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芙蓉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下書網 的圖片

內容簡介

小說《芙蓉鎮》,當代作家古華的代表作。小說以「芙蓉姐」胡玉音的悲歡遭際為主線,表現了特定歷史時期人民生活的升遷沉浮,揭露了「左」傾思潮的謬誤危害,歌頌了十一屆三中全會路線的勝利。作品獲第一屆茅盾文學獎。

小說描寫了1963—1979年間我國湘南農村的社會風情,揭露了左傾思潮的危害,歌頌了十一屆三中全會路線的勝利。當三年困難時期結束,農村經濟開始復甦時,胡玉音在糧站主任谷燕山和大隊書記黎滿庚支持下,在鎮上擺起了米豆腐攤子,生意興隆。1964年春她用積攢的錢蓋了一座樓屋,落成時正值「四清」開始,就被「政治闖將」李國香和「運動根子」王秋赦作為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罪證查封,胡玉音被打成「新富農」,丈夫黎桂桂自殺,黎滿庚撤職,谷燕山被停職反省。接着「文革」開始,胡玉音更飽受屈辱,絕望中她得到外表自輕自踐而內心純潔正直的「右派」秦書田的同情,兩人結為「黑鬼夫妻」,秦書田因此被判勞改,胡玉音管制勞動。冬天一個夜晚,胡玉音分娩難產,谷燕山截車送她到醫院,剖腹產了個胖小子。三中全會後,胡玉音摘掉了「富農」帽子,秦書田摘掉了「右派」和「壞分子」帽子回到了芙蓉鎮,黎滿庚恢復了職務,谷燕山當了鎮長,生活又回到了正軌。而李國香搖身一變,又控訴極左路線把她「打成」了破鞋,並與省里一位中年喪妻的負責幹部結了婚。王秋赦發了瘋,每天在街上遊蕩,淒涼地喊着「階級鬥爭,一抓就靈」,成為一個可悲可嘆的時代的尾音。


本書是古華的代表作。作者把自己二十幾年來所熟悉的南方鄉村裡的人和事,囊括、濃縮進本書里,寓政治風雲於風俗民情圖畫,借人物命運演鄉鎮生活變遷,力求寫出南國鄉村的生活色彩和生活情調。作品內涵豐富,囊括了作者二十幾年來對社會、對人生的觀察、思考與認識,濃縮進作者對鄉里鄉親鄉鎮濃厚的愛戀情懷。而且,作者從生活的春雨秋霜、峽谷溝壑中走來,為我們獻上了一幅寓政治風雲於世態民情的風俗畫、一曲哀婉而又嚴酷的山鄉民歌。

中篇小說《芙蓉鎮》是古華的代表作。作者從生活的春雨秋霜、峽谷溝壑中走來,為我們獻上一幅寓政治風雲於世態民情的風俗畫、一曲哀婉而又嚴酷的山鄉民歌。《芙蓉鎮》以「芙蓉姐」胡玉音的悲歡遭際為主線,表現了特定歷史時期人民生活的升遷沉浮,揭露了「左」傾思潮的謬誤危害。作品內涵豐富,囊括了作者二三十年對社會、對人生的觀察、思考與認識,濃縮進作者對鄉里鄉親鄉鎮鄉土濃厚的愛戀情懷。作者幾乎調動了自己全部的生活積累,在短短十五六萬字的篇幅中壓縮進一部長篇小說的內容,向我們展示了從1963年至1979年間四個不同時代的社會變遷:農村經濟復甦時期、「四清」運動時期、「文革」時期、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前後。在如此風雲多變的大動盪年月,作者讓生旦淨丑、紅臉白臉、花頭黑頭在歷史舞台上一一亮相,演出了一幕幕催人淚下的人間悲喜劇。

作者簡介

古華(1942.6.20) 原名羅鴻玉,湖南嘉禾人。1961年冬結業於郴州農業專科學校。後長期在湘南山區農場勞動,堅持自學並業餘寫作。1962年發表第一篇短篇小說《杏妹》。此後10餘年間陸續寫了一些中、短篇小說,大多反映農村新人新事。 1975年秋入郴州歌舞團任創作員。1978年以後,對現實生活有了較深的認識,藝術上也日益成熟。長篇小說《芙蓉鎮》發表後,引起文藝界很大關注,榮獲首屆茅盾文學獎。作品通過湖南山村普通勞動婦女胡玉音勞動發家,屢遭不幸的生活經歷,反映了中國農村社會變革的歷史進程,深刻揭露極左思潮給人民帶來的災難。短篇小說《爬滿青藤的木屋》,也着力批判極左路線,獲1981年全國短篇小說獎。1980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同年到北京,入文學講習所學習。 他的作品以描寫湖南風情見長。已出版作品30餘部,獲得過11種文學獎勵。主要著作已被譯成英、法、德、俄、日、意等10餘種文字,有的被改編成電影、電視劇、話劇或歌劇。現任中國作家協會湖南分會副主席。

內容預覽

一  一覽風物芙蓉鎮坐落在湘、粵、桂三省交界的峽谷平壩里,古來為商旅歇宿、豪傑聚義、兵家必爭的關隘要地。有一溪一河兩條水路繞着鎮子流過,流出鎮口裡把路遠就匯合了,因而三面環水,是個狹長半島似的地形。從鎮裡出發,往南過渡口,可下廣東;往西去,過石拱橋,是一條通向廣西的大路。不曉得是哪朝哪代,鎮守這裡的山官大人施行仁政,或者說是附庸風雅圖個縣誌州史留名,命人傍着綠豆色的一溪一河,栽下了幾長溜花枝招展、綠蔭拂岸的木芙蓉,成為一鎮的風水;又派民夫把後山腳下的大片沼澤開掘成方方湖塘,遍種水芙蓉,養魚,採蓮,產藕,作為山官衙門的「官產」。每當湖塘水芙蓉競開,或是河岸上木芙蓉鬥豔的季節,這五嶺山脈腹地的平壩,便頗是個花柳繁華之地、溫柔富貴之鄉了。木芙蓉 …… [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