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天宇龙
[1]原图链接

天宇龙(学名:Tianyulong)是种鸟臀目畸齿龙科恐龙,化石发现于中国辽宁省的建昌县,地质年代属于白垩纪早期的热河群。在天宇龙的化石,颈部、背部、尾巴有类似羽毛的压痕。这些类似羽毛的结构物成细管状,没有分叉,是种真皮衍生物;与已知兽脚亚目的有羽毛恐龙的原始羽毛相比,其结构相当类似。科学家推测,这些演化关系相当远的恐龙具有类似的毛状结构,很有可能它们的祖先也覆盖着类似的毛状结构。

目录

物种学史

正模标本是一个亚成年体的骨骼,包含:部分颅骨、下颌、前段荐椎、中段尾椎的近侧部份、接近完整的肩胛骨、左右肱骨、左尺骨的末端、部分耻骨、左右坐骨、左右股骨、右胫骨、右腓骨与脚掌,以及长毛的痕迹。科学家参考其近亲畸齿龙的身体比例,估计这个亚成年体标本的身长约70厘米。 天宇龙的模式种是孔子天宇龙,是在2009年由徐星等中国古生物学家叙述、命名。属名是以保存标本的山东省临沂市山东天宇自然博物馆为名;种名则是以中国儒学家孔子为名,孔子的故乡曲阜就在该博物馆的的附近。 天宇龙属于畸齿龙科,是群小型、原始鸟臀目恐龙,具有修长的身体、长尾巴、以及一对犬齿形牙齿,它们可能是草食性或杂食性动物。在过去,畸齿龙科的化石仅见于侏罗纪晚期的南美洲与北美洲,可能还有声生存于白垩纪早期英格兰的栅齿龙,天宇龙的发现,使畸齿龙科的地理分布与生存年代扩大到白垩纪早期的亚洲。

 
天宇龙
[2]原图链接

分布范围

天宇龙(学名:Tianyulong)是种鸟臀目畸齿龙科恐龙,化石发现于中国辽宁省的建昌县,地质年代属于白垩纪早期的热河群。

形态特征

天宇龙的毛状痕迹分部于三个区域:颈部、背部、尾巴;其中以尾部的毛状痕迹最长,长约6厘米,是尾椎高度的7倍。这些毛状结构彼此平行,没有分叉,内部中空。毛的结构似乎相当坚硬,较类似鹦鹉嘴龙尾巴的管状刺毛,较不类似兽脚类有羽毛恐龙的原始羽毛。在兽脚类的有羽毛恐龙中,天宇龙的毛状结构最类似中华龙鸟与北票龙,中华龙鸟与北票龙的原始羽毛也没有分叉 最让人惊奇地是,天宇龙具有较长的、管状的和不分叉的丝状皮肤结构。这是我们已知世界上第一例鸟臀类恐龙被证实的带有丝状皮肤结构,而这种结构和此前古生物学家通过各种手段推测出的最原始的羽毛的结构十分类似。 因为鸟类起源于蜥臀目兽脚类恐龙,而且此前发现带有羽毛和“原始羽毛”的恐龙化石也都属于兽脚类恐龙,所以人们推测羽毛是在兽脚类恐龙中起源的。但是,孔子天宇龙却属于鸟臀目恐龙,这表明这种丝状皮肤结构可能在恐龙出现以前就已经具有了,广泛存在于一些早期恐龙及其后裔。

 
天宇龙
[3]原图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