釜山博物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釜山博物館位於韓國釜山市,於1978年開館,同韓國各地的其他公立博物館相比有着更加悠久的歷史。主要有統一新羅館、生活文化館等展館。
中文名稱: 釜山博物館
類 別: 歷史文化博物館
地 點: 釜山市南區大淵4洞948-1
竣工時間: 1978年
目錄
發展歷史
隨着時間的流逝,博物館設備老化、空間狹小,這同發展為世界城市的釜山的崛起以及作為市民驕傲的象徵物[1],多少有些不盡人意。因此2002年,我們以這期間通過挖掘、捐贈和買入等方式獲得的文物為基礎,新建了第2展館,為滿足市民們對文化的需求做出了大量努力。博物館裡展示和收藏的文物,其年代覆蓋了史前時代到現代,是了解釜山歷史和文化特點的貴重資料,而且也是證明今天的我們的起源的證據,並為今後我們要走的道路提出啟示,是創造智慧的寶物。
第一展示館
史前館
釜山具有三面環海的自然環境優勢,因此從舊石器時代人們就開始居住,留下了很多與此相關的遺址和文物。在海雲台一代的左洞和中洞遺址中出土了據推測為2萬年前到1萬5千年前的石斧、夾子、削器、橫刃、石刃等各種打制石器,由此可以推斷至少在後石器時代人們就開始在此地區生活。約1萬2千年前左右冰河時代結束,新石器文化開始。釜山地區在距現在8000年到7000年前,新石器人們在食物資源豐富的海邊生活,留下了貝冢、房基、墳墓等生活遺址,以及梳齒紋理土器、魚叉、魚鈎、石斧、貝殼手鐲、耳環、骨材料等各種文物,其中代表性遺址有東三洞貝冢和凡方遺蹟等。距今3千年前以無紋理土器、青銅器和水稻農物為中心的新文化要素進入北方地區,釜山地區也展開了青銅器文化。青銅器人類在河川周邊或者低矮的丘陵地帶居住,過着農耕生活,代表遺址有盤如洞、溫泉洞、老圃洞房基,還有甘川洞、加德島、支石墓,朝島貝冢等。
三韓/三國館
青銅器時代後期從中國傳入了鐵器文化,韓國進入了三韓社會 (B.C. 2C~A.D.3C)。釜山地區正式進入了歷史時代,成為弁韓12國之一的瀆盧國。這一時代的生活遺址有東萊貝冢和乃城遺址,墓穴遺址位於福泉洞、久瑞洞和老圃洞。這一時期,被稱為瓦質土器的新土器和土壙木槨墓登場,並且出現了鐵製的多種工具和武器。這一時期,隨着鐵器使用的普及,迎來了戰爭頻繁的激劇變化時期,三韓小國開始同周邊小國結盟或者合併周邊小國。釜山的瀆盧國同金海的狗耶國結盟組成了金官伽倻,共享4世紀以後到5世紀初的文化。但5世紀以後,金官伽倻衰退,新羅開始進入這一地區,瀆盧國編入新羅國家,開始了新羅文化。目前為止所知道的三國時代遺址都是墓穴,有福泉洞、五倫台、杜邱洞林石、堂甘洞、華明洞、德川洞、盤如洞、槐亭洞、蓮山洞古墳群等。
統一新羅館
統一三國的新羅以實施中央集權統治為目的,685年(神文王5)改編地方制度,執行州郡縣制。隨着地方制度的整備,社會氛圍和統一之前有很大不同。統一新羅的外圍地區釜山被編制為梁州(良,梁州,現在的梁山)的東萊郡,751年(景德王16)開始使用東萊這一漢文名字。關於釜山,有新羅王們多次駕臨東萊溫泉的記錄,以及建議真聖女王進行政治改革受挫的崔郅遠來到海雲台居住的故事。這一時期佛教普及,釜山也建造了梵魚寺,現在遺留有3層的石塔和石燈。據傳作為華嚴十剎之一的梵魚寺是678年(文武王18)最初在金井山建造的,830年(興德王10)進行了重建。釜山遺留的統一新羅遺址有很多是土窯,瓦建築也開始出現。
朝鮮館
高麗末期朝鮮初期是倭寇禍害最嚴重的時期。釜山和倭寇的大本營大馬島在地理位置上很近,所以在這一時期擔負了作為國防第一線的重要位置。1397年(太祖6)在釜山浦設置了鎮,後來設置了慶尚左水營,釜山成為國防的重要城市。另外,釜山擔負了韓日之間重要的外交關口的作用。在東萊的釜山浦設置了類似於今天的貿易代表部或者外交公館作用的倭館,朝鮮後期在豆毛浦,之後在草梁也設置了倭館。不僅日本使節和商人們出入頻繁,朝鮮使節們被派遣到日本的時候也都經由釜山出發,所以釜山成為了朝鮮時代韓日間外交和貿易的中心地區。作為釜山地區中心地的東萊,邑城內有很多以客舍和東軒為代表的各種管衙建築。而且在離邑治較近的地區,還聚集了詩說齋、東萊鄉校和安樂書院等教育機關,行使了行政和教育中心的功能。
高麗館
高麗(918~1392)的後三國統一以後,釜山成為距離政治中心很遠的地區。高麗初期,釜山同周邊的蔚山和梁山等地區相比,處於相對惡劣的條件下。統一新羅時期已經開始派遣地方官的主縣東萊郡,在高麗初期喪失其地位,於1018年(顯宗9)被編製成為蔚州(蔚山)的屬縣,曾是東萊郡屬縣的機張縣和東平縣各自成為了蔚州和梁州(涼山)的屬縣。高麗中期以後東萊地區出現了在當地勢力強大的鄭氏家族,特別是毅宗時期,出現了由於編奏《鄭瓜亭曲》而聞名的鄭敍等有分量的人物,釜山地區慢慢在政治方面開始擺脫受冷落的地位。另外,釜山地區由於擁有海岸和大江的地理條件,經歷了對蒙抗戰期、三別抄抗戰期、西南海岸的倭寇跋扈時期,其重要性漸漸顯示出來。在後來的朝鮮時代,作為和倭寇建交的國門正式出現在歷史舞台。
第二展示館
韓日關係史
到了朝鮮時期,高麗末期橫行的倭寇仍然氣勢不減,為了避免倭寇的掠奪,購買生活必需品,在三個浦區(釜山、鎮海、蔚山)設置了三浦倭館。在倭館裡有船艙、宿舍和倉庫等各種設施,因此長期居住在這裡的日本人漸漸增加。在這種情況下,朝鮮強化了對倭館的控制,對此抱有不滿的倭館日本人在對馬島主的支持下,於1510年掀起了三浦倭亂。後來不斷發生了大大小小的倭亂和倭變,兩國的外交關係逐漸惡化。
1952年爆發了壬辰倭亂,釜山成為了日軍最早侵入的地區、江華會談使節的通行路、日本軍的殘留地和丁酉再亂侵入路等,長期以來遭到了嚴重破壞。戰爭結束以後,兩國恢復國交正常化,再次成立了促進使節和商人交流的倭館。朝鮮後期唯獨在釜山設置了倭館,各種對日外交和貿易所需的設備運進釜山,很多日本使節和商人也來到了釜山;朝鮮使節去日本的時候也從釜山出發。管轄釜山的東萊府使的作用也開始受到重視,同時總管這一地區海岸防禦的左水營的左水使,管理釜山鎮和多大津的詹事的作用也越來越重要。
通過倭館,日本的文化和風俗等傳播到了朝鮮,而朝鮮文化和風俗也開始被日本人所了解。
生活文化館
東萊集市作為從2日到7日開放的5日集市,位於邑內的中心,以東萊府為對象將周圍農村生產的各種物品進行集散銷售。東萊集市的主要特產品是煙袋桿兒。東萊有很多生產煙袋桿的手工業場,在這些手工業廠里製造的煙袋桿通過趕集日流通到全國各地。另外,機張的海菜和帶魚、鐵馬的野菜、龜浦的梨和麻布、蓮山洞的香瓜、錦絲洞的竹產品、海雲台的鯷魚、梁山的甘柿、金海的蔬菜和彥陽的水芹菜當時也很有名。
以東萊集市為主活動的東萊商人(內商)同開城商人(松商)、義州商人(灣商)一同是首屈一指的巨商。他們擁有雄厚的資本和健全的組織,掌握了整個商圈,不僅主導了國內商業而且也主導了對日業務。但是口岸開放以後,現在的草梁龍頭山地區成為了日本人的中心地,進入日制時代後,這一地區的商圈擴大,東萊商圈逐漸開始被擠兌,交通相對不便的東萊集市的功能逐漸縮小。
民俗館
在日本統治時期,日本進行了港灣拓展工程、城區建設計劃、道路網整備和電鐵化等活動,將釜山變成了日本的殖民城市;並且建設了近代產業設施,大量榨取朝鮮的原料和勞動力。對此,釜山人民團結一心,在開展民族獨立運動的同時,組織各產業勞動者和社會團體等抵抗日本帝國主義殖民地支配。日本在暴力鎮壓釜山人民抵抗的同時,培養了一部分親日派進行分裂民族的活動。
以此為目的開展的日本帝國主義殖民地教育徹底抹煞了民族教育,成為以「皇民化」為目的的教育。
現代館
從日本統治下解放的1945年開始到韓國戰爭結束的1953年為止的8年,在韓國5000年的歷史長河中是非常短暫的時間,但這一階段的歷史事件出人意料地改變了民族史的方向,帶有時代轉換的意味。
解放所帶來的感動還沒有平靜下來,就要品嘗由於理念不同導致的民族分裂的痛苦,戰爭所導致的分裂更加穩固,成為了生活在今天的我們的現在進行型歷史。分裂和統一,理念和外部勢力等這一時期歷史所遺留的用語對於我們來說依舊熟悉,由此衍生的問題將是我們需要解決的課題。釜山處於解放8年歷史變化的中心,從釜山港口入境的大批歸還同胞讓我們深切感受到我們的民族和祖國解放了。韓國戰爭是成立自主統一國家受挫,開始正式分裂時代的契機,在這一階段釜山作為臨時首都,是韓半島全域的集中難民生活區,是當時歷史的中心。
土窯展示館
土窯展示館是用模型介紹統一新羅時代和朝鮮時代土窯和瓦窯製作過程的展館,並展示可以實際伸手摸觸的瓦片。
戶外展示
戶外庭院展示以東萊南門碑、斥和碑、約條制札碑、四處石橋碑等指定文化財產為代表的分值為40多分的石造物。
捐贈館
為讚譽捐贈者的行為,釜山博物館展示收藏的捐贈文物,並且製作刻有捐贈者名字的名牌。
文化體驗館
文化體驗館
位於釜山博物館第1展示館地下1層的文化體驗館是可以體驗拓本及印刷、傳統婚禮服飾和宮中服飾以及茶道的空間。
文化體驗館使用時間 : 10:00~17:00
拓本及印刷體驗
在博物館紀念品商店購買墨水、宣紙和筆等指定用品後可以參與體驗。
傳統婚禮服飾及宮中服飾體驗
可以試穿龍袍、翼善冠、闊衣、圓衫等服飾,申請者多的時候很難獲得體驗機會,請提前預約以便獲得質量更高的服務。在現場可以得到釜山文化觀光講解員的幫助。
茶道體驗
可以和茶道指導大師一起生動地感受茶文化的體驗角。只限於通過釜山博物館網頁提前預約的參觀者參加本活動。每天進行3次 (10:30, 13:30, 15:00)茶道體驗活動。
參觀信息
地址:釜山市南區大淵4洞94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