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石江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石江鎮是湖南省洞口縣的一個下轄鎮,鎮東峭石壁立,江水石下東流,故名石下江,簡稱石江。位於洞口縣的東大門,與隆回縣接壤,黃泥江、平溪江匯集於此,懷邵衡鐵路、上瑞高速、320國道貫穿全境,石黃線、石水線、茶青公路等縣際公路縱橫交錯,基本實現村村通水泥路,交通便利,區位優勢明顯。[1]

行政區劃

石江鎮位於湖南洞口縣東部,轄30個村,3個居委會,721個村民小組,27個居民小組,23312戶。全鎮總人口75239人(2017年)。全鎮總面積75239人(2017年),城鎮建設面積約4平方公里,耕地面積52257畝,其中水田39965畝。

經濟發展

石江鎮物產豐富,盛產水稻,雜交玉米,柑桔,生豬等農副產品,地下資源極為豐富,蘊藏煤、鐵、銅、磷、石灰石等礦產資源,其中以煤炭資源最為豐富,儲量居邵陽市之最,有邵陽煤鄉之稱。市石下江煤礦在腹地,產品以木煤,塊煤為主。石江屬洞口縣老工業基地,有着得天獨厚為工業發展優勢,現擁有民營企業14家,石江有年發量4000千瓦的團結壩電站,小型水庫3座,大小山塘1910口,總儲水量381立方米,農業基礎設施不斷完善,灌溉面積12017畝。石江擁有城鎮人口11696人,城鎮建設面積約4平方公里,文化體育設施不斷完善。

石江鎮是為洞口縣老工業基地,區位優勢明顯。804工業園區座落該鎮,園區環境優美,基礎設施齊全,石田工業園規劃建設中。地下資源豐富,蘊藏煤、鐵、銅、磷、石灰石等礦產資源,以煤炭資源最為豐富。交通便利。滬昆高速、320國道、懷邵衡鐵路貫穿全境,石黃路、石水路、茶青路等縣際公路縱橫交錯,村通組公路已經全面完成硬化。

生產總值由2012年的 26.2億元增加到2015年的 36.5億元,年均增長11.2% ,預計2016可達40.5億元,全鎮財政收入由2012年的1720 萬元增加到2015年的2300萬元,年均增長10.2%。共投入資金7.5億元,先後實施了婁邵盆地土地整理、農業綜合開發、石漠化治理、團結壩泵站改造等大型涉農項目8個;引進橘城駕校訓練場地建設、洞口縣衡邵工業燃氣公司等重點企業共15家。

804工業園:804廠電子工業園建設項目,原航天工業部八0四廠,地處洞口縣石江鎮,與石江城區直線距離2.5公里,公路3公里。占地面積2006畝(1.35平方公里),其中:山林面積1446畝(1平方公里),建築面積560畝(0.35平方公里)。通電、通水、通路,擬利用原八0四廠閒置的廠房和辦公樓房等現有資產對外出租或出售,建設電子工業園,引進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電子產品生產加工企業。

自然地理,資水穿境而過,南北群山起伏,鎮內最高處芭葉寨山海拔545米,最低處樹林平溪江河谷海拔260米,平均海拔300米。年均氣溫16.6℃。境內交通便利,文化氛圍極為濃厚,曾被評為全國體育先進鄉鎮,省群眾文化百強鎮,百姓安居樂業。320國道貫穿全境,上瑞高速公路邵懷段從石江南部邊緣穿過,懷邵衡鐵路也決定在這裡建貨運站,村村通公路,通電話,道路交通及通訊設備都很暢通。

產品以沫煤、塊煤為主。石江有年發量4000千瓦的團結壩電站,小型水庫17座,大小山塘870口,總儲水量380萬立方米,農業基礎設施不斷完善,灌溉面積22017畝。[2]

地方特產

血粑(豬血丸子)是邵陽地區獨有的特產,主要原料是豬血,豆腐,豬肉,另外還要放些調味料鹽,辣椒,桔子皮,花椒等,調味料依個人習慣愛好不受限制。豬肉剁碎,豆腐搗碎,加入豬血調料絞勻,捏成拳頭大小一個,放入炕篩(一種竹器,專門用來熏制臘菜的),炕篩底部鋪青樅葉。捏好之後掛在灶的上方,柴火熏制, 熏十天左右只有原來一半大小的時候就成了。食用方法:將血粑洗淨,放入鍋中,加水至剛好淹過血粑,猛火燒開,慢火保持水開的狀態煮20-30分鐘,取出, 切3-5MM厚片,就可以食用了。也可以炒食,香辣可口,非常美味。同樣熏制的還有鴨肉,豬雜等。

糍粑,臘月二十八二十九的時候,幾家甚至十幾家人就可以一起做糍粑,很熱鬧的,準備器材:石 碓,粑錘(木頭做的,T字形)兩個,八仙桌兩張(鋪油紙)。材料:糯米5-10斤,雞蛋3個。糯米蒸熟,放入石碓,兩個勞動力用粑錘研一會,飯微粘,兩個人就開始用粑錘輪流砸,俗稱"沖糍粑",待飯完全成團,就用濕毛巾兜出來放到鋪好油紙抹上熟蛋黃的八仙桌上,捏成直徑30MM左右的團,均勻的擺在一張桌 上,然後用另一張桌翻過來,壓在上面,眾人用力往下壓,壓好後就變成直徑70MM左右的餅狀了,糍粑就成了。

毛線鞋的手工保暖鞋(袁氏保暖鞋),主要材料是海綿、毛線(有很多種毛線)、EVA鞋底(有增高的,有普通的)。這種鞋冬季穿着不用烤火,腳也不會冷,透氣性能良好,腳不會覺得悶,外形美觀大方。但是,這種鞋怕濕,弄濕了也不能像普通鞋放爐子旁熏干(高溫下容易變形,燒壞)。

石江還有一個有特色的就是櫞(音元)盆,或稱火桶,是每家必有的家具。就是1.2或1.5米長 寬的方木桶,無底,有邊緣。底層是一個目字形的架子,中間放火盆,第二層是木柵狀的架子,有的還加層竹架,腳就踩在上面,最上面就是邊緣,邊緣往外150MM,用來坐的,上面還要蓋一張特製的棉被,俗稱"罩腳被"。火盆是生的碳火,用熱灰蓋住,涼了就把灰撥開點。人少時可以坐下去,人多時可以在外面 加凳子,可以坐十幾個人。到了冬天,農閒的時候,就圍在裡面聊天,嗑瓜子,看電視,打牌,氣氛很好。

在以前蒸甜酒,烤燒酒也是必不可少的功課。[3]

旅遊資源

石江鎮旅遊資源豐富,有平溪河邊威武的將軍石,還有宗祠文化全國聞名。全鎮目前有文物保護單位8處,其中楊氏宗祠、王氏宗祠、譚氏宗祠、鍾元帥廟系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石江鎮鎮東,平溪河邊峭石壁立,矗立着的奇石似一位威猛的將軍,鎮守着洞口的地戶大門,並保護着當地的百姓,繁衍生息,安康幸福的生活。更重要的是石江鎮的地名,是因此處將軍石的緣故而得名,因水石下東流,故名石下江,簡稱石江。

武安宮:又名關帝廟,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位於石江鎮老街區,創建於明永樂年間(1403-1424年),系古代祭祀三國名將關羽之場所。該宮座南朝北,磚木結構,通面闊22米,通進深55米,總占地面積1300平方米,宮前後三進正房和兩側廂房組成一個四合院,前棟為牌樓和戲台,正面三開大門,正中大門上方有"氣壯山河"石刻大字。1935年12月19日紅六軍團直十七師經南嶽廟到達石下江,肖克指揮部設在地主周光風家,十七師師長吳正卿帶領數百紅軍駐紮武安宮,他們在此打富濟貧,發動工農鬧革命的活動,當地群眾有口皆碑。武安宮即是一處風格獨特的古建築群,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又是重要的革命紀念地,是進行革命傳統和愛國主義教育的理想場所。該宮優越的地理位置,便於合理開發和利用,現有圖書閱覽室,紅軍革命文物展覽室和老年文化活動中心。

洞天宮:又名鄭成功紀念館,位於石江鎮老街,與武安宮後殿僅一牆之隔,屬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武安宮之保護範圍,建於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民國九年復修,系洞口人民為紀念收復台灣的民族英雄鄭成功而建。由大門、戲台、正殿和西側廂房組成一個完整的四合院,總占地面積為644.6平方米。

楊氏宗祠: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3)。始建於宣統二年(1910年),位於石江鎮金塘村。

1985年批准公布為洞口縣文物保護單位,1990年為市文物保護單位,1996年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獲批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極富民族傳統特色。為全縣保存最完好的宗祠。座西南朝東北,占地面積2616平方米,系磚木結構四合院,前後三進,依次為戲樓、正殿和後殿,左右為廂房。中牌樓為四柱三門五樓,戲樓重檐歇山頂正殿,後殿及廂房均為硬山頂馬頭牆,祠內柱礎石雕,梁枋木刻牌泥塑。尤為可觀的為前門排頭的泥塑雕刻,戲樓及樓頂,台柱的公母大獅子,中牌的公母小獅子、小猴子及木窗花紋雕刻等,造型逼真,栩栩如生,具有相當高的科學、藝術價值。為將楊氏宗祠藝術觀賞性推向社會,1999年中央6台曾在祠內拍攝電影《粉墨人家》。

王元帥宮: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修建於明代,位於石江鎮江潭村,有"湖南第一望"之美稱。

德洲村千年重陽木:德洲村千年古樹樅楊樹,死一年活一年,反反覆覆,一年又一年,走走停停,曾為多少人歇涼。指明方向,幾經滄桑,依然風光,依然春光。可謂德洲村重要標誌,鎮村之寶。

傳說於宋代就有樅楊樹,又名重陽樹。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