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靜(拼音:jìng),是漢語通用規範一級字 。此字始見於西周金文 。此字本義是安靜,引申為平定、鎮撫,後世多寫作"靖"。由本義還引申為靜止、恬淡、平和等義。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靜

拼音; jìng

注音; ㄐㄧㄥˋ

繁體; 靜

平水韻部; 上聲二十三梗

部首; 青

總筆畫; 14

五筆; geqh

倉頡; qbnsd

鄭碼; cirx

四角號碼; 57257

統一碼; 基本區 U+9759

造字法; 形聲字

結構; 左右結構

字級; 一級字

字源演變

形聲字。從爭,青聲。西周時代,"靜"字聲符"青"只處於全字左上角處,至春秋時代,已經確立為右形左聲各處半邊的格局,但戰國時代仍有返古的布局,見於楚系文字,而且聲符"青"多加"口"形為飾。小篆繼承春秋以來秦國文字寫法,隸變後,或把義符"爭"上部的"爪"形趨簡寫作字形A。又,秦漢兩代,義符"爭"上部的"爪"形或訛作"日",彼時多有流布,但後世楷書中不行用。楷書有靜、靜兩體,根據新舊字形規範,通行從爭者,汰除從爭者。本義是安靜。引申為平定、鎮撫,後世多寫作"靖"。西周班簋:"三年靜東或(國)。"由本義還引申為靜止、恬淡、平和。

古籍解釋

說文解字

審也。從青爭聲。疾郢切

【注釋】徐鍇曰:"丹青,明審也。" 文二 重一

說文解字注

宷也。

上林賦靚糚,張揖注曰:謂粉白黛黑也。按靚者,靜字之假借。采色詳宷得其宐謂之靜,考工記言畫繢之事是也。分布五色,疏密有章,則雖絢爛之極,而無淟涊不鮮,是曰靜。人心宷度得宐,一言一事必求理義之必然,則雖緐勞之極而無紛亂,亦曰靜。引伸假借之義也。安靜本字當從立部之竫。

從青,爭聲。

疾郢切。十一部。

摺疊康熙字典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疾郢切,$音穽。《說文》:審也。從青,爭聲。注:徐鍇曰:丹青明審也。

又《增韻》:動之對也。《易·坤卦》:至靜而德方

又《書·堯典》:靜言庸違。傳:靜,謀也。

又《詩·邶風》:靜言思之。傳:靜,安也。

又《鄭風》:琴瑟在御,莫不靜好。

又《詩·邶風》:靜女其姝。傳:靜,貞靜也。

又《廣韻》:息也。《禮·月令》:百官靜事毋۬。

又《韻會》:澄也。

又《廣韻》:和也。

又《韻會》:通作靖。亦通作靚。亦通作竫。

又《韻會》《正韻》$疾正切,音淨。義同。《前漢·揚雄傳》:京師為之語曰:維寂寞,自投閣,爰淸靜,作符命。

又《詩·大雅》:籩豆靜嘉。箋:潔淸而美。《釋文》:淸,如字,又才性反。淸、靜皆可讀去聲。◎按《玉篇》、《廣韻》、《集韻》、《類篇》靜字皆無去聲。《韻會》始收入敬韻,《正韻》因之。考《大雅》、《釋文》,及《揚雄傳》京師語,靜字本可讀去聲,但《韻會》引《解嘲》爰淸爰靜句雲顏注合韻,音才性切,則謬甚。《解嘲》雲,爰淸爰靜,游神之庭。即音才性切,如何與庭葉,是必因爰淸靜句而誤記也。《正韻》仍其失,今特辨之。

又葉千廷切,音淸。《六韜》:秋道斂,萬物盈。冬道藏,萬物靜。

書法字形

字形對比

書寫演示

書法欣賞[1]

參考文獻

  1. , 360國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