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山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寺山镇位于来宾市兴宾区的东南部,地处东经109º18′4″—109º28′56″,北纬23º26′36″—23º35′56″。来宾至武宣二级公路贯穿境内约15公里,镇政府驻地二级公路旁的寺山街,距来宾市中心约36公里,东与南泗乡和武宣县禄新镇接壤,南与石牙乡依山傍水相连,西与三五乡隔山相邻,北面与蒙村镇田园交界,总面积198.6平方公里。寺山镇境内有原属“来宾八景”的鳌山、金峰山两大风景点,还蕴藏有丰富的锰矿资源。 [1]
中文名称: 寺山镇
外文名称: Shishan Town
行政区类别: 镇
所属地区: 广西来宾市兴宾区
下辖地区: 寺山、石塘、王元
政府驻地: 寺山街
电话区号: 0772
地理位置: 兴宾区东南部
面 积: 198.6平方公里
人 口: 41931人(2010年人口普查常住人口)
气候条件: 亚热带季风气候
语 言: 壮语
建制沿革
寺山镇原叫寺脚,居民多为早年从广东迁移到此。据《翟志》记载,清制基本沿袭明制,道光以前为南三里,辖三团,即康吉团、康泰团、康乐团。民国初年称为来宾县第四区。
1933年12月,寺山乡与石牙乡并为县第八区,辖1街5个自治村,即寺脚自治街、禄正自治村、东陈自治村、宣扬自治村、罗律自治村、乌慢自治村。1935年改设寺脚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1月,建立寺山区人民政府,区址寺脚街。1951年4月改称第八区人民政府。1952年11月,区址石牙。1958年11月,撤区设乡,寺山、石塘2个乡从石牙分出,寺山乡址寺脚街,辖寺脚、乌慢、东瓜、东陈、大本、上水、上团7个小乡;石塘乡址石塘街,辖石塘、大炉、陈王3个小乡。1959年2月,石塘乡并入寺山公社。1961年6月,寺山公社分为寺山、石塘两个公社。1962年9月,撤消公社,恢复区的建制,寺山、石塘两个公社合并为寺山区公所,辖寺山、石塘、大炉、陈王、石古、金山、宝山、上团、大本、东陈、东瓜11个公社。1968年3月,成立寺山区。1969年1月改称寺山人民公社,辖寺山、贺山、大炉、大河、石塘、乌慢、大步、上水、上团、东陈、东瓜、大本、陈王13个生产大队。1984年9月撤公社设乡,辖石塘、王元、陈王、大河、大炉、贺山、寺山、乌慢、新步、上水、上团、大本、东陈、独石、安村、东瓜、六力17个村民委94个自然村。1996年撤村公所改称村民委,辖权不变,沿袭至今。2007年寺山乡陈王村民委员会陈王屯更名为鳌山屯。
2014年5月8日,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复同意来宾市兴宾区寺山乡撤乡改镇。
地理环境
寺山镇地处丘陵与山地地带,地势南高北低。境内主要山脉座落于西南部,东部、西南部山体相连,山峰成丛,丛间有岩溶洼地、谷地。主要河流有大河(也叫河敏河),发源于石牙莲花村螃蟹坝,从南向北贯穿镇境,注入红水河。土壤为沙质泥土和泥质沙土。东面为硅质岩红壤和硅质石砾土,西南为棕色石灰土,中部低谷土质肥沃。已探明的矿产有锰、滑石、重晶石、钼、铁、石灰石等矿。
自然资源
寺山镇有耕地面积4172公顷,其中旱地2377公顷,水田1795公顷,农作物主要有水稻、甘蔗、玉米、黄豆、桑蚕等。
人口民族
寺山镇2014年共10914户,60487人。
交通运输
镇内有通往来宾、武宣等地二级公路,二级道路17公里,乡道29公里。全镇94个自然村,村村通公路。日通往来宾市的班车每15分钟一个班次,平均每天客流量为3000人次,发往武宣每天18个班次、柳州班车1个班次,平均日客流量300人次。2006年建成石塘至陈王、石塘至王元、寺山至上团三条村级公路,为该乡的经济发展开辟了致富道路。
社会事业
商业贸易
全乡有新集贸市场1个。2006年,有效商业门面215个,摊位404个,从业人员1426人,社会商品零售总额1440万元,集市贸易总额1390多万元,全乡有两个超级市场,村村设有代销店。新开发区有金万福超市一个,面积600方。
视频
寺山镇王灵村重阳节活动大联欢(第二集)(2019-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