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穎調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新穎調 |
中文名稱;新穎調 定義;劇種 創始人『』馬洛新、許穎仙 地方;保定市望都縣 |
新穎調,是河北省保定市望都縣獨具地方特色的傳統戲曲劇種,發源於望都縣許莊村,創始人是馬洛新、許穎仙。19世紀20年代初,許莊絲弦藝人馬洛新酷愛肅寧小商販吳掌柜所哼的家鄉小調,拜其為師,學會了曲譜,並在此基礎上,融合傳統戲曲藝術中的生、旦、淨、末、丑等行當特點和唱、念、做、打的表現手法,創作形成"新曲調"。
新曲調在鄉間劇團試驗演出後,很受群眾歡迎,名氣漸大。同村舉人許穎仙經常幫助劇團改寫劇本,並編寫若干折子戲供劇團演出。大約在清道光十五年(1835),"新曲調"正式定名為"新穎調",各取馬洛新、許穎仙二名中的一個字,以釋其源。新穎調在道光二十年前後最為興盛。[1]
人物介紹
新穎調,流入保定地區望都縣許家莊的羅羅腔稱新穎調。清道光年間,該村絲弦藝人馬洛新,向肅寧縣的一位姓吳的貨郎(藝人出身)學習了該劇種的曲調和幾折《西遊記》劇目,後與本村學究許蓬(字穎仙)一起對曲詞進行雕琢,使該村子弟會能演出幾個連台本戲和十幾齣折子戲。馬、許去世後,村民取二人名字中各一字將該劇種定名"新穎調",以志紀念。
宣統二年(1910),望都遭災,許家莊子弟會告散,後雖恢復,但僅能演《戲八戒》一折。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縣文化部門曾一度組織本縣十餘個業餘劇團學唱此調,但影響甚微。
人物成就
1949年後,望都對該劇種進行挖掘、整理,上演過《夫妻會》等劇目,並創作編排出《戲八戒》等新劇目。望都新穎調多次在國外演出。 (河北民間藝術)
新穎調劇種是我們的縣寶。它源遠流長,產生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建國前主要流傳在我縣的許莊村。建國後,文化館多次對這一小劇種進行整理和挖掘,其中大的挖掘整理有兩次:1987年文化館進行的《戲八戒》小戲的資料錄製和2006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
1987年文化館邀請河北省藝術研究所,把《戲八戒》錄製了資料片。2006年文化館把新穎調劇種申報為保定市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新穎調在建國後產生了以黃玉貞、張春紅為代表的優秀演員。張春紅藝術精湛,帶着我們的家鄉劇種新穎調《戲八戒》出訪了多個國家,贏得了廣泛的好評。黃玉貞嗓音甜美,演唱的《戲八戒》唱腔百聽不厭。黃玉貞、張春紅是健在的最優秀的新穎調錶演藝術家。
新穎調能夠傳承和發展到今天,是由於我縣的一批民間藝人和文化館老師們畢生的努力。李佩華、胡三省、劉夫才、李增國等在新穎調的發展中都有過重要的貢獻。[2]
新穎調是望都縣獨特的地方劇種,誕生於清朝道光初年,至今已有近二百年的歷史。新穎調以曲調悠揚流暢,念白清新上口,深受當地群眾歡迎。2013年,望都新穎調劇種被列入河北省第五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相關視頻
參考資料
- ↑ 望都新穎調簡介資料 , 新浪網 2017-08-27
- ↑ 弘揚傳統文化 望都新穎調走進小學課堂 , 中國唐堯網 2018-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