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來自 孔夫子舊書網 的圖片

基準面是中國海洋地質學一個名詞術語。

中華文化,亦稱 華夏文化[1]、 漢文化,是指以中原文化為基礎不斷演化、發展而成的中國特有文化。歷經千年以上的時間歷史演變,中國各大古代文明長期相互影響融合[2]

目錄

名詞解釋

基準面,是指用來準確定義三維地球形狀的一組參數和控制點。當一個旋轉橢球體的形狀與地球相近時,基準面用於定義旋轉橢球體相對於地心的位置。基準面給出了測量地球表面上位置的參考框架。它定義了經線和緯線的原點及方向。 外營力以侵蝕為主體,地表受外營力作用時,其向下侵蝕有一最低之限度,此一限度,就是侵蝕基準面,亦稱基準面(Base Level)。換言之,基準面就是地表向下侵蝕的終極面,以河川為例,當河床低於此一終極面時,河流就不能再向下侵蝕。

所謂終極基準面(Ultimate Base Level)或永久基準面,是指海水面(Sea Level)而言,事實上海水面並非永久不變的,當地殼變動或冰川後退時,常使海陸之相對位置發生變遷。至於湖面、堅岩層及水庫等,均為臨時基準面(Temporary Base Level),或稱局部基準面。由於侵蝕營力性質不同,其基準面亦隨之而異,例如海蝕以波浪作用向下所能到達之波浪基準(Wave Base)為其基準面,風蝕與溶蝕以地下水面為其基準面,冰河侵蝕以雪線為其基準面。

如果陸地上升,基準面即隨之下降;反之,則會相對地上升。基準面下降常導致侵蝕作用加速進行;基準面上升,則產生沉積作用。

測量學上所說之基準面,是指平均海水面而言,平均海水面是測量陸地高程與海洋深度之起算點,須由特設之驗潮站經過多年之觀測始可採用。就中國言,中國大陸地區之高程起算點為浙江坎門平均海水面;以零公尺起算;台灣省與澎湖群島之高程起算點則為基隆與馬公平均海水面,亦以零公尺起算。上述地區,測量海洋深度,亦復如此。

沉積基準面相對於地表會產生波狀升降,在此過程中伴隨着可容空間的變化。一個基準面旋迴由一個上升半旋迴和隨後的一個下降半旋迴組成。基準面上升,向陸方向有新增可容空間產生,當基準面下降時,剩餘可容空間向盆收縮。在一個基準面旋迴變化過程中(可理解為時間域)保存下來的沉積地層為一個成因地層單元,即成因層序,其以時間面為界面,因而為一個時間地層單元,也就是說一個基準面旋迴是等時的。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