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樹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角樹 |
中文名稱:角樹 外文名稱:Broussonetia papyrifera (Linn.) L'Hér. ex Vent 門綱:被子植物門、木蘭綱 目科:桑科、蕁麻目 族屬:構樹族、構屬 |
角樹又名構樹(Broussonetia papyrifera (Linn.) L'Hér. ex Vent.),是桑科構屬植物。
形狀
喬木,高10-20米;樹皮暗灰色;小枝密生柔毛。葉螺旋狀排列,廣卵形至長橢圓狀卵形,長6-18厘米,寬5-9厘米,先端漸尖,基部心形,兩側常不相等,邊緣具粗鋸齒,不分裂或3-5裂,小樹之葉常有明顯分裂,表面粗糙,疏生糙毛,背面密被絨毛,基生葉脈三出,側脈6-7對;葉柄長2.5-8厘米,密被糙毛;托葉大,卵形,狹漸尖,長1.5-2厘米,寬0.8-1厘米。花雌雄異株;雄花序為柔荑花序,粗壯,長3-8厘米,苞片披針形,被毛,花被4裂,裂片三角狀卵形,被毛,雄蕊4,花葯近球形,退化雌蕊小;雌花序球形頭狀,苞片棍棒狀,頂端被毛,花被管狀,頂端與花柱緊貼,子房卵圓形,柱頭線形,被毛。聚花果直徑1.5-3厘米,成熟時橙紅色,肉質;瘦果具與等長的柄,表面有小瘤,龍骨雙層,外果皮殼質。花期4-5月,果期6-7月。[1]
生長環境
本品為桑科楮屬構樹。生於曠野村旁或雜樹林中,也有栽培。夏、秋采乳液、葉、果實及種子。冬春采根皮、樹皮。
分布地域
產我國南北各地。錫金、緬甸、泰國、越南、馬來西亞、日本、朝鮮也有,野生或栽培。
分布黃河流域、長江和珠江流域等省區。
價值
本種韌皮纖維可作造紙材料,楮實子及根、皮可供藥用。
本品子甘、寒。有補腎、強筋骨、明目、利尿的功用。葉甘、涼,有清熱、涼血、利濕、殺蟲的功用。皮甘、平,有利尿消腫、祛風濕的功用。子主治腰膝酸軟、目昏腎虛、陽痿、水腫。葉治腸炎、痢疾、鼻衄。皮治水腫、筋骨酸痛。外用以樹皮取汁外抹治神經性皮炎、癬症等。
單方驗方:
1、治肺虛咳嗽:角樹根、毛桃根各60克,檸檬葉3片,水煎服,或和豬肺同煎。
2、治鼻衄:鮮角樹葉120克,搗爛,調開水200毫升,取汁內服。
3、治腎虛所致頭昏、腰痛、遺精:角樹果實、枸杞各15克,金英子30克,水煎服。
4、治頑固性呃逆:角樹枝60克(指頭大者),水煎,沖白糖服,連服2~3天。
5、治痢疾:角樹葉90克,烘乾研末,每服6克,烏梅湯送下。
6、治風熱感冒:角樹根60克,水煎服。
7、治濕火骨痛:角樹根60克,桑枝、枸杞菜根各30克,水煎服。
8、治梅毒:角樹根120~240克,水煎服。
9、治白濁、白帶:角樹根60克,木棉樹根、車茶草各30克,漆樹根10克,水煎服。
10、治筋骨酸痛:鮮角樹根皮(刮去外皮)、滿天星根各15克,水煎沖酒,紅糖服。
11、治癬:角樹乳汁,外抹患處。
12、治外傷出血:角樹葉適量,搗爛,敷患處。
植物文化
各地別名 角樹(潮汕)、山桑垂(汕頭、潮陽)、谷木、沙子木、楮樹(湛江)、谷木、土升麻、豬鼻彎(惠陽)、構樹(廣州)、谷木(廣東通稱)、鈎勻草(漳州)、五缺連(永安)、楠藤(龍巖)、紋板草(福州、莆田)、棉藤(霞浦)、蕃加拔(泉州、南安)。[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