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永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永新縣是江西省吉安市轄縣,位於江西的西部、羅霄山脈中部,毗鄰湘東,南接井岡山市,西鄰湖南省茶陵縣,西北於萍鄉市蓮花縣接壤,北毗安福縣、東連吉安縣、東南鄰泰和縣,轄25個鄉鎮場、238個行政村,全縣國土面積2195平方公里,總人口52萬,多為漢族江右民系,其中農村人口42.3萬。

永新是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三灣改編」、「龍源口大捷」所在地,境內有毛澤東的 「塘邊調查」所在地和全國第一個農村黨支部——秋溪黨支部,井岡山第二個軍事根據地——九隴山革命根據地等紅色景觀400多處,革命文物1萬餘件。[1]

歷史沿革

春秋戰國時期,永新地域先後屬吳國、越國、楚國。秦始皇二十四年(前223年)秦滅楚,永新地屬九江郡。

漢高祖元年(前206年),劉邦立英布為九江王,永新地屬九江國;高祖四年,九江國改為淮南國,領豫章等四郡,永新地屬淮南國豫章郡廬陵縣。高祖十二年拜劉濞為吳王,豫章郡廬陵縣屬吳王國。漢景帝前元三年(前154)削吳王國之豫章等地直屬朝廷。

東漢獻帝建安四年(199年)孫策析揚州豫章郡分設廬陵郡,廬陵郡下置西昌(今泰和)縣,永新地屬西昌縣。 東漢建安九年至二十年(204年~215年)間建永新縣,縣治在今沙市鎮下排洲與澧田鎮南城洲頭上之間的高洲。

三國吳末帝寶鼎二年(267年)孫皓析長沙郡的安成與萍鄉、豫章郡的新渝與宜春、廬陵郡的平都與永新共計6縣置安成郡,隸屬於揚州。

晉武帝太康元年(280年)安成郡劃歸荊州;惠帝元康元年(291年)安成郡劃歸江州。永新縣一直隸屬安成郡,直至南北朝結束。

隋朝以州轄縣。文帝開皇九年(589年)廢安成郡,置吉州;開皇十年,永新地併入吉州安豐縣;開皇十一年,安豐縣改名泰和縣。煬帝大業三年(607年)廢州復郡,永新地屬廬陵郡泰和縣。

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置南平州,析泰和縣地復置永新縣;泰和、永新、廣興、東昌隸屬於南平州; 武德八年廢南平州,永新併入廬陵郡太和(由泰和改名)縣。太宗貞觀元年(627年)全國分為10道,永新地屬江南道廬陵郡太和縣。高宗顯慶三年(657年),析太和復置永新縣,隸屬江南道吉州,縣治改設於今址(禾川鎮)。玄宗開元二十一年(733年)江南道分為東西兩道,永新縣隸屬江南西道吉州。此後,州、郡名幾經更易,永新縣名未改;隸屬關係未變。

五代十國(907年—975年),永新縣先屬楊吳,後屬南唐,仍隸屬于吉州,縣名一度改為禾川。

宋代在州之上先設道,後改道為路,永新縣一直隸屬吉州。

元世祖至元十四年(1277年)設置江西行中書省(簡稱江西行省或江西省)。永新縣屬江西行省吉州路。成宗元貞元年(1295年)永新升為州,仍屬吉州路。仁宗皇慶元年(1312年),吉州路改稱吉安路。惠帝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朱元璋兵取江西,改吉安路為吉安府。

明太祖洪武二年(1369年),永新復為縣,隸江西行省吉安府;洪武九年,廢行中書省,設布政使司。布政使司之下設道,永新縣屬江西布政使司湖西道吉安府。

清初沿襲明制,設江西等處承宣布政使司。聖祖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裁各道。世宗雍正九年(1731年)永新縣隸屬江西省分巡吉南贛道吉安府;高宗乾隆十九年(1754年)屬江西省分巡吉南贛寧兵備道吉安府。

民國時期,1912年冬,廢府,各縣直屬於省。1914年,江西省劃分成4道,永新縣屬廬陵道。1926年廢道,各縣又直屬於省。1931年,永新縣屬安福區。1932年江西全省劃為13個行政區,永新縣屬第十行政區,區治擬駐永新,因永新已成紅區而未果。

1928年,永新建立了紅色政權,隸屬湘贛邊界特區。1930年2月,永新隸屬贛西南蘇維埃政府,是中央蘇區的重要組成部分。1931年8月,永新縣隸屬湘贛省蘇維埃政府,湘贛省省會駐永新縣城。 1935年4月,江西省劃分為8個行政區,永新縣屬第三行政區,區治吉安。1942年8月,江西省改劃為9個行政區,永新縣屬第三行政區,專署駐吉安。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省、縣之初設大區、 專區分治,永新縣屬江西省贛西南區吉安專區。後廢大區,改專區為地區,永新縣屬吉安地區。 1968年,吉安地區改稱井岡山地區,永新屬之。 「文化大革命」後,恢復吉安地區名稱。 2000年,吉安地區改設吉安市,永新縣隸屬關係不變。

行政區劃

永新縣有禾川鎮石橋鎮、坳南鄉、曲白鄉、才豐鄉、在中鄉、煙閣鄉、龍源口鎮、三灣鄉、澧田鎮龍門鎮、台嶺鄉、沙市鎮、龍田鄉、文竹鎮、高溪鄉、埠前鎮高橋樓鎮懷忠鎮、蘆溪鄉、蓮洲鄉、高市鄉、象形鄉、七溪嶺林場、綜合墾殖場等25個鄉、鎮、場。永新縣村(居)委會由2002年的299個減少到 257個。[2]

地理環境

氣候

永新縣屬亞熱帶濕潤性季風氣候,雨量充沛,氣候溫和,光照充足,春秋短,冬夏長,霜期短,生產季長。因受季風影響,降水和溫度變化大,容易形成乾旱、洪澇、酷熱、冰凍等災害。

地質

構造:境內地質屬華南褶皺系的一部分,構造變動較為強烈,褶皺、斷裂十分發育。岩層形變所形成的構造系統及其主要特徵是:南北向構造該構造主要分布於縣境東南部曲江、牛田及西南部的石口、杭江、七溪嶺一帶。捲入地層為寒武系及奧陶系,表現形態為南北向的緊密同斜倒轉褶皺及不同規模的走向斷層。如牛田倒轉背斜、江口倒轉向斜、龍溪背斜及曲江沖斷層等。

地層:境內地層發育良好,出露較全,除缺失震旦系、志留系及第三系以外,自寒武系至第四系均有出露, 總厚度2萬米以上。

地貌

永新縣境位於羅霄山脈中段,處萬洋山與武功山余脈接觸地帶。在地質構造運動中多次受到影響,特別在白堊紀晚期的燕山運動中,曾發生過大規模的斷塊運動。因此,地貌受構造控制明顯,加之河流切割強烈,永新縣構成以山地、丘陵為主的地形。縣境邊緣地勢高聳,中部地勢低緩,禾水橫貫東西,全境自南、北兩側向中部傾斜,形成不對稱的盆地地貌特徵。

水文

永新縣河道以禾水為主軸。其餘的河流大都從南或從北向中部匯人禾水,所有大小河流屬禾水水系。 除大部分河流在境內匯入禾水外,還有六七河流經泰和,蘆溪水流經安福,最後均在吉安縣境內匯入禾水。縣內流域面積1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共53條,其中流域面積500平方公里以上的2條,100平方公里~500平方公里的5條,50平方公里~100平方公里的1條,10平方公里~50平方公里的45條,總長度459公里,年徑流總量30.1億立方米(其中禾水27.4億立方米、六七河1.6億立方米,蘆溪水1.1 億立方米),主要河流有禾水及其支流文竹水、寧岡河、龍源水、溶江水、六七河、蘆溪水等。

禾水:禾水源出兩處,主源出自蓮花縣北部的高天岩北麓黃沙,另一源頭髮於井岡山黃洋界兩麓拐湖西北。禾水在永新縣境內集雨面積1831平方公里,占全流域的20.2%。在縣境內全長77公里,自然落差63米,平均坡降0.94%,

寧岡河:寧岡河亦名勝業水,又名小江,是縣境內禾水的一條最大支流。主河源出於寧岡龍三仙山脈的東麓,全長76.5公里,河寬40米~100米,集中落差73米,平均坡降2.8%。 文竹水:文竹水源出高溪鄉與湖南省茶陵縣的羅霄山脈界頭山全長31公里,流域面積184平方公里。文竹水在蔣家橋以上東為南坑水,西為梅花水,兩水合併為高坑水。 三板橋水在文竹街從西流來匯入高坑水,其下游稱文竹水。

溶江水:溶江水是縣內禾水第二大支流,由黃岡水、禾山水、白馬陂水三水匯入澧田鎮田昧村旁。黃岡水源出石門山,禾山水源出禾山, 至救苦企與黃岡水匯合。白馬陂水源自秋山,至澧田鎮田味村,三水合成溶江。溶江水全長35公里,流域面積429平方公里,落差22米,平均坡降0.96%。 龍源口水:龍源口水發源於禾桶山北麓,龍源口水主河長39公里,河面寬30米~50米,流向東西轉向南北,集水面積288平方公里。 六七河:六七河因流經六十七都,故名。源出於曲白鄉與龍源鎮交界的楓木坳。縣內河長39公里,平均坡降12.6%。 蘆溪水:蘆溪水位於縣北部的蘆溪鄉,源出於與安福縣交界的陳山山脈木陂坳,縣內全長25公里,流域面積137平方公里,從河源到繁榮水庫平均坡降19.3%,河床多礫石,河寬10米~20米。[3]

自然資源

水資源

地表水:永新縣境緣崇山峻岭大小溪流奔涌而出,與橫貫永新縣東西的禾水河組成縱橫交錯的羽狀水系,其中大於 500平方公里流域面積的河流2條,100平方公里~500平方公里的河流5條;50平方公里~100平方公里的河流8條;10平方公里~50平方公里的河流45條。大小水塘6747口,水庫69座,全年河川平均徑流量為30.1億立方米。[1]

地下水:地下水類型較多,富水程度差異較大,但以岩溶水基岩裂隙水為主,主要分布於石炭系,二疊系石灰 岩地層及寒武系、奧陶系、泥盆系等碎屑岩地層中。據901水文地質隊提供的地下徑流模數資料計算,永新縣地下水動儲量為2.86億立方米/年。

水能:永新縣水能理論蘊藏量70673千瓦,年理論電能25371萬千瓦時,其中可供開發的為34270千瓦,年發電量為14134萬千瓦時,規劃裝機100千瓦以上的電站38座。2006年全縣裝機116台總容量53350千瓦,年發電量為10277千瓦時。

礦藏資源

永新探明的礦產近20種,其中鐵礦、石灰石儲量最豐富,此外還有如金、石膏、錳、煤、鉛、鋅、銅、鉬、銻、鈾、石英、花崗石、稀土、瓷土等礦產分布在永新縣各地。

位於高溪鄉的沙溪一帶的大型石膏礦,儲量為3000萬噸,是華東地區最大的硬石膏礦。

砂金礦在永新的龍門、曲江、坳南、象形、三灣都有零星分布。1986年,原核工業部263地質隊已探明永新縣境內的龍門黃崗地帶,砂金儲量十分豐富。此外,象形桃花山的瓷瓷土岩性呈淺灰色和深灰色。風化後呈黃色,被勘定為民用瓷1-2級品,總儲量為40萬噸。

人口民族

人口

2010年11月1日零時,永新縣常住人口總數為475580人(不包括中國人民解放軍現役軍人和居住在市內的港澳台居民以及外籍人員)。

民族

2000年,永新縣有回、苗、壯、滿、瑤、土 家、畲、達斡爾、蒙古、藏、維吾爾、彝、布依、朝鮮、 侗、哈薩克、佤、仡等18個少數民族。

經濟發展

2012年,永新縣生產總值達到63.5億元,財政總收入6.42億元,規模以上工業主營業務收入106億元,工業利稅16.6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9.7億元,固定資產投資達66.4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800元,農民人均純收入6,005元。

2014年,全縣實現生產總值80.2億元、增長10.4%,財政總收入8.8億元、增長18.7%,固定資產投資84.1億元、增長10.4%,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3.8億元、增長11.7%。[3]

第一產業

2011年永新縣糧食總產29.4萬噸,桑園面積達2.9萬畝,蔬菜面積達10.4萬畝。新興特色產業快速發展,新發展井岡蜜柚6000畝、白茶812畝、金銀花1500畝。畜牧生產勢頭看好,年出欄生豬31萬頭、肉牛3.9萬頭。水利設施不斷完善,完成了豐源、禾山、洞口等七座中小型水庫除險加固工程,實施了7座小(二)型水庫除險加固工程,有效推進了小農水重點縣項目和農村飲水安全工程,改造中低產田7000畝,建設高標準農田2600畝。

第二產業

永新縣2011年銅製品、皮製品、藥化、繭絲綢四大主導產業進一步發展壯大,產業集群明顯提升,銅製品基地集聚相關企業9家,皮製品基地集聚相關企業20家,企業集聚、產業集群、要素集約的發展格局已初步形成。全年共引進3000萬元以上項目24個,其中5000萬元以上項目11個,億元以上項目9個,5億元以上項目1個;永新縣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4.5億元,增長26%;園區完成主營業務收入79億元,增長33%。

第三產業

永新書畫藝術名聲在外,享有「中國文化藝術之鄉」之美譽,永新盾牌舞、永新小鼓等文化遺產不斷發展壯大,進一步推動永新縣文化產業的繁榮發展。2011年,永新縣文化產業增加值達1.9億元,占GDP比重3.4%。[4]

社會事業

教育

2006年,永新縣共有幼兒園152所,其中公辦1所、民辦151所(已辦證的56所)。幼兒教師268名。校舍面積1.6290萬多平方米。有九年一貫制學校3所、縣直小學3所、鄉鎮中心小學23所、村完小99所、村小61所、教學點5個。有公辦省重點高中1所、市重點高中(省重點建設高中)1所、普通完中2所,民辦高中2所,初中23所,九年一貫制學校3所。高中專任教師643名,有初中專任教師1145名。

衛生

2012年,新建、改建校舍3.5萬平方米,其中投資4000餘萬元的思源學校如期交付使用;衛生事業健康發展,醫療衛生服務體系不斷完善,城鄉居民健康檔案建檔率達54%,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達96.8%。食品藥品安全保障有序。

交通

浙贛鐵路支線分文(分宜-文竹)線經永新直達文竹鎮,衡吉鐵路已修建文竹至湖南茶陵的聯絡線,形成滬昆鐵路到京廣鐵路的快捷通道。

319國道穿境而過,距贛粵高速公路65公里,距井岡山機場75公里。

歷史文化

紅色歷史

永新縣歷史悠久,文化源遠流長。在土地革命時期,永新是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央蘇區創建時期的重要區域,毛澤東曾「看永新一縣,要比一國還重要」,並在《井岡山的鬥爭》中確定了「用大力經營永新,創造群眾的割據,布置長期的鬥爭」的戰略方針。在永新縣發生了著名的「三灣改編」、「龍源口大捷」等重大革命歷史事件,誕生了中國工農紅軍第六軍,留下了毛澤東、朱德、任弼時、彭德懷、陳毅、王首道、肖克、王震、胡耀邦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光輝足跡。

紅色旅遊

永新縣是全國30條紅色旅遊精品線之一的「井岡山—永新—茶陵—株洲線」站點之一。

三灣楓樹坪

三灣位於湖南、江西省和永新、寧岡、蓮花、茶陵縣交界的九隴山北麓。1927年9月29日,毛澤東率領秋收起義的部隊來到三灣村,就在紅楓樹下,進行了著名的「三灣改編」和艱苦卓絕的根據地戰鬥。

龍源口紀念碑

龍源口位於永新南鄉,距縣城17公里。1928年6月23日,毛澤東、朱德率工農紅軍及邊界地方武裝在龍源口新、老七溪嶺及白口一帶,與數倍於我軍的國民黨贛敵楊池生、楊如軒兩個師激戰,打敗兩楊,粉碎了湘贛兩省敵軍的聯合會剿,第三次占領永新縣城,使井岡山革命根據地進入全盛時期。龍源口大捷取得的勝利是紅軍歷史上第一場大勝。利全國解放後,朱德仍念念不忘龍源口,他親筆題寫了龍源口大捷紀念碑的碑文。

中共湘贛省委舊址蕭家祠

永新縣禾川鎮盛家坪的蕭家祠是中共湘贛省委舊址。紀念湘贛革命根據地創建60周年時,中共吉安地委、吉安行署在這裡舉辦了大型的紀念書法展覽。當年在湘贛革命根據地戰鬥過的老一輩革命家王震、王首道、蕭克、余秋里、王恩茂等,及永新籍老紅軍李真、董立、左齊等都為展覽撰書、題詞。

蕭家祠於1996年12月經國務院批准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0年又由中宣部評定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任弼時故居

在任弼時中學內,有一棟四連三進磚木結構的二層樓房,原系永新縣考試院的主體建築,土地革命時期任弼時同志曾在此辦公並居住。為紀念任弼時同志,1985年,經王震同志(時任國家副主席)提議,江西省委決定將原永新中學更名為任弼時中學,舊址命名為任弼時同志舊居。舊居樓上陳列了「任弼時生平事跡展覽」,以100餘幅照片及部分文物生動地再現了任弼時為革命戰鬥的一生。樓上正廳有任弼時半身塑像以及毛澤東、劉少奇、朱德、周恩來高度讚揚任弼時革命精神的題詞。

黃竹嶺景區(賀子珍故鄉)

黃竹嶺是毛澤東夫人賀子珍的故鄉,在井岡山革命鬥爭時期有着重要的地位。朱德、朱良才在黃竹嶺開設了湘贛邊界軍事培訓班,至今還保留着許多革命遺址、遺蹟。紅軍離開黃竹嶺後,國民黨反動派對黃竹嶺村進行了七次大劫洗,所有的房子被燒毀,其中賀子珍家故居被燒毀七次,全村80%的人被殺害。黃竹嶺現有賀子珍故居、東南臨時特別區委舊址、練兵場舊址、紅軍營地舊址、紅軍井、烈士遇難處、紅軍洞、紅軍哨所遺址、古樹群等景點。[5]

風景名勝

三灣國家森林公園

三灣國家森林公園總面積23萬畝,森林履蓋率達90.5%。有國家級保護樹種22種,野生動物數十種。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前華南虎也曾在此棲身。

南華山景區

南華山被譽為「南華天秀」,海拔1176米,相傳仙人匡智棲化其間。南華山呈東北至西南走向,山中有世界上最大的千年銀杏樹、南華瀑布、紅軍洞、天梯、鞋石、南華庵、仙客盆、洞口湖、中共東南臨時特委舊址等景點。

碧波崖景區

碧波崖溪水出自鹽石之巔,沿山谷岩石東西彎,從懸崖上瀉下,形成碧波縹緲之勝景,因而行名。碧波崖山巒青翠,峭岩峻壁,水灣溪曲。眾多景觀中,尤以流泉飛瀑為奇,共有6處瀑布,都由50米以上的高處懸崖奔瀉而下,拍石擊水,隆隆巨響,震盪山谷,水花飛濺,水珠晶瑩。有詩為贊「山色遂造天,驚濤一鳥旋。欲知泉落處,即在水源邊。峰夾波聲遠,岩峻日影懸。老僧深樹里,破竹引涓涓。」此外,碧波崖上還有洗心橋、化魚潭、一杯泉、鹿馱仙、仙人橋、石室、碧波庵、石刻「雲中挺秀」(相傳為呂純陽所書)等。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