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薛約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姓名 薛約
別名
出生年  1796
死亡年  1820
官宦經歷 不詳
編著作品 《春秋經朔表》、《薛氏前譜案證》

薛約(1796-1820),江蘇江陰人。出身當地世家大族,著有《春秋經朔表》、《薛氏前譜案證》。族人薛志亮嘉慶8 年(1803)來臺擔任臺灣縣知縣,修纂《續修臺灣縣志》,受邀參與校對工作,因而將其〈臺灣竹枝詞〉一併置入書中,詩前自序云:「乾隆丙午(1786)、丁未(1787)間,臺灣林逆滋事。雖閱邸報傳聞異詞,覆檢《臺灣縣志》閱之,因得備稔其風土之異,遂作〈臺灣竹枝詞〉二十首。越二十年,而家雲廬出宰斯邑,續修《縣志》。志成,郵歸付梓,余得預校讎之役。因檢原稿,附入末卷。不揣固陋,用質纂輯諸公。」該組詩作主要描述臺灣歷史、風俗與物產,包括施琅攻臺、番人嘴琴、檳榔、舂米、婚俗、番石榴、中元普渡、熟番拈毫、甘蔗製糖等,風格十分質樸自然。


七言絕句

臺灣竹枝詞,二十首之九
演劇迎神遠近譁[1],豔妝處處競登車[2]。阿郎推挽出門去[3],指點紅塵十里賒[4]

【題解】
本詩為七言絕句,收入《全臺詩》第肆冊。首見於薛志亮《續修臺灣縣志》〈藝文〉。此詩約作於嘉慶年間,為薛約〈臺灣竹枝詞〉二十首之九。薛約在詩序曾提及此組詩並非親眼目睹所寫,是據報紙所載風土異俗所作。臺灣舊俗常於神明誕辰、歲時節日(如元宵中元中秋)、或春祈秋報之時,舉行迎神、演劇之活動,目的在祈福消災、酬謝神明。其中以神誕演戲為最常見。此詩描寫盛裝打扮的女子,由男子駕牛車載送,男男女女共同觀賞熱鬧盛大的演劇、迎神活動,生動描繪女子豔妝觀戲的情態。亦足見當時「看戲」對婦女來說,為一重要的社交活動,故女子必定豔妝以赴。此詩敘述嘉慶年間臺灣的戲劇活動,也記錄當時民眾看戲的情況。

【延伸閱讀】
1.黃欣〈稻江建醮竹枝詞〉,連橫《臺灣詩薈》。
2.丘逢甲〈臺灣竹枝詞四十首之二十三、二十四〉,《全臺詩》第拾伍冊。
3.吳德功〈婦女迎神曲〉,《全臺詩》第拾冊。

七言絕句

臺灣竹枝詞二十首之十二
見說果稱梨仔拔[5],一般滋味欲攢眉[6]。番人[7]酷嗜[8]甘如蜜[9],不數[10]山中鮮荔支[11]番石榴一名梨仔拔。

【題解】
本組詩為七言絕句,收入《全臺詩》第肆冊,共計二十首。本詩為組詩之第十二首。臺灣的番石榴俗名梨仔茇,又稱拔仔、拔樂。在臺灣栽培已有二、三百年歷史。二百多年前臺灣開始栽種野生種的番石榴,爾後栽種品種幾經演替,梨仔拔為番石榴品種之一,樹勢強健,生長旺盛,嫩枝深紫色,果實呈長形,果肉白色清脆。清代臺灣番石榴多野生,苦澀甘甜不一,本詩中作者書寫品嚐梨仔拔所感受的滋味,更特別用漢人所珍視的水果荔枝反映當時臺灣原住民在於飲食上與漢人相異其趣的習慣對比。

【延伸閱讀】
1. 劉家謀〈海音詩〉一百首之三六,《全臺詩》第伍冊。

2. 朱景英〈東瀛雜詩〉八首之三,《全臺詩》第參冊。

註釋

  1. 演劇迎神遠近譁:演劇,演戲。迎神,迎接神靈來降,以祈多福免災的活動。臺俗於神明誕辰時,常以演戲活動慶祝。遠近,四處。譁,喧嘩、喧鬧。
  2. 豔妝處處競登車:豔妝,裝束豔麗華美,此指盛裝打扮的女子。競,趨、前往。此句描述各地裝扮華麗的女子,皆登車前往,參加迎神活動。「處處」二字點出參加者眾。
  3. 阿郎推挽出門去:阿郎,為女子稱呼情人或丈夫,或泛指男子。推挽,前牽後推,使物體向前,指搬運,運載。清代臺灣裹小腳之風仍盛,故女子不便行走,出門可能由男子駕牛車載送。陳文達《臺灣縣志》:「每遇唱戲,隔鄰婦女駕牛車,團集於臺之左右以觀,子弟之屬代為御車。」即可與此詩互相印證。
  4. 指點紅塵十里賒:指點,指示。紅塵,熱鬧繁華之處。十里,形容範圍之廣。賒,有遠、闊、高、廣之意。此句指坐在牛車上的女子,指著遠處熱鬧的戲臺討論,表現出女子雀躍歡喜的情態。「紅塵十里賒」用以形容演劇活動之盛大,與首句之「遠近譁」相呼應。
  5. 梨仔拔:即番石榴,桃金孃科番石榴屬,小喬木或大灌木。葉對生,花白色,腋生。果實供生食,富含維生素C。亦稱為「巴拉」、「芭拉」、「芭樂」。此言土生種的巴樂。
  6. 攢眉:皺緊眉頭。
  7. 番人:清代稱原住民為番。
  8. 酷嗜:非常喜愛吃。
  9. 甘如蜜:其甘甜如蜂蜜一般。
  10. 不數:不計其數。不亞於之意。
  11. 荔支:荔枝,無患子科荔枝屬,常綠喬木。葉為偶數羽狀複葉,互生或近於對生;圓錐花序頂生,有毛。果實亦稱為「荔枝」,呈球形或卵圓形,鮮紅紫色,外皮有紋狀,肉色白多汁,味甘美。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