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坪畲族乡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樟坪畲族乡隶属于江西省鹰潭市贵溪市,地处贵溪市南部,东岭铅山,南连福建光泽县,北接贵溪古镇文坊镇,闽赣交界处属武夷山脉西麓。行政区域总面积122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樟坪畲族乡户籍人口为3965人。
1953年,成立樟坪畲族乡。 截至2020年6月,樟坪畲族乡辖5个行政村,乡人民政府驻樟坪村。
2019年,樟坪畲族乡有工业企业7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10个。[1]
历史沿革
明代中叶,畲民自福建汀州迁徙至贵溪江浒山拓垦。为解决生计,初则垦荒种植靛青(古代染布的一种天然植物染料,时江浒山区有"靛山"之名),后则"赁田耕种,而纳其租于田之主。"(清同治十年《贵溪县志》),由于畲民没有属于自己的土地,故畲民散居区的土地面积无法统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颁布了《土地改革法》,废除了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所有制,1950年全国农村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畲民这才拥有属于自己的土地和山林。1951年樟坪乡成立,辖境为樟坪、桃田等25个畲族村寨,乡域区划面积3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404亩,山林面积29745亩。1958年10月,樟坪人民公社成立,行政区划除樟坪、桃田等25个畲族村寨外,增加了黄思大队、墨斗大队、花桥大队。1959年,墨斗、花桥大队划归文坊公社,黄思大队并入墨斗大队,樟坪公社区划依然为25个畲族村寨。1968年樟坪公社并入文坊公社,樟坪为大队建制,下辖15个畲族生产队;1971年并入东方红采育林场(即今双圳林场),1973年恢复樟坪公社,1984年恢复乡村建制,樟坪公社更名为樟坪畲族乡,下辖15个畲族生产队,区划面积与1951年樟坪乡相等。2001年11月30日,根据江西省民政厅赣民字[2001]527号批复,经省人民政府批准,贵溪市人民政府下发了[2001]26号《关于调整我市部分乡镇行政区划的决定》文件,决定撤销双圳乡,划归樟坪畲族乡管辖。调整后的樟坪畲族乡区划面积由原来的30平方公里增加至12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由原来的1404亩增加至2109亩,山林面积由原来的29745亩增加至187200亩。
历史发展
至84年建乡以来,在党民族政策与各 政府的关怀下,在数届党政领导班子的正确领导下,畲乡的经济呈出了健康发展,全面进步的良好势头。从2000年到2008年,仅用了7年的时间,财政收入就以惊人速度实现了由"十万元"到"亿元"的四级跳。成为江西省第一个财政收入超亿元的少数民族乡镇。2010年,财政收入达到1.46亿元。荣获全省"模范集体"鹰潭市2000年度人均平均收入幅增第二名等多种奖项。
乡镇特色
该乡是靠山吃山的典型林业乡,境内有富饶的森林资源,优美的自然景观,深厚的民族文化和优越的投资环境。近年来,依托竹林资源优势,大搞高效笋竹两用林开发,现已共开发近1500亩。在林木方面,主要以杉木、松木为主,有国家保护珍稀树种,如红豆杉、银杏等;国家保护动物数种如穿山甲、果子狸等。基础设施建设的进一步完善大大改善了投资环境,贯穿全乡南北的公路,实现了全乡的一体贯通,南电联网;农网改造的胜利竣工,保证了畲乡的用电,程控电话,有线电视从开通逐步走向普及。依托资源优势,因地制宜,畲乡兴办了拉丝厂、木制工艺品厂,竹筷厂、投资入股"贵溪竹辉公司"等等,振兴了畲乡的乡镇企业,实现了资源优势到经济效益的良性转化。
畲乡山青水绿,森林茂密,优美的自然景观,结合于深厚的民族文化,形成了畲乡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畲族的祖籍在广东汕头,明朝中期搬迁于此,畲族有自己的语言,近似客家话,畲族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主要节日大年(正月初一),小年(初一的前一天),喜爱对山歌,形式多种,有交恋(锁歌)采茶,马灯舞,畲族更有自己许多的传统手工艺,如用棉线织成的编袋,用麻线织成的草鞋、用毛竹编织成的扁篮、用木板做成的踏板鞋等等。都很有自己的民族特色。星罗棋布的景点,更是令人赏心悦目"千年姊妹枫"、"泉水瀑布群"、"卡子洞"等等。丰富的民族文化,溶于这美丽的畲族,畲乡的旅游业潜能无比。
经济发展
国内生产总值由2006年的15亿元提高到2010年的30亿元,同比增长100%;财政总收入由2006年的6290万元提高到2010年的1.4689亿元,同比增长133.5%;其中地方财政收入由2006年的1800万元提高到2010年的4582万元,同比增长154.6%,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改善,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6年的3454元提高到2010年的6100元,同比增长76.6%。通过招商引资的持续增长,壮大了乡域经济,推进了整体发展。
突出强农惠农政策落实,进一步巩固农业基础全面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各项强农惠农政策,按时发放各种惠农补贴500余万元,其中:粮补78万元,退耕还林补170万元,公益林补56万元。
巩固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农田水利建设做到早谋划、高标准、求实效。一是投资56万元维修了太源畲族村廖家坝、张家坝,西排村大王坝、小王坝,双圳村苏家坝、余家坝、双圳水渠,樟坪畲族村狗垅坝等农用水坝基础设施;二是投资90余万元建设了20个村小组1962人的人畜安全饮水工程,确保农民生产生活用水;三是大力实施田园化建设。投资150万元对太源畲族村和黄思村进行了田园化建设,有效提高了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为农民生产生活提供便利。
加速发展"一村一品"产业。全面贯彻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赣办发〔2010〕1号文件精神,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一村一品"产业,加大扶持农民自主创业,初步形成了苗木种植、畜禽养殖、苦丁茶、有机茶和毛竹丰产林五种产业,培育壮大了烟叶种植、高山生态养殖等产业。通过举办毛竹丰产林培育、高山蔬菜培训班,提高了农民技术水平,提升创业能力,成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10个,带动畲汉群众致富近2000人,较好地发挥了"一村一品"产业龙头带动作用,促进了全乡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同时,按照"有偿使用、无息扶持、定期周转、按期偿还"的原则,筹集少数民族生产扶助资金300万元,用于扶持农民创业,积极为符合条件的创业人员申请办理小额担保贷款,通过技术上教、政策上帮、资金上扶,促进农民自主创业,增加收入,推动了我乡经济社会的平稳较快发展。
扎实推进林业生态建设。建好了13117亩国家公益林和1488.7亩退耕还林工程。按照"国家要生态,地方要发展,农民要增收"的要求,努力实现"退得下、还得上、稳得住、能致富、不反弹"的目标,高质量、高标准抓好了全乡12000亩国家公益林建设和1487亩退耕还林工程建设,促进了全乡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协调发展;建好了1000亩高效茶园和500亩苦丁茶示范工程,结合本乡实际,充分利用本乡现有资源和荒山、荒坡,通过优惠政策扶持,加大高效有机茶园和苦丁茶开发力度,扩大生产基地,实现了年创产值160万元,农民人均年增收600元;建好了8000亩毛竹丰产林基地。按照"抓住优势,培植资源、创造效益"的思想,改"粗放式"为"庄园式"管理,广泛推广竹蔸施肥和竹腔施肥新技术,投资100余万元培育毛竹丰产林基地8000亩,占全乡毛竹林总面积的31%,林业生产得到加强;四是建好了500亩高效农业示范基地工程。为转变农业产业结构,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对一些低产田或低效林进行了改造,栽种苗木或药材,实现农民增收。五是精心组织了全乡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完成了山上灾后荒山迹地造林900亩;完成了山下村庄绿化、公路沿线绿化共360亩。
突出加大投入,进一步将改革发展成果惠及百姓加大教育投入,投资400多万元改善了樟坪民族学校和樟坪中心学校办学条件,正在对樟坪民族学校学生公寓进行建设,进一步巩固了"两基"教育成果,全乡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同时设立了畲乡"希望之星"基金,五年来共发放资金5万余元;二是新农合健康发展,全面完成了新农合筹资款收缴工作,全乡新农合参保率始终在98%以上。
获得荣誉
2017年12月26日,获评第五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区(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