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自得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江自得 诗人、医师 | |
---|---|
出生 | 1948年(75-76岁) |
江自得 (1948年-),台中出生。就读高雄医学院,加入学校的“阿米巴诗社”;他形容“在那里,生命及灵魂获得了启蒙”。
曾任台中荣民总医院胸腔内科主任,现在已经退休。
其参与文学社团的情况非常活跃,曾是高雄医学院,(现在已经是高雄医学大学)。“阿米巴诗社”社长、笠诗社同仁、《文学台湾》杂志社同仁、台中阿米巴社首任召集人、台杏文教基金会董事长、笠诗社社长。
台湾本土派的重要诗人。[1]“医生诗人”江自得选择以诗来写出台湾过往四百年的历史,他以医者之心,写出这块土地曾有过美好以及曾被殖民的悲痛。
生命的转折点
1989年,江自得在实验室滑了一跤,膝盖骨破裂,足足在床上休养一个月,那一个月却成了生命的转折点。病榻中,江自得开始认真思考“要的是甚么?甚么能让自己有真正的快乐?”,也因此他确认了构建自己生命价值观的三大方向:爱、美与创作。从此,凡是与此相违背的事,包括多馀的应酬,他都不再参与。另一个更大的思考“就是写诗”;江自得发现“当自己创作出一首诗时的感动与兴奋,常在心中回旋”。因此,退休的念头在心中成形酝酿。
2003年,他五十多岁便退休;“把时间一分为二,除了教学,其他的时间就是创作、就是写诗”他说。从行医过程中体悟人的生老病死,让他有更多的包容与思考,也都成为他创作的题材,让诗作更有深度广度,兼具关怀与批判。
作品
《那天,我轻轻触著了你的伤口》。
《故乡的太阳》。
《从听诊器的那端》。
《那一支受伤的歌》。
《月亮缓缓下降》。
《Ilha Formasa》。
《台湾蝴蝶阿香与帕洛克》。
《台湾诗人选集──江自得集》。
《给Masae的十四行》。
《闹锺响了──江自得小诗集》等诗集。
诗选集《三棱镜》[2]。
《遥远的悲哀》 - 以四个事件串连写出台湾被不同殖民者统治的悲哀,他看了台湾民主前辈蒋渭水在“治警事件”后入狱的日记,写出“那些天 蒋渭水在牢里”的长诗;也以“雾社事件”为背景写下“赛德克悲歌”。而前者更被搬上国家音乐厅,由国内知名的合唱团与交响乐团合作演出大型清唱剧。导演魏德圣也请江医师特别为电影《赛德克·巴莱》写歌词,字字句句道出剧中主角的悲愤与呐喊。
编著
《殖民经验与台湾文学》、
《人文阿米巴》。江自得、郑炯明、曾贵海、利玉芳、莫渝、林鹭/编选,
《2013年台湾现代诗选》,春晖出版社,2014年4月初版。
获奖
陈秀喜诗奖。
吴浊流文学奖的新诗正奖。
赖和医疗人文奖。
“遇见台湾诗人一百”主办人士对其写作主题与风格如此评论:“江自得的文学原生自“阿米巴”原始的、赤裸的、生命的能量的释放,医者的身份和医学的专业素养,则是他作为诗人关注人间的特殊视角。[3]。
影片介绍
参考资料
- 国立台湾文学馆/编著,《遇见台湾诗人一百:一百位诗人简介》,2011年“遇见台湾诗人一百”展览的小册子
- 江自得、郑炯明、曾贵海、利玉芳、莫渝、林鹭/编选,《2013年台湾现代诗选》,春晖出版社,2014年4月初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