竹、石脚、杏升、回小、三星、大石、大田、凤形、前寨、文长、上坪、茅坪、彭升、高凤、上黄、嵋山、黄姓、中信、培兴、新鲜、金枫、合兴、西山洞、里湖、大水、龙山、梅花山、坳下、红山、象山、白地、白泥坪、横岭、铜钟、夏景51个村委会。[3]
经济建设
经济以农业为主。解放前,粮食亩产400斤左右。解放后,随着生产条件的改善,科学种田水平的提高,粮食产量逐年上升。1980年全区粮食总产4812.5万斤,亩产979斤。向国家交售粮食836.3万斤,人平113斤。生猪年饲养5.3万头,交售给国家1.12万头。为了适应本区特点,扬长避短,发挥优势,七十年代以来,以罗洪公社为重点,充分利用四围高山种茶4545亩,利用平地种荒山种蜜桔和其他果树3160亩。1980年产茶叶1880余担,水果3160余担。
社队企业有圈套发展,一些传统手工业得到恢复和提高。较为著名的企业有:罗洪公社红碎茶厂,年产干茶1000余担,产值30多万元,质量曾名列全国前茅。罗洪瓷石可年产家用瓷15万件。侯田公社竹席历史悠久,1980年产竹席38650余床,产值13.5万元。大桥公社有社队企业65个,其中皮件业,技艺颇佳,产品优良,销售省内外;解放后兴起的斗笠业,产品畅销全县。1980年全区社队企业总产值166.9万元,占农业总收入21%。
生态建设
从六十年代末开始,针对生态推动平衡,水土流失的弊害,全区掀起了植树造林,绿化荒山和兴修水利的高潮。在坳江、梅嵋、罗孟3条山脉上造杉林67560亩,覆盖率达27%,现已郁闭成林,初步控制了流沙。又修建了小Ⅰ型水库2座,小Ⅱ型水库13座,减轻山洪暴发、冲毁农田的危害,增加蓄水灌溉的效益,生产条件有所改善。[4]
交通运输
解放以来,区内相继修筑了4条公路,西通县城,东通新邵、邵阳市,东南通滩头,北通新化,社社通汽车,改变了交通闭塞局面。
教育事业
区内有社办初中7所,小学72所,教职员工604人,学生14603人,各公社都有广播站、电影放映队,有放映机8部,定期巡回下队放映,并建有文化站。有区医院1所,公社有卫生院,大队有赤脚医生。
文物古迹
境内罗洪公社孟公大队鸟鸡山有袁吉六先生墓。袁系毛泽东同志在湖南一师读书时国文教员,墓碑文系毛泽东同志亲书(1954年)。
隆回高坪古城址
古城址在大桥乡小坳村。为高平废县治遗址。据清道光《宝庆府志》、《新化县志》载,三国呈宝鼎元年(公元266年)建立高平县。晋武帝太康元年改称南高平,后复为高平,至陈废亡。现附近有迎官桥、马落桥、堂下桥等村落,为昔日迎官、下马、设公堂之地。
隆回高平小坳遗址小坳遗址位于高坪镇小坳村"寨坳"山丘上,面积约3万平方米,文化堆积距地表深度0.2米至1米。
采集的标本主要有陶片和石器,陶片分为泥质陶和夹砂陶。泥质陶有黑衣红胎、黑衣灰胎诸色。夹砂陶有红、黑、灰诸色,间有少量夹砂白陶。纹饰主要有绳纹、篮纹、网纹、刻划纹、戳印纹、弦纹等。可辩认的器形有侈口罐、盘口壶、鼎、豆、釜、大口缸等。制作方法多数采用慢轮修整和泥条盘筑,少数为手工捍制。火候低、易破碎。采集的石器有石斧、石奔、石杵、石刮、石矛、石镞等生产、生活用具和兵器,皆通体磨光,制作精细。初步鉴定为龙山文化时期遗址,距今约4000~5000年。1990年9月公布为邵阳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5]
风景名胜
高平镇"仙人石"位于高平镇开发区,位于高平大桥沿河上行二百步左右。
"绿云深处"处于高平镇里湖平, 学殿里。
"湘西会战抗战烈士墓"隆回高平小坳遗址"1945年筹建,现简称:"高平抗战遗址"。
罗洪公社境内,山势挺拔,湍流直下,风景秀丽,最著者有八,曰"罗洪八景"。
天龙庵峭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