穀神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穀神即生養之神,他可稱為是原始的母體。萬物都從這原始母體之門產生,可以說他是萬物的本根。
他綿綿不絕,似亡實存,使用他永遠不會窮盡。
熱點話題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 穀神 | 屬 性 | 漢語詞彙 |
別 名 | 生養之神 | 出 自 | 《道德經》 |
原文
- 穀神出自《道德經》第六章,原文是:
- 穀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
釋義
先解釋穀神兩個單字的含義。
- 谷字,作形容之意,與」玄「字作用相同。從甲骨文的形狀看,與《說文》:泉出通川為谷,從水,半見出於口,相同,是指泉水出來將流經之地衝出而過平川的過程。
- 神的金文形象就更容易識別:一個人跪在供台前,向蒼天大地祈求、祈禱,是一種典型的祭祀活動,《說文》解釋為:天神,引出萬物者也。當然還有其他的解釋:長生的,不朽的,奧妙的,聰明的等意思。由此我們來解釋:穀神不死,就是指,道作為萬事萬物生成的基本物質,就象山澗中的泉水一樣,永不停息地滋潤着大地萬物,道在生成萬物的過程中,同樣要經過一個曲折、艱難的歷程,要克服許多的艱難險阻,才能到達理想的彼岸。
此章闡述了本體論的道,老子把他稱為穀神,認為他產生了宇宙的萬物,是萬物的本原,並認為他有綿綿不絕,永不窮竭的特性。
《道德經》
- 《穀神》出自老子的《道德經》第六章。
- 《道德經》,又稱《道德真經》、《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為其時諸子所共仰,傳說是春秋時期的老子(即李耳,河南鹿邑人)所撰寫,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道德經分上下兩篇,原文上篇《德經》、下篇《道經》,不分章,後改為《道經》37章在前,第38章之後為《德經》,並分為81章。是中國歷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學著作。
- 《道德經》到了公元前206年-公元200年,被奉為道教經典,所以有學者認為《道德經》被分為八十一章有明顯的道教的九九歸一的思想,在內容的分割上未免牽強。但道德經前三十七章講道,後四十四章言德,簡單說來,道是體,德是用,二者不能等同。至清代魏源首次破此慣例而分《道德經》為六十八章,相對保持了每章的完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