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黃兜蘭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杏黃兜蘭 |
中文學名:杏黃兜蘭 拉丁學名:Paphiopedilum armeniacum S. C. Chen et F. Y. Liu 拼音:xinghuangdoulan 門:被子植物門 綱:單子葉植物綱 目:微子目 科:蘭科 屬:兜蘭屬 |
杏黃兜蘭 (Paphiopedilum armeniacum S. C. Chen et F. Y. Liu)根狀莖細長,橫走。葉基生,2列,5-7枚,長圓形,堅革質,長6-12厘米,寬1.8-2.3厘米,先端有時具彎缺與細尖,上面有深綠及淡綠色相間的網格斑,下面密被紫色斑點,邊緣有細齒。花葶直立,長達28厘米,被褐色短毛,頂生1花,被白色短柔毛;花徑7-9厘米,黃色,退化雄蕊有淡栗色縱紋;中萼片卵形或卵狀披針形,長2.2-4.8厘米,背面近頂端與基部具長柔毛,合萼片與中萼片相似,長2-3.5厘米,寬1.2-2厘米,先端鈍,背面具長柔毛;花瓣寬卵狀橢圓形、寬卵形或近圓形,長2.8-5.3厘米,內面基部具白色長柔毛,唇瓣深囊狀,近橢圓狀球形或寬橢圓形,長4-5厘米,具短爪,囊底有紫色斑點;退化雄蕊寬卵形或卵圓形,長1-2厘米。花期2-4月。
形態特徵
株:根狀莖細長,橫走。
葉:葉基生,2列,5-7枚,長圓形,堅革質,長6-12厘米,寬1.8-2.3厘米,先端有時具彎缺與細尖,上面有深綠及淡綠色相間的網格斑,下面密被紫色斑點,邊緣有細齒。
花:花葶直立,長達28厘米,被褐色短毛,頂生1花,被白色短柔毛;花徑7-9厘米,黃色,退化雄蕊有淡栗色縱紋;中萼片卵形或卵狀披針形,長2.2-4.8厘米,背面近頂端與基部具長柔毛,合萼片與中萼片相似,長2-3.5厘米,寬1.2-2厘米,先端鈍,背面具長柔毛;花瓣寬卵狀橢圓形、寬卵形或近圓形,長2.8-5.3厘米,內面基部具白色長柔毛,唇瓣深囊狀,近橢圓狀球形或寬橢圓形,長4-5厘米,具短爪,囊底有紫色斑點;退化雄蕊寬卵形或卵圓形,長1-2厘米。
根狀莖細長,橫走。葉基生,2列,5-7枚,長圓形,堅革質,長6-12厘米,寬1.8-2.3厘米,先端有時具彎缺與細尖,上面有深綠及淡綠色相間的網格斑,下面密被紫色斑點,邊緣有細齒。花葶直立,長達28厘米,被褐色短毛,頂生1花,被白色短柔毛;花徑7-9厘米,黃色,退化雄蕊有淡栗色縱紋;中萼片卵形或卵狀披針形,長2.2-4.8厘米,背面近頂端與基部具長柔毛,合萼片與中萼片相似,長2-3.5厘米,寬1.2-2厘米,先端鈍,背面具長柔毛;花瓣寬卵狀橢圓形、寬卵形或近圓形,長2.8-5.3厘米,內面基部具白色長柔毛,唇瓣深囊狀,近橢圓狀球形或寬橢圓形,長4-5厘米,具短爪,囊底有紫色斑點;退化雄蕊寬卵形或卵圓形,長1-2厘米。花期2-4月。
產地分布
分布:緬甸
產地:雲南西部
生境:石灰岩壁積土處或多石排水良好的草坡
海拔:1400-2100米
瀕危原因
杏黃兜蘭一經發現,便在國際園藝界引起轟動,在香港被譽為「金童」、「金兜」,在世界蘭花展中多次獲得金獎。國際上每株賣價高達8000美元,以致濫挖濫采和走私出境特別猖獗,加上生態環境破壞、產地範圍小、原生種群小等原因,杏黃兜蘭已到了滅絕的邊緣,被國家列為一級保護物種,具有「蘭花大熊貓」之稱。
杏黃兜蘭具有很強的繁殖能力,還能忍受惡劣的環境,不會因自身的生物學原因而瀕臨滅絕。杏黃兜蘭瀕危的主要原因是大量採挖和人們對其賴以生存的生態環境的過度破壞。
杏黃兜蘭在原產地的人為採集、陡坡開墾、山地過度放牧和大面積種植外來樹種等無法控制。
保護現狀
中國蘭科植物種質資源保護中心的科技人員採取原產地野外生態觀測和遷地保護-繁育-回歸原產地相結合的手段,對杏黃兜蘭進行保育生態學研究。保護杏黃兜蘭應從保護其生存環境入手,設立保護樣地,實行封閉式保護,消除人為活動的威脅。儘快將一些植株遷往異地予以保護,開展人工播種繁殖,回歸自然。從2000年開始,科研人員在雲南省怒山的落砂坡山對杏黃兜蘭的繁殖式樣、生命周期、生態環境要求、群落結構特徵等進行了觀察研究,並進行了遷地深圳繁殖,然後移植回原產地的試驗。經過5年多的時間,2007年國際一級保護瀕危物種杏黃兜蘭成功回歸自然。從怒山移植到深圳的杏黃兜蘭長勢良好,並能正常開花結果和繁殖,杏黃兜蘭野生居群恢復良好。[1]
詞條圖集
參考來源
- ↑ 我國一級瀕危物種杏黃兜蘭的保護現狀,花語谷, 2016-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