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十五闹元宵(凌代琼)
作品欣赏
又到十五闹元宵
来的隆重,去得悄然的年,转眼就到了十五。过了十五,传统的年就打上句号,算是过完了。所以十五在年的进程中,人们格外的狂喜。正月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就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之夜,人们对此加以庆祝,庆贺新春的延续。
今天的市井,弥漫着春发之气。逛庙会、赏花灯,猜灯谜、走高跷、舞狮子成了年花样翻新的热闹去处。街头巷尾、公园、商场都挂出了各色各样的灯谜的灯笼,舞龙灯的队伍穿梭于看社戏的人群之中。耳熟能详在年轮里不知转唱了多少年的老歌《买汤圆》,还是时续时断地从卖场里传出。那团团圆圆,圆圆满满的祝福,和一天天散淡的年味,舒展着人们无所事事中的祥和与安适。人们的眼神在渐行渐远的旧时光里留念,而脸谱上却走动着街景的惊艳。
我正驻足,看一灯谜。身边一聪明的男孩,伸出手来,击着妈妈的手掌,大声说,妈,我猜中这个灯谜了。你看,元宵月光窗前洒 (打一字)“元宵”二字的“月光”和“窗前(宀)”洒落了,余下“一”字。谜底:就是一字。妈妈疑惑地问,是吗?那我们领奖去。还没有回过神来,正在感觉传统文化魅力与渗透能力交汇当下生活的我,刚想,一个人的尘世,是怎样在年的滚动中变老,也曾是少年的我,一年复一年的闹元宵,猜灯谜,就从唏嘘之声中,谜一般的猜老了。
谜面的身体还伴着我游戏,可秩序里的东西变了,只好进入到这实际的存在中来感知了。当我的运行系统以及指挥系统还没有调整到位,身边就又有一位40多岁的男士,手指眼前明亮的大灯笼说,看这个,“捐弃前嫌,广为团结”(打一字)。你看“嫌”字,将“女”字弃去,然后再将“广”字头戴上,不就是‘廉’字嘛。走,我们也去领奖去。
我一面走,一面看着街上一个接一个的灯谜:开春雨连绵 (打二字节日名);怡心游山阴 (打二字城市);禾中长草心不忙 (打一节气)等等。灯谜里透出的文化之光,闪亮着穿梭的人群。民间游戏与娱乐中传输出的“年”的文化与美颜之色,染着热闹与猜灯谜的人群。储藏在我“年”根系里的万千记忆,也随着这十五灯谜之光的闪烁而明亮起来。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也是我们家猜灯谜的传统项目。每每节日到来,父亲都要准备一些灯谜,全家人在一起吃元宵,猜灯谜,过十五。物质匮乏年代,父亲就简单用毛竹披成篾,然后再将篾条弯曲,扎成一个椭圆的框架,用细铁丝绑上,又在框架的底部,做一小平台,篾框架外面糊上纸,将蜡烛放在灯笼之中的平台上,然后就写上谜面,这就将“灯谜”做好了。我们放学回到家,一般家里的“灯谜”都做好了,只是等着晚上拿出来,全家一起猜灯谜。几个灯谜猜完,再接着玩,就没有象形的灯了,父亲就口说,我们小兄弟一起猜,谁最先猜中,得两到五分大奖。元宵猜灯谜,我们家就这样一年接一年的玩。
往往最小的弟弟会说,爸,再来几个,我都没有抢到猜,都给哥哥们抢先了。好,那再来。你听好。我出一对子,让你对。上联是:八刀分米粉。小弟不假思索地回:千里重金钟(繁体字)。我和大弟都说,这个不算。故事爸爸都说多少遍了。爸爸高兴地说,算,算,能记住都算。也奖励。给两分。那我再出一老对子,谁先抢算谁?听好了,上联是:童子打桐子,桐子落童子乐。大弟抢答:孩儿穿新鞋,鞋儿新孩儿兴。再出,上联是:一担重泥(钟离)拦此路(子路),我立马抢,两岸浮子(夫子)笑颜回(颜回)。看,这不也答上来了。爸,你这是送钱题。这种双关语故事的对子,你都说过多次,当然记得。现在有一绝对,谁对上,就到上海自来水厂上班去。还有这好事,大哥插话。爸爸接着讲:字很简单:“上海自来水来自海上”。看简单,但正反读都一样。世上有高人啊!我对大弟说,就是我上海三婶的自来水公司呀!
灯谜渐渐玩多了,我们也知道了,一般灯谜由三部分组成,谜面、谜目和谜底。灯谜又称文虎,猜灯谜,亦称打虎、弹壁灯、商灯、射、解、拆等。最早是由谜语发展而来,顾名思义,就是将谜语悬之于灯,供人猜射。开始的谜语流行于口头说猜,三国时期有人把谜语写在纸上贴出来令人猜对。但人们都习惯用“灯谜”一称。
灯谜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门综合性艺术。灯谜寄趣,是古代人满满的智慧。我们就在这传统的灯谜活动中,一年一年收获着知识与快乐。
上学时还将家学习来的灯谜,打给同学们猜。我很高兴地回家告诉爸爸,灯谜:三人一日去看花,我们班没有人能猜出谜底。爸爸却说,那要告诉是春天的“春”呀!,那“人在草木中”呢?有人猜到了。爸爸接着说,玩得人多了,传统文化就传播出去了。今年猜得灯谜如: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打一字)谜底的“画”字,你们不都能自己会意了吗。还有“多一点又冷,少一点又小。换了一画便是木,挟直两边便是川”。像这样的“水”字的灯谜,以前是无法猜出来的。我高兴地对着爸说,爸,我们同学打了一灯谜,当时都没有人猜到谜底,还是出谜的同学自己告诉我们谜底的。我现在说给你听,看爸爸能不能猜出来。木目在心中,打一字。写出来,让我看字。爸爸看着我写出的谜面,皱着眉头,一会说,谜底我知道了,是思想的“想”字。不过,谜面错了一个字,不是在心中,而是在“心上”。应该是,木目在心上。我红着脸,爸爸改得对。同学也就是这样出谜面的。
父亲去世后,每到元宵节,大哥带着我们兄弟一起玩。我记得一次z记者和d文友到我们玩,正碰上十五元宵节,我们就以灯谜为酒令,很嗨地玩起来。
当时,一桌10人。哥说,正月十五闹元宵,今天,我们就闹一闹。我们就玩酒令,(酒令是在筵席上是助兴取乐的饮酒游戏,萌生于儒家的“礼”,最早诞生于周。)大家看怎样?好!中国古诗词很多,闹元宵,就从诗歌开始吧!飞花令谁先出。说好,输者答不上来,可要罚酒。有人提出太难,改得简单一点。也行。看,外面雪里的红梅花开得正艳,我们就如《成语接龙》五十回里所写,以梅花做灯谜吧!z记者听大哥这一说,立马慌张站起来说,还是再换一种吧!那你说一种?z又说不出来。酒过三巡哥说,那就来红楼梦吧?大家一致叫好。z记者就座在哥边上,我坐z记者之下。有人说,从数字开始,一直到万。哥说,那就开始了,接不上罚酒一杯。我就“一马当先”了。z记者“二”不出来,罚酒。我立马跟上“二桃杀三士”。三心二意,四喜来财。哈哈哈哈,全体大笑起来,你划拳啊!喝酒。四面八方,四面楚歌,事事如意,谁说事事如意,提示都错,也罚酒。五花八门,六亲不认,七擒七纵,跋山涉水,字错了,自罚一杯。八面玲珑,八斗之才,八仙过海还有,还有“拔苗助长”,这是谁?还“白日见鬼”呢,罚。九霄云外,十全十美,百花齐放。
z记者又站起来,我们是不是宽泛一些,同音、同意都算,这才到百我就罚了三杯了,照这样下去,今晚我是出不了你家门了。好,大家玩得开心就好。古诗词谐音字都可以,比如:一江春水向东流,下一答,只要句中有“二”字就可以了。两个黄鹂鸣翠柳,也行。还是从我开始,刚说过的不准说了。z记者又站起来,从我开始吧!z记者将头一甩,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掌声响起。我立马出口:二月春风似剪刀 。好!接上。我的文友d不慌不忙,自然站起,接李清照的声声慢: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又是叫好。我说一边玩,也要一边动筷子。吃!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全体进入状态。一直说到当代领袖毛泽东的词: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有朗诵天赋的,还一边说一边表演起来。闹元宵,直闹到人人脸乐成红梅色,人人脸上都荡漾着春意。
脑海里记忆的灯谜刚回放完,电视里元宵晚会的“飞花令”就要开始了。在等待时刻我打开手机,想先品尝一下兄弟们各家酿造的精神情感“元宵”。小弟写《正月十五有感》天涯一壶酒 相酌无亲友 举杯邀大海 失声望海楼 廿年一挥手 兄弟成留守 鬼神也孤寂 懔懔寄琼州 ------今夕无佳节 元宵有乡愁 北望三千里 飘飘一海鸥。诗苦涩的让我难受。生活怎么酿造出这等东西。我真不知道,小时候喜欢邮票,现在喜欢股票的他,是怎么将自己邮寄到海南岛的。但我知道,人生这枚永不过时的邮票,还会将小弟从“年”中寄回。因为他诗中充满了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他终将会沉吟、行走在贴春联的家乡素年里。
大弟在微信里展示了新的音乐颤音抽象画《桃花潭》。缤纷的色彩,叠加的意象,飞红条黄的语汇,让人产生向往。从画色看出,大弟心愿之花正在开放,快乐着。大哥还是大哥,虽然在通话时,语言有躲闪,我虽然也能猜一两个灯谜,但还是猜不出是什么羁绊所在。好在大哥的微信里,不仅发出了《十五首最美的元宵诗词》的“飞花令”,还写了一篇精美的童话《老邮筒》。祝福家人,带着圆圆的梦,圆圆的爱,过着圆圆的日子。我一边咀嚼着大哥文字的元宵,一边想着诗意外的生活,心里微笑着。十五首中明唐寅的《元宵》
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
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
满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赛社神。
不展芳尊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孤陋寡闻的我还是第一次读到(或许是读过忘了)。我正在聚精会神地读诗。妻在催,先吃元宵,再猜灯谜吧!说到吃元宵,我想起自己家的精神“元宵”忘了说。虽然兄弟们给我祝贺,可我说不出口。我的散文《笔记与文摘卡》散文,得了本市征文的三等奖。我一边吃着碗里的,心还想着精神的。
猜灯谜的节目到了。我放下碗筷,到电视屏幕前,电视上正显示着谜面:欢欢笑笑度元宵(打一成语),我立马转入到猜灯谜的活动之中。我想兄弟们也会和我一样,忘我的竞猜起来的。 [1]
作者简介
安徽铜陵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