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阳香包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庆阳香包
|
|
|
庆阳香包,甘肃省庆阳市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庆阳香包是具有悠久历史渊源的刺绣珍品,以独具匠心的艺术构思、精湛娴熟的刺绣工艺、清新典雅的天然香料、七彩丝线手工精制而成。千姿百态的庆阳香包造型丰富、图案精美、淳朴典雅、芳香浓郁,表达着人们的图腾崇拜、趋吉避邪、祈求福寿平安、子孙繁衍、爱情幸福及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与向往。
2014年04月08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庆阳香包”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产品特点
品质特性
庆阳香包绣制是甘肃省庆阳市的地方传统手工艺品。按照剪纸的图样,在丝绸布料上用彩色的线绣出各种各样的图案,然后缝制成不同的造型,内芯填充上丝棉、香料,就做成一种小巧玲珑、精致漂亮的刺绣品。这种刺绣品叫做香包,又叫荷包,庆阳民间称作耍活子,作为庆阳地区端午节古老的民俗物品,寄托了地方劳动人民一种祛邪、避灾、祈福的美好愿望。
庆阳香包(绌绌)构型简单质朴,但不失美观和多样;刺绣粗拙敦厚,有浮雕和蛮荒韵味,给人以原始生命的状美感。造型五花八门,千姿百态,既是庆阳妇女世世代代对原始、传统手工技能的承袭,又是个人技能和智慧的再现。多以人类童年时期的多神崇拜和原始图腾为主题,以远古历史纹饰为主要内容,以装饰功用为目的,兼以观赏和佩戴,式样以香包为主,有挂片、衣袖、桌裙、褂子、枕顶等多种类型。
历史渊源
香包,古名香囊,又叫荷包,庆阳当地俗称“绌绌”、“绌儿”、“耍活”。庆阳地方民间一直沿袭着巧女娴妇制做香包比手工,端午节赠送、佩戴香包祛邪纳福的传统习惯。中国最古老的香包是在2001年庆阳市华池县出土的,距今至少有800多年的历史,出土时仍图案如新,色泽艳丽,所以被称为“千岁香包”。
据记载庆阳香包形成于公元前两千三百多年,中国的著名的医学经典《黄帝内经》中就有关于香包的记载:歧伯曾携一药袋防疫驱瘟、禁蛇毒,开创“熏蒸法”,这种方法在当地渐成习俗,草药被称为“香草”,而药袋变成为“香包”。
战国时期,屈原《离骚》中有“扈江篱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说明香包在屈子所处的战国时代已经成为一种装饰了。
汉代,《礼记》里说道:“男女未冠笄者……衿缨陪容臭”。容臭即香包,说明汉代未成年的男女都是佩戴香包的。
到了唐宋时期,香包又演化为香囊和荷包两种,香囊逐渐成为仕女、美人的专用品。而香包则为男士专用。当时的香囊和荷包与现代香包又不完全一样,香包里主要装的是香草,而荷包主要是“盛手巾细物”的。
至明清两代,庆阳香包十分兴盛,已发展成为人们佩戴或馈赠亲友的佳品。
在清代,香包已发展成为爱情的信物了。
香包发展到近代,多是用于民间端午节的赠品,主要的功能是求吉祈福,驱恶辟邪的。近二十几年来香包的制作与刺绣又开始复兴,2002年庆阳市被中国民学会命名为“香包刺绣之乡”。
生产情况
2015年,庆阳市香包刺绣公司从45家增加到200多家。[1]
参考文献
- ↑ 央视《今日中国》|甘肃庆阳:香包飘香 端午安康,腾讯网, 2018-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