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族民歌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漢族民歌 |
中文名稱;漢族民歌
|
漢族民歌在有文字和樂譜之前,中國漢族人民已創造了民歌。在漫長的歷史中,人民的口頭歌曲創作以詩歌的形式保存了中國古代民歌的精華。[1]
發展概況
《詩經》是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包括"風"、"雅"、"頌"。其中"國風"是當時北方15個地區的民歌,反映了從西周初年到春秋中葉(公元前11世紀到公元前6世紀)五百餘年間複雜的社會生活、階級關係以及人民的生活情況。其中多數為四言句,如《碩鼠(魏風)"碩鼠碩鼠,無食我黍:三歲貫女,莫我肯顧、逝將去女,適彼樂土。樂上樂土,愛得我所。"這是四言句式,以簡練的語言揭示了對剝削者的仇恨以及對"樂土"的嚮往。"國風"中也有二言至八言的其他句式,也有在句中、句末使用"兮"、"之"、"矣"等語氣詞的。如《伐檀》(魏風):" 不嫁不檣,胡取禾三百鷹兮?不狩不錯,胡瞻爾庭有懸桓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幽風·七月》是我國最早的長篇敘事歌,它以時令季節為序,展現了奴隸終年勞累、倍受壓榨的痛苦生活。
《楚辭》是繼《詩經》之後.戰國時期(公元前4世紀)的著名詩集。其中部分是偉大詩人屈原.宋玉等傷楚國民歌的佳作。如《離騷》、《九歌》、《天問》等;部分是詩人搜集整理的楚地民歌。《九歌》原為楚南部民間祭祀巫舞,屈原加工成樂舞.以鍾、鼓、琴、瑟、竿、笙等伴奏。《楚辭》在形式上,較《詩經》更為活潑,由四言句發展為長言句,句式參差不齊,變化不定;文辭較華麗.大膽運用想象、誇張、象徵和虛擬等手法,富於浪漫色彩。
漢魏六朝以樂府民歌聞名。"樂府'本是漢武帝設立的音樂機構.用來訓練樂工.制定樂譜和採集歌詞,其中採集7大量民歌,後來,"樂府"成為一種帶有音樂性的詩體名稱。今保存的漢樂府民歌的五六十首,真實地反映了下層人民的苦難生活。如《戰城南》、《東門行》、《十五從軍征》、《限上桑》等,其文體校《詩經》,《楚辭》更為活潑自由,發展了五言體、七言體及長短句等,並多以敘事為主,塑造了具有一定性格的人物形象。《孔雀東南飛》(又名《焦仲卿妻》)、《木蘭辭》是漢魏以來樂府中敘事民歌的憂秀代表作。漢代盛行的"相和歌"初為一人唱、三人和的"但歌"(即徒歌,無伴奏之歌),中間插有"羊吾夷'、"伊那何"等襯詞;後發展為"絲竹更相和、執節者歌"的有伴奏之歌;再後則發展為"相和大油"(是以笙、笛,節、琴、瑟、箏等伴奏的歌舞)。由漢至南北朝,清商樂替代了相和歌在民間歌壇的地位,清商樂主要包含吳歌(江南)和西曲(荊楚)。
民歌類別
漢族,由於人口較多,文化發展歷史一般也較長,從全國角度來看,是有其特殊地位的。
漢族民歌,分布地域遼闊,又因自然環境與方言的差異,而形成風格上的多姿多彩,與類別上大體定型的現狀。
從音樂特點上區分,可概括為號子,山歌與小調三種類別。
民歌體裁
中國民族音樂基本上由宮廷音樂、文人音樂、宗教音樂、民間音樂四部分構成。
漢族民間音樂分為民間歌曲,民間歌舞音樂,說唱音樂,戲曲音樂,民間器樂5部分。
漢族民歌的體裁(哪幾類?劃分依據?各自特點)
體裁劃分依據:社會生活條件、歌唱場合、社會作用以及音樂表現方法和音樂特徵。﹡分類:族民歌劃分為勞動號子、山歌、小調三種。 勞動號子:搬運號子、工程號子、農事號子、作坊號子、船漁號子。
山歌:放牧山歌、田秧山歌、一般山歌[信天游、花兒、山曲、爬山調、 神歌])小調:1.由明清俗曲演變而來的小調(孟姜女調、鮮花調、繡荷包調、剪靛 花調)2. 地方性小調。3. 歌舞性小調(花鼓調、燈調、花燈調、採茶調、秧歌調、跑旱船)
(一)勞動號子的種類:搬運號子,江蘇北部《挑擔不怕扁擔彎》四川《板車號子》工程號子,四川《打夯歌》湖南《打硪歌》農事號子,浙江海寧《車水號子》涪陵《圓場號》作坊號子,四川自貢《人工號子》漁船號子, 陝北《黃河船夫曲》四川《川江船夫號子》
(二)勞動號子的特徵:1.音樂性格.表現方法:堅實有力、粗擴豪邁的.自然樸實的。2.歌詞:實詞,領唱者。虛詞,幫腔。 3.節奏:固定的,周期反覆。4.歌唱形式:以一領眾和為主,也有獨唱、對唱、齊唱。5.曲式結構:短小簡樸,重複性。
(一)山歌的種類 A;1.放牧山歌、2.田秧山歌略。3、一般山歌 :
信天游[名詞解釋:信天游主要流行在陝西北部和寧夏、甘肅的東部,高亢奔放、深沉質樸,反映了黃土高原人民的精神風貌;以歌唱愛情,歌唱生活的艱辛和離愁別緒者為多。特點:上下句結構(七字句較多),上句喜用比興,下句點主題,句尾押韻。《腳夫調》《槐樹開花》《藍花花》《我的哥哥當了紅軍].花兒[寧夏,甘肅、青海。"花兒會",定情歌。《上去高山望平川》《一對鴿子虛空里飛》.山曲(酸曲)[山西西北,陝西。走西口。特點:內心痛楚、淒切的深情。《人家都在你不在》(山西河曲).神歌[川南宜賓地區、重慶市郊縣和川西崇慶縣等地。神歌神歌歌詞含蓄、文學性較強,感情細膩深厚,四句體結構較多。《槐花幾時開》、《郎打哨子應過溝》。
B.山歌按不同的歌唱方法分為:高腔山歌,平腔山歌,矮腔山歌。
(二)山歌的特徵
山歌歌詞:反映了農村生活的方方面面,即興創作,歌詞以七字句為主,較多使用襯詞,山歌中最多使用語氣襯詞,語氣襯詞與自由延長音或拖腔的結合,形成山歌獨有的特徵。
山歌音樂:奔放、嘹亮。廣泛使用自由延長音與拖腔。自由延長音與曲首、曲尾的呼喚性襯詞結合形成前腔或後腔,為山歌所獨有的特徵。
歌唱形式:獨唱居多,另有對唱,數人接唱、齊唱、一領眾和等。
曲式結構:大部分短小單純、多樣化。密集性與抒情性相結合。南方的山歌中四樂句單樂段較多。ab
三、小調﹡概念:又稱小曲、俚曲、俗曲等。一般指休閒娛樂時演唱的歌曲。
作用:詠嘆心情、消遣助興
(一)小調的分類:(由明清俗曲演變而來的小調。地方性小調。歌舞性小調)1.由明清俗曲演變而來的小調:[孟姜女調(善於表達悽苦哀怨、婉轉動人之情。多徵調式及起、承、轉、合的句體單樂段)鮮花調(部分都是茉莉花原詞)繡荷包調、剪靛 花調]2.地方性小調。2.歌舞性小調(花鼓調、燈調、花燈調、採茶調、秧歌調、跑旱船)
(二)小調的特點:1,結構較為嚴謹、即興性少。轉向定型化,藝術上較成熟。2,旋律性強、曲調流暢而優美。有着曲折、多樣的旋法。3,節奏、節拍多規整、均衡。南方小調節奏較平穩、北方小調常見切分和弱起節奏。歌詞比較固定,4,演唱形式有獨唱、對唱、一領眾和等。常有樂器伴奏。5,常見的曲式結構是對應式和起承轉合式。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