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青驼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青驼镇位于县城西南部,与费县兰山区毗邻,全镇辖80个行政村,6.1万口人,总面积148平方公里,著名的山东省战工会(原省政府前身)纪念馆就坐落在此,是省政府公布的首批中心镇之一。[1]

基本简介

位于县城西南部。南接兰山区、西南接费县,205国道、063省道、青砖公路、京沪高速公路、日东高速公路贯通全镇。全镇总面积147平方公里、下辖41个行政村居委,6.1万人。地形四周高中间低,形似盆地。地势主要为高低起伏的丘陵,气候温暖湿润。主要山脉有公山山系、鼻子山山系、芦山山系等。蒙河自西北向东南贯穿全镇,境内长度20公里。有中、小型水库4座。主要粮食作物是小麦、玉米、地瓜、水稻等,有油桃、黄烟、板栗、西瓜、桑蚕等农业特色物产,徐公砚、陶瓷制品、沂蒙奇石等文化特产闻名遐迩。

青驼镇沂南县青驼镇位于县城西南部,与费县、兰山区毗邻,全镇辖80个行政村,6.1万口人,总面积148平方公里,著名的山东省战工会(原省政府前身)纪念馆就坐落在此,是省政府公布的首批中心镇之一。

205国道线、229省道线、日东高速公路、京沪高速公路纵横穿过全镇,并在此设出入口,南接临沂批发城,西临兖石铁路,东依日照海港,汉唐时期是重要的驿站之一,自古是兵家必争、商家必经、临济线上的重镇。

青驼镇资源丰富,矿产资源主要有石英砂、白土等,石英砂储量巨大,品质优良,总储量约为1亿吨。著名的徐公砚石是该镇独有的矿产资源,产于蒙河岸边青驼镇南的徐公店村,它与端砚,歙砚齐名,以质地细腻,发墨如油,边生细孔,不假人工,天趣盎然,被誉为砚中珍品。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徐公砚进京,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楚图南欣然命笔:徐公砚。著名书法家舒同题词:美在徐公。沈鹏、黄苗子、何海霞、尹瘦石、秦岭云、萧劳等名家都作诗作画对其褒扬。

青驼镇历史文化积淀深厚,全镇现有山东省战工会暨“红嫂”纪念馆,“仲邱故城”遗址等两处省、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仲丘故城位于镇驻地青驼居委西,南靠蒙河,东倚济临公路,西领京沪高速公路,总面积为1500平方米,整个城址下挖半公尺,即发现绳纹瓦片、鬲腿、铜箭头等物,有的地方碎陶片厚一米。靠公路的地方平整土地时曾发现铜镜、灰层,遗址南部挖水渠时曾发现铁镣等刑具。此遗址已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处于遗址中有一对石驼,为青石雕凿而成,背有双翼,昂首挺胸,曲腰疾肢,风格浑厚朴素,雕刻技法为圆雕和阴线刻相结合,手法极为简练传神,给人以精力充沛之感,不失为一件雕刻艺术的珍品。青驼也因此而得名。“石驼”为群众俗称,学术界称之为“石辟邪”,亦称“石天禄”,为古代传说中的神兽,似狮而带翼。石辟邪一般起用于西汉,盛行于东汉。古代织物、军旗、带钩、印纽、钟纽等物常用其为象,作图案。辟邪意为镇压邪恶,除去不详,天禄则有天赐富贵、福禄之意。[2]

历史沿革

青驼镇历史悠久,春秋时期属鲁国辖治。汉代曾修建过城池,遗址尚存。据鉴定,为汉代“仲邱故城”遗址。很早就有“仲邱”商业重镇之称。汉唐时期是重要的驿站之一。清初,属山东省兖州府沂州。1925年,今境属琅琊道。1938年,中共中央派干部来山东,开辟抗日革命根据地。1939~1945年,今境曾先后分别隶属于沂南、临沂、临费沂边联县(后改称沂临县)。1945年10月,沂临县撤销,青驼区划归沂南县。1958年11月,沂南县撤销,辖区划归临沂。1961年沂南县恢复,青驼公社归沂南县。1962年撤社改区,为沂南县青驼区。1968年改称青驼公社。1984年4月复称青驼区。1985年7月撤区并镇,为青驼镇。2000年被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为中心镇。[3]

旅游资源

山东省战工会遗址纪念馆

位于沂南县青驼镇的青驼寺,1940年7月至8月26日,山东省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联合大会在此召开,出席大会的有山东省初选国大代表和各地区、各人民团体的代表共300余人。大会主席团由范明枢、朱瑞、黎玉、李澄之等27人组成。会议通过了《山东省临时参议会组织条例》,制定了《山东省战时工作推行委员会组织大纲》,选举产生了黎玉等二十三人为委员的山东省战时工作推进委员会(山东省最高抗日民主政权,山东省人民政府的前身)。

1990年,山东省政府为纪念战工会成立五十周年,对旧址进行重修,纪念馆南北长13米,宽71米,由徐向前元帅题名的“山东抗日民主政权创建纪念碑”(高达8.5米)耸立院中,与仅存的一棵古银杏树交相辉映。该馆介绍了大会开会时的盛况,并陈列有会议通过的一些文件、照片,具有极为珍贵的历史价值。

1997年,被定为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

特色产品

徐公砚是鲁砚中的重要品种。早在唐宋时期即负盛名。唐代颜真卿、柳公权,宋代欧阳修、苏轼、米芾等名人,在其有关著述中都曾作过介绍和品评,而且评价甚高。徐公砚之石产于沂南县青骆镇徐公店村,是该镇独有的矿产资源,属玄武层,储量丰富。其石质坚硬,密度极高。叩之清脆,其声如磬,下墨如挫,发墨如油,色泽鲜润,且不损毫,堪称砚石材中之上品。

相传最初以此石制砚的,是一徐姓举子,适大比之年,赴京应试,路经沂地,偶尔发现沟土中有奇型石片,因爱其形色,试磨成砚,携带入京,用于考场。时值天气寒冷,诸考生砚中之墨全被冻结,唯有徐生砚中墨汁不冻,书写流利,墨色晶莹,甚得主考官赏识,因之得进士。后徐公休官,缅怀奇砚,遂定居该地,故该地村名徐公店,后此地以产徐公砚而闻名。今验证,徐公砚之墨汁在-4℃的确不结冰。[5]

乡镇荣誉

全镇综合实力不断增强。2005年,全镇实现财政收入1414万元,国内生产总值4.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3527元。

农业内部结构不断得到优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在传统种植结构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积极培植壮大大棚蔬菜和大棚林果产业,加强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完成了“人畜饮水解困”工程、和“一池三改”沼气试点任务。

招商引资和民营经济工作实现了新突破。全镇已经形成了纺织、物流、铸造、硅砂、橡胶、木材加工六大产业群体。

小城镇建设取得重大突破。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的建设思路,对镇驻地整体布局进行了规划,完成了205国道驻地段的拓宽和银杏路的整修工作,并在此基础上镇政府投资580万元完成了两条路的下水道修建,路沿石铺设、路灯安装、彩砖铺设等工程,全年小城镇共完成建设投入1300万元。彻底改变了过去脏、乱、差的局面,一个整洁而又富有生机的小城镇展现在了人们面前。[6]

时代背景

位于沂南县青驼镇的,西临东蒙山脉,北面则是孟良崮山系的群山,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40年7月至8月26日,山东省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联合大会在此召开,出席大会的有山东省初选国大代表和各地区、各人民团体的代表共300余人,历时30天。大会主席团由范明枢、朱瑞、黎玉、李澄之等27人组成。会议通过了《山东省临时参议会组织条例》,制定了《山东省战时工作推行委员会组织大纲》,选举产生了黎玉等二十三人为委员的山东省战时工作推进委员会(山东省最高抗日民主政权,山东省人民政府的前身)。这是山东民主政权建设上的空前壮举,是当时全国19个抗日根据地的民主政权中唯一统辖全省的省级民主政权。是在敌后艰苦斗争的环境下召开的,是山东省有史以来第一次具有特别意义的大会。1945年8月,日寇投降后,战时工作推行委员会正式改为山东省人民政府。&nbsp1990年,山东省政府为纪念战工会成立五十周年,对旧址进行重修,纪念馆南北长13米,宽71米,由徐向前元帅题名的“山东抗日民主政权创建纪念碑”(高达8.5米)耸立院中,与仅存的一棵古银杏树交相辉映。该馆介绍了大会开会时的盛况,并陈列有会议通过的一些文件、照片,具有极为珍贵的历史价值。&nbsp1997年,被定为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背景

古代

秦朝,临沂地域属琅琊郡和郯郡。西汉时,临沂地域分属徐州之琅琊国、东海郡、城阳国和兖州之泰山郡。东汉承西汉制度,分属徐州之利城郡、东海郡、琅琊郡、琅琊国和兖州之泰山郡、东莞郡、东安郡和城阳国。三国时期,属魏国。至魏末,分属东海国、琅琊国、东莞郡、泰山郡。西晋时期,分属徐州之琅琊国、东海郡、兰陵郡、东莞郡、兖州之泰山郡。晋室南渡后,地域先后属于后赵、东晋、前燕、后燕、南燕、前秦和北魏。隋朝分属沂州(琅琊郡)泗州(下邳郡)、密州(高州郡)、海州(东州郡)、徐州(彭城郡)。唐朝分属沂州(琅琊郡)、密州(高密郡)、徐州(彭城郡)。宋朝分属沂州(琅琊郡)、密州(高密郡)、淮郡军等。宋室南渡后,分属于金朝山东东路的沂州、莒州、邳州、泰安州。元朝分属兖州府和青州府。清初因之,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升沂州为府,置附郭兰山县,降莒州为散州。属沂州府。有兰山、郯城、费县、沂水、蒙阴、日照、莒州6县1州。

现代

中华民国成立后,废府撤州,实行省、道、县三级制。1913年撤销沂州府,改莒州为莒县。1914年分山东省为4道,改兰山县为临沂县,临沂地域分属济宁道和胶东道。1918年撤销。1936年划为山东省第三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是中国共产党创建的抗日根据地。1940年8月,在沂南县青驼寺成立山东省战时工作推行委员会。1943年9月改为山东省战时行政委员会。1945年8月在莒南县大店镇成立山东省政府。在抗日战争时期,这里相继建立过30多个县级和县级以上政权机构。其中属于县级的政权组织,一般称抗日民主政府,也有一些称作行署或办事处。这些县级政权组织,都独立的发挥县级政府的作用,分属鲁中、鲁南、滨海3个行政区。解放战争时期,行政区划层次仍沿袭抗日战争时期,只是对区划作了某些调整。1948年7月,鲁中、鲁南、滨海三个行政区合并为鲁中南行政区,设鲁中南行政公署(驻临沂城),下辖7个专区,49个县。至1949年10月1日,临沂地域分属沂蒙、尼山、台枣、滨海4个专区。

1950年5月,鲁中南行政区撤销:以沂蒙专区为基础,成立沂水专区,辖9县;以滨海专区为基础,成立临沂专区,辖9县。1953年1月将原属临沂专区的赣榆、东海、邳县、新县海连市划归江苏省。1953年7月,沂水专区撤销,除日照县划归胶州专区外,所辖其余各县皆划归临沂专区,同时,原属滕县专区的平邑县亦并入临沂专区。1956年3月,日照县划归临沂专区。至1961年4月,临沂专区辖临沂、郯城、苍山、临沭、莒南、沂南、沂水、沂源、蒙阴、平邑、费县、日照、莒南13个县市。1989年6月12日,国务院确定,日照市升格为地级市。12月2日,国务院确定,沂源县划归淄博市管辖。1992年1月,莒县划归为日照市管辖。至此,临沂地区辖临沂、郯城、苍山、莒南、沂水、蒙阴、平邑、费县、沂南、临沭10个县市。

当代

1994年12月17日,国务院批准撤销临沂地区和县级临沂市,设立地级临沂市。原市级临沂市分为兰山、河东、罗庄3个县级行政区。地级临沂市辖兰山、罗庄、河东3区和郯城、苍山、莒南、沂水、沂南、平邑、费县、蒙阴、临沭9县。市人民政府驻原临沂地区行署驻地。临沂市设立兰山区、罗庄区和河东区。兰山区辖兰山、金雀山、银雀山3个街道办事处和白沙埠镇、义堂镇大岭镇、李官乡、半程镇、枣沟头镇、南坊乡、朱保乡、马厂湖乡。区人民政府驻原县级临沂市人民政府驻地。罗庄区辖罗庄镇、付庄镇、盛庄镇、册山镇、程庄乡、岑石乡,区人民政府驻罗庄镇。河东区辖;九曲镇相公镇汤头镇芝麻墩镇梅埠镇重沟镇、黑墩乡、汤河乡、郑旺乡、太平乡、八湖乡、刘店子乡,区人民政府驻九曲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