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叶冬青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灰叶冬青 |
灰叶冬青(学名:Ilex tetramera (Rehder) C. J. Tseng)是冬青科冬青属植物,常绿乔木或灌木,高3.5-12米;叶片厚纸质或近革质,长圆状椭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叶面绿色,背面淡绿色,雄花聚伞花序簇生于当年生或二年生枝的叶腋内,每聚伞花序具3花,花萼盘状,花瓣倒卵状长圆形,花药卵状球形;退化子房近球形,果球形,成熟后红色,宿存花萼平展,四边形,4裂,裂片三角形,花期2-4月,果期10月。
生长于海拔700-1,800米的地区,常生于常绿阔叶林中以及疏林中,分布于中国云南、四川、贵州、广西等地。
基本信息
- 中文名; 灰叶冬青
- 拉丁学名;Ilex tetramera (Rehder) C. J. Tseng
- 别 名; 灰脉冬青
- 界; 植物界
- 门;被子植物门
- 纲;双子叶植物纲
- 目;无患子目
- 科;冬青科
- 属;冬青属
- 种; 灰叶冬青
- 命名者及年代; (Rehder) C. J. Tseng, 1981
目录
1 形态特征
2 生长环境
3 分布范围
4 近种区别
5 下级分类
形态特征
常绿乔木或灌木,高(1.5-)3.5-12米;幼枝黄绿色,近圆形,具纵棱沟,无毛或近顶端沟内被微柔毛,较老枝条灰色,具细纵裂缝及较平坦的叶痕,无皮孔。
叶片厚纸质或近革质,长圆状椭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5-9 (-11)厘米,宽(2-)2.3-3.5厘米,先端渐尖至尾状渐尖,渐尖头长8-12毫米,基部钝或圆形,边缘稍反卷,具细小圆齿,齿尖钝而黑色,或近全缘,叶面绿色,背面淡绿色,两面无毛,主脉在叶面凹陷,背面隆起,侧脉7-9对,斜升,于近叶缘处分歧并网结,在叶面可见或不明显,在背面显著;叶柄长4-7毫米,上面具较宽的浅槽,无毛;托叶微小,三角形,胼胝质。
花4基数,黄白色;雄花:聚伞花序簇生于当年生或二年生枝的叶腋内,每聚伞花序具3花,总花梗极短,长约0.5毫米,苞片卵形,基生,具缘毛,花梗长1-3毫米,小苞片2枚,基生,花梗及总花梗均被微柔毛;花萼盘状,直径约2毫米,4浅裂,裂片三角形,具缘毛;花冠直径5-6毫米,花瓣倒卵状长圆形,长约2毫米,宽约1.5毫米,先端圆形,基部稍合生;雄蕊略长于花瓣,花药卵状球形;退化子房近球形,顶端突然急尖,微分裂。雌花未见。
果序假总状,稀单果簇生,果序轴长3-7毫米,无毛,果柄长2-3毫米,被微柔毛,基部具2枚卵形、具缘毛的小宿存小苞片;果球形,直径5-6毫米,成熟后红色,宿存花萼平展,四边形,直径约1.5毫米,4裂,裂片三角形,具缘毛;宿存柱头脐状,直径约1毫米,微裂。
分核4,长圆形,长约4毫米,背部宽约2-2.5毫米,背面凸起,具掌状条纹和槽,两侧面具不规则的纵棱及深槽,内果皮骨质。花期2-4月,果期10月。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700-1800米的常绿阔叶林中或疏林中。
分布范围
产于中国广西(龙胜、临桂、贺县、凌云、凌乐、大苗山、那坡)、四川(天全、沐川、洪雅、雷波、重庆、南川、奉节)、贵州(赤水、江口、印江、榕江、三都)和云南(富宁、广南、西畴、麻栗坡、屏边、思茅、西双版纳、双江、龙陵)等省区;模式标本采自云南思茅。
近种区别
灰叶冬青与台湾冬青相似,惟后者的宿存柱头盘状,叶片披针形,基部楔形而不同。
下级分类
原变种:灰叶冬青(原变种)Ilex tetramera (Rehder) C. J. Tseng var. tetramera
变种:无毛灰叶冬青Ilex tetramera (Rehder) C. J. Tseng var. glabra (C. Y. Wu) T. R. Dudley[1]
参考文献
- ↑ 灰叶冬青Ilex tetramera (Rehd.) C. J. Tseng ,植物通, 2018-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